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daniel
SPF30表示有效防晒时间300分钟,SPF50表示有效防晒时间500分钟。
SPF是防晒指数(SunProtection Factor )的英文缩写,是防晒护肤产品对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 SPF指数越高,对皮肤给予的保护能力就越大。PA:是针对防UVA延缓晒黑所定的等级。PA+表示具有防护能力,PA++表示有相当的防护能力, PA+++表示有最佳防护能力。根据SPF值的不同,表示的有效防晒时间也会变化:
SPF30=30*10=300分钟
SPF50=50*10=500分钟
扩展资料: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根据防晒原理,可将防晒霜分为物理防晒霜、化学防晒霜。防晒霜需要根据具体的对象来选择不同SPF或PA值的产品,以达到防晒的目的。防晒霜的作用原理是将皮肤与紫外线隔离开来。防晒乳跟防晒霜,主要区别在于物理性状,霜剂一般的含水量在60%左右,看上去比较“稠”,呈膏状; 而乳液,含水量在70%以上,看上去比较稀,有流动性。一般来讲乳液比霜剂清爽,因为水的含量比较高,但配方师仍然可以利用不同的油性成分和增稠剂来调整霜剂的“油腻”程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防晒霜
lucaminiya
抗紫外线的意思。
uv是紫外线的缩写,英文全称为ultraviolet,紫外线波长为:10-400nm 。 UVA 波长在 320-390nm ,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
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
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线 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 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
360nm波长的UVA紫外线可能符合昆虫类的趋光性反应曲线,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300-420nm波长的UVA紫外线可透过完全截止可见光的特殊着色玻璃灯管,仅辐射出以
365nm为中心的近紫外光,可用于矿石鉴定、舞台装饰、验钞等场所。
拓展资料:
紫外线(Ultraviolet)是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在10纳米至400纳米,能量从3电子伏特至124电子伏特之间。
它的名称是因为在光谱中电磁波频率比肉眼可见的紫色还要高而得名,又俗称紫外光。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人体会造成皮肤癌。紫外线是在阳光中发现的,并且在电弧和专门的灯,像是黑光灯,也会并发出紫外线。
它可以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许多物质发光或产生萤光。
大多数紫外光被归类为非电离辐射。能量较高的紫外线光谱,大约在150纳米(真空紫外线)是电离的,但这种类型的紫外线不具穿透力,会被空气阻挡住。
多多121015
防晒剂的日光保护指数(SPF)防晒剂的日光保护指数(SPF)指的是按2毫克/平方厘米涂抹防晒剂的皮肤与没有用防晒剂皮肤产生最小红斑量的比值。因为美容或经济的原因,大多数人在使用防晒剂中因用量未达到2毫克/平方厘米往往只能达到防晒产品中所标识SPF值的1/3甚至1/4。MED(最小红斑量)=造成最小红斑产生的紫外线能量 SPF(防晒指数)=受防护皮肤的最小红斑量/未受防护皮肤的最小红斑量人体临床测试需经以下过程: 20个至25个受测者在背部测试;将产品以2.0mg/cm2涂抹;测量防护后和未防护的皮肤的最小红斑量;对每年受测者均计算SPF值;计算所有受测者的平均值。仪器测试是测量对紫外线的吸收度,反映理想化的性能,不体现皮肤和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仪器测试是将产品以2.0mg/cm2涂抹在试验胶布上,测试被测产品和对照物对紫外线的吸收,以吸光单位作为结果。仪器测试的缺陷在于,不能精确有效地预测对阳光伤害的减少,经常过高估计防晒功能。 现在有史料记载的对SPF或防晒指数研究是H.Blum等人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进行的,论文的实际发表是在40年代。从那个时候起,围绕SPF值测定和标示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美国的FDA在1978年发布了第一个SPF测定标准,6年后,德国发布了第二个标准DIN67501,这个标准在欧洲被广泛采用。这两个标准当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争论焦点是:1光源之争一一是采用氙灯还是采用自然阳光或是汞灯;2涂覆剂量之争--是2.0还是1.5mg/cm2。当然,这些问题现在都已经不是问题,没有人还坚持采用自然阳光或是汞灯作为光源,也没有人按1.5mg/cm2涂敷样品。SPF是防晒化妆品防晒能力的通用指数,这一指数需要通过人体法测量,这一观点在世界范围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是,新的问随之而来。 1986年澳大利亚标准局(Australian Standards简称AS)颁布了和美国FDA相似的方法。 199l年日本化妆品国工业联合会(JaPAn Cosmetic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JCIN)也颁布的自己的标准方法。欧洲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水协会(The EuropeanCosmetic,Toiletry and Perfumery AS- sociation 简称 COLIPA),在它1994版本的SPF试验法中,引入了两种高SPF值的标准物质,用来检测高SPF值的产品。这一做法与美国FDA的方法不同,这一做法立即得到了澳大利亚和德国的附和,它们在1998和1999年也在自己的标准中引入了这两种标准物质。最近韩国,哥伦比亚,中国等国家也纷纷发布自己的标准,它们基本采用美国FDA标准或欧洲COLIPA标准。 这些标准在UV波长范围,计算方法,误差分析等细节方面有不同点,但可以说没有本质的差别,基本一致,通过各国的SPF值测定方法得到的数值也没有很大差别。但是,1999年美国FDA通过的SPF新标准在国际化妆品工业掀起了轩然大波,在这个标准中SPF的标识值被限制在SPF30+,这一做法遭到了工业界的强烈反对,强烈之程度连一直以强权著称的FDA也所料不及,最终这一标准被推迟到2005年执行。 美国是第一个给SPF值加"帽子"的国家,FDA有充分的理由,因为按照现行理论,SPF30的产品对人体的防护是足够的。FDA担心过量的紫外线吸收剂会成为皮肤的沉重负担。美国FDA的观点得到了澳大利亚的赞同,澳大利亚随后也将SPF值限定在SPF30+,第二个追随者是中国,在2002年11月中国卫生部发布的SPF中国标准中,SPF标识值同样被限制在30+。 20世纪70年代,当SPF值的概念被引入的时候,典型防晒产品的SPF值都在4到12之间,基本不超过15,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高效的紫外线吸收剂被开发出来,最有代表性的是欧莱雅公司的麦色滤系列(Mexoryl),罗氏公司的PArsol系列.国际持品ISP公司的Escalol系列.巴斯夫BASF公司的Uvinul系列,尤其是UV散射剂二氧化钛的普遍使用,使产品的SPF值可以轻易达到50以上,各化妆品企业纷纷开发高SPF值产品,日本甚至开发出SPF超过100的产品。 美国的做法提醒了世界化妆品工业,人们开始反思目前业界追求高SPF值产品的风气是不是正确。反思的结果是给SPF标识值加一个 "帽子"是必要的,问题是这个"帽子"多高才合适? 最早向美国FDA的30+提出质疑的是日本,经过仔细研究,日本人发现SPF值的测定方法中样品的涂敷量与实际的使用量相差很大。现行测定法中各国都采用2.0 mg/cm2,这个值远远大于实际用量,按照这个量计算,人脸上会被糊上厚厚的一层。因此用原有的理论指导防晒产品的使用是不恰当的。经调查,人们的实际日常用量应该为0.6 mg/cm2,以此为基础,日本将本国SPF标识的最高值限制在50+。日本的做法得到了欧洲的肯定。欧洲COLIPA的专家为了确定SPF标识值的上限问题,首先定义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概念:1.使用防晒产品时应该避免出现的生物极限从定义看,SPF值表示的是防止出现晒后红斑的能力.这是皮肤被晒伤后,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充血膨胀引起的,讨论SPF值的"帽子"问题,必须以此生物参数为基础。2.典型人类皮肤的最小红斑剂量按照"FitzPAtrick"皮肤类型分类法,大多数欧洲人皮肤的类型是II.III或IV型,根据德国D1N5050标准,典型Ⅱ型皮肤的最小红斑剂量是250J/M2,可以把这个剂量被作为典型最小红斑剂量或标准最小红斑剂量。3.每天可能出现的最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剂量每天的阳光照射剂量可以按下式计算:阳光照射剂量;综合强度X照射时间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出现在赤道两侧,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海平面上,或与海平面水平的地面上,阳光呈90度照射,(或称天顶角0?,在这种条件下,实际峰值为0.22W/m2,当然这是一个正午的瞬间最高值,不可能保持一整天.经过测量与统计,海平面上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约为6250J/m2,或者可以说是6250/250=25倍的标准最小红斑剂量。 根据以上理论.一个普通人使用SPF25的防晒产品就足够了,但是,由于SPF值是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测定的,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防晒效果,SPF25的结论有必要进行下面的调整。 标准最小红斑量为250J/m2是一个假定值,有许多敏感性皮肤的最小红斑量很低,介于150到200J/m2之间,比如儿童的皮肤.考虑到这些敏感皮肤,在计算SPF的极限值时应乘以1.5的系数。 正象日本人担心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防晒化妆品的用量远没有达到2.0 mg/cm2,防晒品的实际保护能力只有标识值的1/3到1/2,所以在计算SPF的极限值时应乘以2.5的系数。消费者不可能整天都接受阳光的照射,假定消费者接受的是午前3小时和午后3小时的照射,在计算SPF的极限值时应乘以0.7的系数。 在检测SPF值时,人的皮肤接受的是人工光源持续的垂直的照射.但实际上.由于人常常处于运动状态,阳光的照射是断断续续的。接受光照面积最大的部位是肩膀,研究表明,肩膀只受到了相当于地表阳光75%的照射,因此在计算SPF的极限值时应乘以0.75的系数。所以SPF标识极限值应该按下式进行校正: SPF25 x 1.5 x 2.5 x 0.7 x 0.75=SPF49.2 经过校正.欧洲COLIPA的专家认为将SPF的"帽子"定在5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一结论已经被正式写入COLIPA第 11号建议书中,将于2004年初在欧洲发布,经过两年的过渡期以后.在2005年底强制实施。 从现在来看,SPF标识值有了两个帽子: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的SPF30+:欧共体,日本的SPF50+。 关于SPF的"帽子"之争还远没有结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是SPF50+也不足以到完全的防护,他们有以下依据:上述的计算都以标准最小红斑剂量是250J/m2为基础,实际上有的个体由于皮肤更加敏感.最小红斑剂量远远低于这个值,例如I型皮肤和儿童的皮肤.经过计算与统计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协会(American Conference of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简称ACGlH)认为他们的最小红斑剂量约为标准值的1/3,即80J/m2左右,这个数据也得到了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协会(National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简称NIOSH)的承认与采纳.按这个标准计算,如果一个防晒产品标识为SPF50+,实际上它的防护能力为SPF60.那它在使用过程中仍不足以防止晒伤,从人类学和法律学角度讲,这部分人(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和权益应该得到平等合法的保护。 由于各种原因,皮肤上的防晒品会很快失去,如运动和休闲中的汗水、水、砂子,这些情况都没有参与以上的计算。 *现在的防晒品是为健康人开发的,有必要为患有皮肤病和光敏性皮肤病的人单独开发产品.并设定另外的标准。 *上述每日阳光照射剂量的计算中,没有考虑大气层中臭氧的不均匀分布问题,一些南半球的国家目前正受到臭氧减少的困扰。 *上述每日阳光照射剂量的计算中,没有考虑一些国家的每日日照时间远远大于平均时间的问题。SPF值的标识问题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这是继SPF测定方法之争后的又一个争论焦点,美国是第一个限制SPF值的国家,但是显然,相对于后来的欧洲COLIPA和日本JCIA,美国FDA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不够全面。相信国际上防晒产品SPF标识值的"帽子"之争还会继续下去,因为即使在今天的美国,化妆品工业协会CTFA以及其他官方卫生组织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和FDA存在很大的分歧。化学性防晒: 此类的防晒剂都含有一种π电子的化合物,当高能量的紫外线照射防晒剂,会改变波长、降低能量、释放出热或萤光,成分如水杨酸、肉桂酸盐。其缺点是皮肤在使用后,容易产生刺激或是过敏反映。UVB防晒效果小公式:(SPF-1)/SPF×100% 例:SPF15防晒的UVB的遮蔽率为(15-1)/15×100%=93% SPF30防晒的UVB的遮蔽率为(30-1)/30×100%=97%PA 防晒系数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值做为防御紫外线A波的测定值。 PA是日本化妆品行业工会订出的标准,PA是以+表示防御力。+愈多防御能力愈佳,三个+是上限,可抵挡约90%的UVA。通常2个+即有良好的防晒效果。PPD防晒系数 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使用的UVA防御指数,也称为持续性色素沉淀指数,指在紫外线照射下二小时后所测出的色素稳定指数。用数字呈现,2~4等同一个+,4~6等同两个+,6~8等同三个+。许多药妆品牌或医疗性的防晒品都用这个指数来标示防晒效果。 PFA防晒系数 PFA(Protection Factorof UVA),是法国对於UVA的防御指数,计算方法 PFA 2~4= PA + PFA4~8= PA ++PFA>8= PA +++ 防水系数由于夏天水上活动多,加上肌肤也容易出汗,防晒产品往 往会被水或汗冲失,而失去防护功能,皮肤科医师总说要勤擦防晒品,但到底是隔多久需要补擦一次呢?关键就要看防水力喔。Waterproof:防水,指防晒功效可以在水中维持80分钟。Water resistant:抗水,指防晒功效可以在水中维持40分钟。Sweat resistant:抗汗,指防晒功效可以在水中维持30分钟。敏感肌与痘痘肌专用成份防晒品必须要密合肌肤,而且长期停留在肌肤上,才能达到防护肌肤的作用,但这也常常会引发敏感、痘痘、粉刺等问题,有这些问题的人,可要注意以下的成份标示喔!Hypoallergenic:低敏感性,表示防晒品中不含常见容易过敏的化学防晒成分。适合敏感性肌肤或婴幼儿使用。Noncomedogenic:不会造成粉刺,这是指此防晒品所含的主要成分或基剂并不会有造成粉刺的倾向,油性肌肤和容易冒粉刺痘痘的人就可以选有这个标示的防晒品。头发专属防成份阳光也对秀发具有杀伤力,因为紫外线可于几分钟内,对头发的角蛋白造成破坏,分解毛发皮质层的色氨基酸,使秀发枯黄、干燥无光泽。所以目前也有专门对秀发而推出的防产品。 KPF防御系数 Keratin Protection Factor 角质素防护因子,是特别针对头发订出的防晒标准,一共有1~10级,一般状况下,选择4~6级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