hanhan0124
首先熟读文章,然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翻译,这篇文章的具体翻译内容如下:
Garbage coll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Today, the road recycling program has reached most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fact, there are more people who recycle furniture garbage than there are people who vote in the election. Nationwide, the efforts of ordinary people have brought a lot of material.
垃圾回收是20世纪后期最成功的环境保护事例之一。如今,道路垃圾回收计划已经触及美国大多数人。事实上,回收家具垃圾的人比参加竞选投票的人更多。全国范围内,普通群众们的努力带来了大量的物质材料。
Waste recycling, including composting, changed the fate of 5700 tons of materials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entered landfills or incinerators in 1996, compared with 34 million tons in 1990 - an increase of 67% in just six years. The conversion rate of material treatment from waste recovery and composting is expected to be 85 million tons by 2005, or 35% of all solid wastes.
垃圾回收,包括混合堆肥,在1996年改变了5700吨原来要进入废物填充地或焚烧炉的材料的命运,这一数据在1990年为3400万吨——仅仅6年增长了67%。由垃圾回收和混合堆肥带来的材料处理的转换率,预计到2005年为8500万吨,即所有固体废物的35%。
To understand how large this amount is, imagine three foot long (27 cubic feet) recycling bins filled with recycled materials, one by one, pushed in a neat line, forming a bridge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In 1996, these boxes could reach three-quarters of the bridge. When we reach our 2005 recycling target of 35%, the boxes filled with recyclables will reach the moon.
要理解这一数量有多大,想象装满回收材料的3英尺长(27立方英尺)的回收箱一个接一个整齐地推成一列,形成从地球到月亮的桥梁。在1996年,这些箱子可以达到这座桥的3/4。当我们达到2005年35%的回收目标时,填满可回收物的箱子就能达到月球了。
Is garbage collection worth all the effort? Is profit creation the only bottom line? Some observers argue that profits are the only measure of success. This view only considers how a single recycling plan affects the total cost of waste management in a community, compared with the cost of sending everything to a landfill or incinerator. Other observers suggested a broader perspective o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recycling.
垃圾回收值得这所有的努力吗?创造利润是唯一的底线吗?一些观察员提出,眼下的利润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种观点只考虑一个单独的回收计划如何影响一个社区的全部垃圾管理费用,与之相比的是另一种选择,即将一切都送往废物填充地或焚烧炉造成的费用。其他一些观察员建议使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垃圾回收利用的费用和益处。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宾语从句的知识点:
在主从复合句中充当宾语,位于及物动词、介词或复合谓语之后的从句称为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分为三类:动词的宾语从句,介词的宾语从句和形容词的宾语从句。
连接词that引导宾语从句在句中无词义,不充当句子成分,口语中一般可以省略。
whether 和 if 都可引导宾语从句,但 whether后可紧跟or not;whether从句可作介词的宾语。当if/whether引导宾语从句时,在从句中不做任何成分,但有具体的含义,意为“是否”。if/whether不能省略。如果从句太长,可以用形式宾语it.
哈哈的静静哈
垃圾回收是20世纪后期最成功的环境保护事例之一。如今,道路垃圾回收计划已经触及美国大多数人。事实上,回收家具垃圾的人比参加竞选投票的人更多。全国范围内,普通群众们的努力带来了大量的物质材料。垃圾回收,包括混合堆肥,在1996年改变了5700吨原来要进入废物填充地或焚烧炉的材料的命运,这一数据在1990年为3400万吨——仅仅6年增长了67%。由垃圾回收和混合堆肥带来的材料处理的转换率,预计到2005年为8500万吨,即所有固体废物的35%。要理解这一数量有多大,想象装满回收材料的3英尺长(27立方英尺)的回收箱一个接一个整齐地推成一列,形成从地球到月亮的桥梁。在1996年,这些箱子可以达到这座桥的3/4。当我们达到2005年35%的回收目标时,填满可回收物的箱子就能达到月球了。垃圾回收值得这所有的努力吗?创造利润是唯一的底线吗?一些观察员提出,眼下的利润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种观点只考虑一个单独的回收计划如何影响一个社区的全部垃圾管理费用,与之相比的是另一种选择,即将一切都送往废物填充地或焚烧炉造成的费用。其他一些观察员建议使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垃圾回收利用的费用和益处。虽然大部分成功的垃圾回收计划经验不一,但是,包括很多具有高垃圾转化率的计划在内,都是经济上可行并确实创造了利润。回收物品的市场不可避免地起伏不定。为了一定程度上防止垃圾回收计划受到市场严重摇摆不定的影响,垃圾回收计划的效率必须不断提高。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参与垃圾回收的社区的目标之一是,鉴定并复制传播决定成功的因素。举国上下都在努力学习和采用最高效的垃圾回收计划所运用的办法,那么发现垃圾回收已经取得的很多经济和环境的好处就尤为重要。很多好处可能在不细致的观察员看来不明显,或者因为市政的会计结算和税收特点难以理解,或者在城市和垃圾回收人员的合同的市场价格上没能反映出来。比如,回收利用饮料容器节省的全部能源就没有包括在道路垃圾回收合同协商的价格中回收利用固体垃圾的好处同样适用于包括由自治地区管理的,如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墟、拆毁废墟和农业废弃物之类以及其他一系列垃圾的回收利用。从这些原料中回收的材料还可以增强这个星球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性。回收固体垃圾的好处至少可以分为8类。回收利用可以:* 减少对肥料填充地的需求;* 防止多种空气污染和睡污染的排出;* 节约能源;* 为工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原材料;* 创造就业机会;*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促进更加环保的技术的发明;* 为子孙后代的未来保留资源。20世纪70、80和90年代,垃圾回收业一直是一个增长的工业。垃圾回收并不是一股热潮。到1996年,7000多个道路垃圾采集项目服务了大约一半的美国人。那一年,包括混合堆肥在内的垃圾回收转移了27%——超过1/4——全国固体垃圾的去向。但是垃圾回收利用并不新鲜,从有记录的历史起它就存在着。在大规模生产之前,各家各户就惯常修理、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它们所拥有的材料,这是经济上的需要。至于现在,命脉工业依赖于回收利用,比如,直到19世纪后期,碎布是造纸业所需纤维的主要来源。零售商收集压扁的铁箱,回收利用制成装运容器。废料厂一直高效地回收利用旧的汽车、汽车零件和其他的金属物品。一战和二战给垃圾回收利用事业带来了短暂的热潮,因为废料收集车收集纸张、金属和一些别的材料以支助战争。战后,垃圾收集车衰减。20世纪60年代末每单个家庭的垃圾回收利用水平和参与率在整体上降到了低谷。传统的垃圾回收利用方式也因为美国20世纪大部分时期的经济暴涨而在衰颓。收入增加,大规模生产的物品让大家消费得起,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这样的富足带来了一个愈演愈烈的趋势——产品在最初使用之后被丢弃或者换掉,而不是重新使用或者回收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环保激进主义和环保意识的热潮带来了一阵对垃圾回收利用的兴趣。紧接着1970年第一个世界地球日,多大3000个垃圾回收利用志愿中心开幕。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展了超过100个道路垃圾采集计划,其中很多都将重心放在如报纸和瓶罐等一系列材料的回收上。人们对垃圾回收利用和志愿者计划的兴趣日趋浓厚。美国环境保护局和一些州立环境保护局制定了指导原则,提供技术援助,并对地区设定了努力目标。尽管20世纪70年代垃圾的产生增长了25%,但是垃圾的回收利用增长了45%。20世纪80年代废料填充地开始出现不足,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这导致了垃圾被长途运输,频繁地跨越州际线。垃圾管理公司开始提出回收利用计划,这又常常与新建焚烧炉和废料填充地的提议挂钩。社区组织也常常呼吁投入更大的努力,希望能限制或者避免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州政府和地区政府在策划垃圾管理的工作中也越来越积极,包括扩展回收利用和混合堆肥。在肥料填充地短缺、抵制跨州垃圾、全国对垃圾管理关注度上升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环保局发表了一份国家政策指引——1989年的《行动议程》,呼吁美国人实现25%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那时,有大约1000个道路垃圾采集计划,废弃物回收站、废弃物加工厂等也在努力。尽管20世纪80年代垃圾的产生又一次快速增长,增加了近36%,但是垃圾回收利用和混合堆肥在那10年间,一并猛增了近132%,占垃圾产生总量的16%。 对可回收物品的采集提高了,创造出的复原材料一开始就比美国生产型公司现成可用的的材料还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工业上就投资了百万计美元在处理和制造技术上,这些技术专门用于利用复原材料来生产类型广泛的产品,而不是利用未使用过的生材。消费者也有利于深刻地意识到,购买他们自己为回收利用而手机的材料制成的产品,他们在垃圾回收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部门也发挥作用,通过增加对含回收物产品的政府采购,确保回收利用的生命力。从1990年到1997年,垃圾回收利用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达到了估计垃圾产生总量27%的回收利用率——相比1990年,增长了近67%,超过了25%的国际政策目标。在很多城市和城镇都能看到全国参与垃圾回收利用的趋势。只举一个例子,密歇根的Ann Arbor是其中一个在20世纪70年代由志愿者建立起废弃物回收站的社区。几年之后,一个名为Recycle Ann Arbor的志愿者组织开始了道路垃圾回收计划。如今,Ann Arbor市政府向市民按周收集23类可回收物,按季收集4类院落残垣废料。这些努力,加上家喻户晓的家庭混合堆肥、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密歇根的容器处理议案的影响,让Ann Arbor转换了52%的垃圾。Recycle Ann Arbor为提供垃圾回收利用服务的城市合约竞价,一贯地胜出。 这种大量级的垃圾转换有助于降低费用。比如在1996年,Ann Arbor每吨垃圾回收利用和混合堆肥耗费71美元,较之每吨垃圾收集和处理费用却是86美元。 像Ann Arbor之类高垃圾转换率、低成本的社区,为在全国上下改进地区垃圾回收利用计划的经济可行性的努力提供了榜样。
嫣雨飘零
我知道(fully aware)一上来就讲如此虚无缥缈的概念常常会丢掉观众。冒险是因为这个概念很重要,在美国教育理念当中处在一个中心位置。可能在研究生以上并不太讲到这个概念,因为master/PhD program的同仁,包括导师会认定大家已经在本科阶段掌握到了其精髓。当然这种假设(assumption)直接苦了纯大陆背景完全不晓得 Critical Thinking是什么鬼东西的同胞们。对中国教育制度比较了解的人/以前留学生现在做导师的也许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帮助中国学生,但是这需要的耐性和commitment都不小,怕麻烦的常常也就算了。Critical Thinking常常被翻译成批判性思维。这翻译大致对路(比霸王别姬给译成再见我的小老婆好多了),可是这两个单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却并不在中国教育体系当中有合适的对应。我Spring 2010上现在advisor的课,第一次考试还算比较好,第二次就只是全班中游那个水平。他问我这漏子出在哪儿,我就开始发扬怨天怨地绝对不是我的错这种伟大的推脱精神,说Chinese education system啊,我们不晓得critical thinking是什么鬼啊,我们自小到大都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搞出正确答案就完了,老师想的说的就是权威嘛。。。你看你出题的时候,就那么一两句话,连个framework都不给,你叫我怎么答。。。。(跟高中历史政治书不同,我们课本可没有个地方讲了他考的这道题,还有一二三等着搬到考卷上的)我老师这么见多识广的人居然都愣了大概十秒钟,才慢悠悠地说,你问的这事情不好搞,这是个思维/文化问题,得一步步培养起来。你现在才大一,还根本没有到完全用Critical Thinking来学习的层次,而仍然需要应付大量技艺/记忆性内容。但是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也就试着给你解释下Critical Thinking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又要如何速成。等你下次看到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是任何一个人发表对任意一件事情的看法,脑子里要有一个声音,如果这个作者错了,会怎么样?如果我要反驳他/她的看法,我要怎么说?请注意,不是判断一个对错就完了,而是给出你自己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他/她错了因为他/她引用的某个资料建立于如下如下条件,而该条件不符合我们讨论的情形;他/她错了因为这是个极端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等等。再者,请把老师认为是探讨的同仁,而不是掌握了正确答案高高在上的权威。也许我懂得的事情看过的书多一点,但是在讨论问题这个层次上,我同你们大家是平等的,我提出的东西你们如若能反驳也一定要反驳,同样你们的论点我也会故意反着说,看你能不能短时间内提供对自己观点有效的支持。批判性思维建立于的理念,是1)There is no absolute “right” answer to this question,only optimum solution under current situation. 2) Everyone who is involved in this discussion is equal; the "winner" of the discussion get chosen not because of his/her status, but because of his/her way of proving that he/she is right in current circumstance.思虑数日,至少我所了解并经历的中国教育,同时缺乏这两点,也难怪中国学生完全不晓得critical thinking是什么外星来客了。从上述两点当中,可以看到美国教育重视参与,重视课堂讨论,重视举证争论的特色。教育理念来源于社会并且高于社会(因为教育承担了替一个文化培养接班人,试图改良/改造社会的任务),而critical thinking也发源于美国所依赖的理念,就是流传甚广的美国梦,并至少试图在课堂上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以讨论为中心的理想条件。值得指出的是,这样的教育理念不是美国人原创,而是自苏格拉底起,整个西方文明所建立的基础之一。与之相应,如此的理念也同样表达了教育界希望改良社会,希望下一代能够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的盼望。同样重要的,还有这个理念中重视逻辑推理,讲究实物证据的文化传统。为什么中医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迟迟得不到推广,根本就在于一般西方人难以理解东方文化中虚虚实实的神秘/含蓄主义。我本人并不完全认同西方的逻辑思维/所谓的科学精神,并且进一步认为由于美国人普遍讲究要照顾他人的感情,很多时候隐瞒关键信息折腾人,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然而在美国文化当中如果要游刃有余,第一关必须要了解这一点。在日常写作和谈话中,尽量把自己要什么先说出来,然后论证为什么对方要把这东西给你。只要逻辑强大到对方都觉得该把这东西给你了,事情也就办成了。VIA cathyliu 一亩三分地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