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訫可畏
Q1: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是什么?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依据是什么?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满足共性,选择性必修满足升学,选修满足个性。 思考:1 要想一所高中开设所有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基本上不可能。投入太大,资源有限。也许这时候线上线下融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线下各个学校开设满足共性和升学的课程,线上开设满足学生个性的课程。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2 从高中课标的课程结构可以感受到国家在力图构建一个满足不同层次的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国家把英语做成课程摆在所有学生面前供他们选择。这就考验学生对未来的规划与现在的选择能力。不管是出于爱好还是职业意向,他们都得做出选择。同时,学生也要有自知之明和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我相信国家会把很多课程都这样摆在学生面前。学生要清楚自己的起点在哪,将要到哪里去,不然就会迷失自己。 3 国家一直提倡轻负增效,而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要求有增无减。要做到国家提出的要求,教师的责任重大而艰巨。看着高中生的课程,我有点汗颜。作为大学英语本科毕业的我竟然无法达到某些高中生的水平。未来的学习之路任重而道远呀!Q2:如何实现高中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要想实现高中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我们必须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对于具体怎么做,我的答案是模糊不清的。Q3: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修行的课程,有哪几类?每一类包含哪些具体的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实用类,拓展类,提高类和第二外国语。基础英语包括基础英语课程。实用类包括职场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和英汉互译。拓展类包括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文体与修辞,英语文学赏析,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戏剧与表演和英语演讲与辩论。提高类包括英语8、9、10。第二外国语包括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非人勿扰的201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新的课程内容:
1、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2、课程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体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运用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新《课标》增加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两个模块,删减了旧版本中的情感态度的内容,并调整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排列顺序,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本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3、课程描述。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要求按照以上六大要素描述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及要求。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涵盖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不分课程类别进行描述;其他五项内容要素均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描述具体的内容要求。新《课标》还针对每项内容要素给出具体的教学提示,以帮助教师在实施各项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解决好常见的问题。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