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0

素食更好
首页 > 英语培训 > 无人涉足的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ella59444

已采纳

曲高和寡,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不可多得

无人涉足的英文

131 评论(9)

木姑娘Zara

(现代文)没有人能涉足我们两个。(文言文)无人可涉足吾等(岂有人可涉足吾则)(哪个可涉足吾等)

250 评论(15)

呼啦啦呼嘞嘞

这是短句,不是成语。

256 评论(9)

四叶草人生

修道人应不应该涉足政治?这个问题先从下面几点来认识?:《中庸》开篇的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老天爷就是道,老天爷把它最精妙的道,最精妙的造化规则,最精纯的无极一股真气,分一丁点赐给了你,投入了你的身中,成就了你生命中非常精妙,且无可抗拒的本质。天已经把衪最宝贵的东西给了你,而那个东西在你身上叫什么呢?就是你的「性」!因此真道已经在你身中了,时时率着你身中的天性,就是在接近大道了,就是在修道、得道之中了!这里的道在那里呢,就在你的「性」里面!对修道有兴趣的人常说「求道」、「得道」,道在哪里呢?原来它早已在自己的性中了!而这性从哪来呢?「天命之谓性」,性是来自于老天的赋予,是天给的,因此叫「天命」!宣化上人语录(一)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既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予自己。】舍弃小我,完成大我。(二)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三)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的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四)我们修行,群居防口,独坐防心。(五)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六)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不照自己。(七)有所执著,就是人心。无所执著就是道心。(八)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做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九)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十)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非。(十一)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十二)修行更不要争权夺利,争做领袖,支配别人,在师父前求表现。(十三)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十四)凡有所求,即是污染。(十五)【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睹面若不识,需再从头炼。】······可是我们一到考验的时候,往往就考不上,就落选了。(十六)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十七)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十八)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十九)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二十)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是,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总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二十一)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

246 评论(10)

喵了个咪啊

无人涉足不是成语,这是词语成语都是由寓言故事或者是故事、文章或者其他事情经过浓缩之后的精华所以这个不是成语,是词语

144 评论(12)

犀牛望月0

吾心之于君,莫有能易之者。

221 评论(10)

敏芳在上海

无人问津[ wú rén wèn jīn ] 基本解释问津:询问渡口。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详细解释1.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2.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4. 【语法】:兼语式;作宾语;含贬义近反义词近义词 置之不理 门可罗雀 大有人在 鲜为人知 不为人知 不敢问津 反义词 风靡一时 一呼百诺 惹人注目 门庭若市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语法】:兼语式;作宾语;含贬义

33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