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点滴缘
母爱,就像天上的太阳,在你寒冷之际,为你送去温暖。通过《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这种伟大力量!《怀念母亲》主要写了季羡林老先生对亲生母亲永久的爱意和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思念之情。读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后,我突然觉得自己真实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季老先生一生没有得到过多少母爱,而我的母亲天天都陪伴在我的身边,关心着我,呵护着我,可我却总是嫌妈妈啰嗦,多事,又是还跟妈妈顶嘴、闹小脾气。可现在和季老先生一比较,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啊!因为我每天都能够听到母亲唠叨的话语,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是一个美好而又神圣的一个词。祖国母亲,不同样是个美好而又神圣的词吗?当我们离开亲生母亲时,会想念母亲的身影,关于母亲的一切……当我们离开祖国母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将会多么怀念祖国的一切啊!世上最真实、最真切的感情是母爱,最难忘、最难割舍的情感是思母之情……如果你以前也和我一样,那以后,就一定要好好珍惜母亲对你的爱,不要到失去时,才觉得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
月光下的芙蓉
记得中学时代读过伟人朱德写的一篇范文《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母亲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形象使我印象深刻。1996年夏天,我的母亲不幸去世。噩耗传来,我惟有泪千行。 在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母亲大龄难产,阵痛三天三夜才生了我。父亲远在江西谋生,爱莫能助。全靠外公、外婆悉心照料。从此我在外婆家安顿下来。生不逢时的我,又得了皮肤病,久治不愈。母亲背着我到处求医问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用草药治好了我的顽疾。我三岁时,父亲唤母亲同去江西谋生。于是我们母子俩长期分离,直至12岁小学毕业。 那时,母亲又接连生下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小家庭变成了大家庭,好不热闹。住房变得狭小了,只有二间两层楼房。经济变得拮据了,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初中毕业后,父亲要我劳动养家。母亲知我务农不行,喜爱读书。乘父亲外出打工之际,一咬牙又送我上了学。我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于是更加刻苦。由于家境困难,初中毕业后只能报考中专。为了应考,我累至病倒,终于圆了中专梦。姑妈的女儿在镇医院当护士。她竭力劝我进入卫校学习。从此我就成为一名白衣战士,异地就业,与家乡母亲长久分离。难忘故乡情,更不忘慈母恩。 少年时,假日里,母亲在家缝补衣服,我就在旁边看书。此时此刻,我感到是最温暖幸福的时光。我喜欢吃蕃薯。母亲就经常焖蕃薯给我吃。早年贫寒的生活,锻炼了我的吃苦精神。母亲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她的爱就像春风化雨,和气消冰,感染了我。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心胸宽大,对物质欲望要求不高,勤劳节俭。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在母亲身上有了充分体现。母亲伟大的人格,是我学习的榜样。 有一件事情令我终生难忘。1986年的一天,邻村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广州郊区养鸭时不幸被火车辗死。这位不幸的母亲留下了一个刚满月的儿子,嗷嗷待哺的孩子极需一位代理母亲。经人介绍,他父亲找到我家,说明来意后,母亲一口答应下来。外婆坚决阻止说人情帐没完没了。母亲的倔强脾气不改,硬是将那孩子带养到去世为止。养子如今已经长大成小伙子了,如同己出。逢年过节彼此像亲戚一样来往,亲如一家人。这种文艺作品描述过的感人场面在我家里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我的母亲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一块铺路石。她把心血倾注在子女的培养上,使我们个个都长大成人。我想,母亲在天有灵的话,也该安息了。
蛋蛋徐要发疯
我终生一生没世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的生身母亲,而另一个却是我宏大的15亿人都领有的故国母亲。我从未失去过这任何一名母亲,而季羡林爷爷却得到了他的生身母亲,还写了一篇感想的作文:《怀恋母亲》。《怀念母亲》主要讲的是:作者季羡林读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攻。他很思念生身母亲。过后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觉得到了本身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留念着本身的祖国母亲,从未断过。这类留念之情,始终随同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过后,季爷爷到外国留学,第一次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是以极为思念,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祖国母亲与生身母亲频来入梦。季爷爷写了一篇叫《寻梦》的散文以来告白他对两位的怀念与酷好。我是家中的小珍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人每天围着咱们转圈,享尽了全家人的宠爱,而我呢,不单不知恩图报,还满口诉苦这个不好,那个厌恶。我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应当珍爱此刻家人带给咱们的爱,并要试着去回报,可能是为阿妈洗碗,为老爸捶背,考个好成绩……不要等到老了的时候,像季爷爷那样构成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可惜,所以,请朋友们,和我一块儿好好珍惜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宝宝囡囡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怀念母亲》,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作者是一位重情重意的人,母亲的离去让他感到十分孤单,同时他又为没有在母亲身边多呆几天而感到终身遗恨。对祖国母亲,他也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身居异国他乡的时候异常强烈。他经常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虽然我没有作者这种身在异国他乡的体会,但是我能感受到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是怎样的想念祖国母亲。我相信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感受,因为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不管在哪儿我们都和祖国血脉相连,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我们是龙的传人!怀念母亲的心情,我能理解,也能体会。因为我每次离家三四天,都会特别的想念爸爸、妈妈,想起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因此,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感我也能体会到。怪不得古今中外,有那么多赞美母亲的文章和诗句,母亲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