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7

AppleApple是苹果
首页 > 英语培训 > 先导片预告片英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甘终结者

已采纳

超长预告片。演唱会先导片为一种“超长预告片”或者是“背景介绍式的预告片”,其主要作用是交代正片的主旨思想,从而进行演唱会节目的预热。

先导片预告片英文

258 评论(10)

告别了以前

来自知乎用户的回答:先导版预告(或叫先行预告)英文对应的是Teaser Trailer,一般是在电影宣传的初期就放出来了,这时候电影可能刚刚开拍,这版预告里的很多画面可能只是电脑合成,或者看得出来是制作得比较粗糙的画面,或者是最终成片里没有的画面(单独拍摄的预告专用画面),或者干脆没画面,比如我印象最深的Teaser就是The Dark Knight的,在影片上映一年多前就放出来了,整个预告只有一个LOGO+人物对白,当时我才发现,原来没有画面的预告也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特别是第一次听到小丑的声音以及笑声的那种震撼至今难忘。至于概念预告这个称呼,我还真没见到过,一般电影基本不会有“概念预告”(不知道弯刀的那个预告算是“概念预告”吗),我猜测它可能要比Teaser Trailer放出得还要早,在开拍之前就放出了,只为传达影片的某种概念。行业自主发明,并强行灌输给受众的一些伪概念,其实不过是为了宣传推广的阶段性节奏,甚至发稿听起来有点说法和花招罢了,并不是一个全球通行的概念。贵国电影行业还在急速扩张,这个发展过程由于是几何级的,且并无他国和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从业者多缺少现代企业制度、商业规则和好莱坞工业化流程的相关知识,但其中的优秀者(由于投资和创作作品或进行新闻报道也就是从事艺术创作和传媒行业需要常年揣摩人性)多了解国人心性,中国人大多缺少自主意识而容易被概念牵着鼻子走,这一系列的所谓前导、概念、终极预告片和海报的定义,包括很多中国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给自己加的一大串自述性定语(比如类型杂糅到可怕的片种),就是在用概念迷惑消费者或者说受众时,起到大众传播学的连锁传播效应,和消费心理学建立消费欲望的逻辑链条的作用。所谓的【概念、先导、影院、终极】等等版本称呼,其实只是为了宣发团队内部沟通工作方便。一部电影的预告片根据不同的用途,会有很多版本,如果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命名方式,就会导致流程混乱。目前的这种命名方式,主要是针对投放时间段来进行区分的。预告片还可以从投放渠道、时长、主题、等进行区分,所以其实它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片方和宣传方一定要清楚它的用途和诉求是什么。一部电影需要多少版预告片?它根据不同的电影、不同的宣传阶段、不同的宣传策略、不同的宣传渠道,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它是没有一定之规的。

24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