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91

zhizhuo1986052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口音排名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尚同家园

已采纳

杭州少儿英语前十排名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存在上下浮动的状态,这个选择也是因大众的喜爱标准而拟定的。同样的上课模式和内容,那么就对比师资力量,有证的外教能给少儿更专业的教学体验。现在大部分培训都会有免费课可以体验,主要是看少儿们喜不喜欢、适不适应。平易近人的外教,丰富有趣的课堂,生动形象的教材和高性价比才是各位家长的最终选择。

英语口音排名

247 评论(15)

安妮果果33

应该会很难,因为再也没有上学时那么专注了,而且因为没有考试,所以几乎没有学习动力,凭着一时热情很难捡回来,除非跟工作相关,不过呢,英语的确是一门工具,之前公司有外派新加坡的机会,回来就能升职的意思,但要求会英语,很多能力匹配的同事就卡在这里...现在也有很多网上在线课程,或者手机微信公众号什么的,有事没事的,可以毫不费力的看看读读记记,一直在用一个叫 英语相对论 的公众号, 每天推荐一篇英语类的文字,也没太大压力,试试无妨~

238 评论(13)

小小小雨桐

1、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这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据1986年的统计,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近4亿,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讲英语。世界上约有20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计约有8亿人。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若加了世界各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数,懂英语的人就更多了。2、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世界上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的。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有60%是用英语进行的。国际上的资料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发表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它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总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英语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3、大学论文离不开目前,在实际生活运用中,英语的运用还非常的少见,甚至可以从来不用,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提到,上了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就完全释放了,一方面,大学学习中,有可能经常阅读英文文献,我想能够流畅的阅读英文和一知半解完全是两种状态,毫不夸张的说,能够熟练地使用英文绝对可以给你带来莫大的机遇,改写人生也不是不可能。4、职场工作英语特重要,参加工作的人都知道,校园学习与职场打拼那是两回事,参加工作后,英语作文一门国际化语言,新技术、新设备、新思想都以英语作为载体广泛传播,不懂英语那是万万不行的,懂得英语你就就可以学习到最新的行业思潮、实时了解行业未来走向,让自己永远走在行业思潮的最前面,完全可以对你的职业生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5、学习一种文化,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待学习一门除母语外的语言,那就是在学习另外一种文化,学习另外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学习另外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对一个人来说,极大的扩展个人视野,了解自己,了解世界,让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不败的优势。6、英语作为中考、高考(微博)的必选重点科目,其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是否在全班全年级占据优势,被名牌大学录取;7、语言好的学生,其右脑的智商相对更高,反应更灵敏、沟通更快捷易懂、给人印象更深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有优势,更容易夺得一些机会。8、对于某些重点学校,或者与国外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的学校,只有那些具有优势英语的学生才有可能被录取参加国外友好学校的交流活动。

172 评论(9)

nixiaoyanzz

现在英语可以说是国际语言,无论到哪里你会英语的话都可以跟别人简单的沟通,所以不管你是干什么的,英语都一定要学好了。

254 评论(14)

karastt823

直奔主题,这里直接发不了链接,资料的话你自己百度下“GLHF英语学习”,好像当初因为自己也需要学英语,站长就建了这个站,里面收集得比较经典而且全面了,下面说的资料都有了,另外还同步更新ESLPOD~记得第二篇置顶文章就是~自己看吧。

基本上,不管是市面上还是网络上的,在选择自学英语资料的时候,无非要参照这几点原则:

1,虚假性原则

虚假性原则几乎可以适用在任何场合,包括市面上的自学英语资料教材,培训资料,但凡各种经验分享和商业宣传,都无法避免有意无意的夸大和虚假成分,读者在接触这些经验方法时,尤其要注意小心鉴别。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虚假性自学英语教材和方法:

那种标题名为欧盟口译司或者高口通过等等,然后在帖子里留下一堆链接的,那么绝对是虚假的广告软文;

那种写一堆不痛不痒的自学英语方法经验最后让你去某某论坛或者网站的,软文;

那种让你留邮箱发资料的,别留,留了垃圾邮件就多了,而且英语自学资料一般没用;

2,情绪机制原则

自学英语的过程必须充满乐趣,尽量避免枯燥和挫折感,选取的教材也一定要充满兴趣,不要强迫自己接触明明你很讨厌可是大家又公认的好教材,比如老友记欲望都市等等,比如VOA CNN等等,我都没看过,虽然他们是公认的好教材,可我英文不见得比谁差,所以记住,没有必须学的东西,只有你喜欢的东西,因为只有乐趣,才能伴你走的更远。

3,循序渐进原则,即i+1原则

这一条原则可以说是大家学语言原则教材时候的核心原则,你接触的任何教材,都必须是你现在的水平i基础上增加了1点难度的,过一段时间进步了再增加难度,过难过易都属于无效输入。

这条原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同一个教材或者方法为什么别人都有用而我用就是没用?”的难题,比如很多人说看美剧好,有人看了一堆却未必有帮助,有人说要多去英语角,可我见到很多去英语角的英文都很烂,这些人在大肆宣扬这些所谓的自学英语方法时候,从未考虑过受众的i水平,希望大家一定要牢记这条原则,灵活的适用它来选择教材。

4,播讲类教材原则

光是知道了上面那几条原则还不够,在国内缺乏语言环境的前提下,如果你想让自学英语的效率和效果最大化,那么你必须谨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播讲类教材。

这个概念却从未有人提出来过,真是件无比吊诡的事情,我还看到上不少强人推荐别人自学英语教材新概念VOA和罗赛塔石碑的,真不知道这些人自己到底能不能说出自己推荐的教材好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思考过推荐这些东西让别人走上弯路怎么负责。当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新概念也的确是好教材,但外来的经是好经,你们这群念经和尚的嘴巴却是歪的罢了。

播讲类教材是指那些不仅仅只是提供纸质或者录音和视频的学习教材,它同时还提供讲解式的文字,图片或者录音视频等等,一个优秀的播讲类教材堪比一位伟大的老师,它不仅仅只是提供你一段录音让你去模仿和记忆,它还会提供给你讲解的音频和或者文字,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至于积累了一堆词汇却不会用。

播讲类教材这个革命性的概念最早成型于96年那个时候,由伟大的赖世雄老师提出来,英文书籍或者广播不应该仅仅只是读下内容就了事的,更应该配上优质的播讲录音,像讲课一样把每个知识点都揉碎了,让所有人一听就懂,那个年代类似的还有空中英语教室,买过它们光盘的都知道,录音都是配两份,一份是单纯的课文朗读,一份是外教的讲解。那个年代赖世雄老师播讲英文几乎是万人空巷的场景,连一号首长江XX都是他的听众,学习成功者无数,后来新概念流行数十年,我就没见到大规模靠这套书学好英文的群体,就算到了21世纪,itunes上面排名第一的教育类播客ESLPOD全球超过800万次人数收听,无数国家的人写信给主播说是这个节目帮助他们学好了英文。

为什么播讲类教材对自学英语的学习者无比重要,无非是一个原因:

国人的思维中,历来是忽略教练的作用,无限夸大运动员的能动性。得了金牌就肯定觉得运动员天赋好厉害,但如果没有教练的训练和指导,不要说有人能得金牌,一支有参赛资格的体育团队都根本组建不出来,如果没有教练一开始演示正确的动作和训练计划,运动员很容易走弯路和练伤,仅仅这一条原因,我就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为什么播讲类教材远远比什么罗塞塔石碑和新概念教材更适合自学英语。

语言这种东西本来就非常不适合自学,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浸泡式的英文学习法几乎不可能让成人像婴儿一样学好英文,必须有一位合格的老师教你,仅仅靠所谓的“模仿”,没有多少人有那个天赋能无师自通,所以英文基础不太好,对自己认知不清楚的同学,必须从播讲类教材开始。

插一句,为什么辜鸿铭英文好,不是因为他背诵的东西多,而是因为他有一个精通四国语言的布朗老师!屌丝们就洗洗睡,别跟天才比天赋和条件,还到处宣扬背诵可以提高英文水平的奇谈怪论——任何方法肯定可以提高水平有效果,我们评论方法无法是看它效率高不高,有没有趣味,能不能让人容易坚持下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背诵是最损耗毅力的笨办法。

午餐后把我整理好的自学英语播讲类教材推荐一一放上来:

1,赖世雄老师的《美语从头学》,全书包括,发音,入门,初级,中级,高级,语法

如果你觉得自己英文一团乱麻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压根不知道怎么做,那么这套书籍最适合你,从发音开始学完之后,挑选适合自己的级别书籍进行学习。

这套书尤其适合那些对英文一点都不懂的人,这里说的一点都不懂不是说你基础好基础不好等等,而是说你就没有英文学习那个意识和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流程和进步也没有一个基本的清楚认知,凡是热爱问“英文怎么学”的人,都属于此类,你们需要的不是什么好方法和教材,而是沉下心一头扎在一个系统中,把一套教材学透之后,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英文能力了,再根据自身的特点查漏补缺,合理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教材,规划自己的学习。

那么在自学英语教材和方法多大泛滥令人选择恐惧的今天,为什么90年代的一本老教材还是可以说独占鳌头秒杀众人呢?注意,是最好,而不是最好之一。

很简单,因为它配有播讲录音,而且是最优质的播讲录音,赖世雄老师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完全自学,对发音,语法,阅读的造诣心得最深,他是完全一路从ABC自学到托福成绩满分,去明尼苏达大学留学的程度,可以说他的传奇具有相当大的完全不可复制性,但这也代表了:

他个人开发的课程是最符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而且他对中国人的国情和思维特色,心理状态,障碍,挫折等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一般老师。

言归正传,赖世雄老师的教材和NCE相比较起来,缺点也有,虽然两者的趣味性都很浓厚,但是赖世雄老师的教材最大的问题在于语言知识结构不够严谨,在教材编排方面,中国的老赖皮确实是比不上洋佬的Alexander(亚历山大早年在欧洲那边开班授徒,教学经验及其丰富,NCE确实是非常适合外语学习者的),但相比较:

1)赖老师配有幽默的讲解录音,一个好老师带着你学,越学越想学,比你一个人死扣NCE效率高太多了;

2)赖世雄老师的教材更偏重口语,哪怕是中级美语课本,也给出了大量的情景对话和发音练习,这点可以秒杀NCE,NCE更类似写作课本,尤其是外研社搞了一套阉割版的,把BBC的母带弄掉,自己找了几个垃圾外教来录音,非常不适合打基础,对英音的听力帮助几乎为零;

赖老师的教材缺点主要在于老头说话略显啰嗦,有些人不好接受,但瑕不掩瑜,如果你真的能听进去,会觉得非常有趣,越学越想学。

2,itunes上收听人数超过800W的ESLPOD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自学英语学习教材是什么,就是ESLPOD;

而且我还告诉你它好在什么地方:

首先,主播和制作人Jeff,是南加州大学的语言学博士,所有的广播教材都由他来设计和播报讲解,大牛权威出品,这点从学术上保证了广播的实用性——你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PhD为了照顾小白设计的英文学习资料;

其次,要了解ESLPOD牛在什么地方,你得先了解下Dr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他提出来的一些基本理论,比如情绪机制,i+1原则等等,目前已经是被证实最高效可靠的语言学习大规律,不管你什么什么千万法疯狂派,只要你想学好英语,基本上逃不脱Krashen的理论,而ESLPOD是Krashen首肯承认,亲自向全世界的语言学习者推荐的,认定”是英文中级学习者中最好最合适的自学英语学习教材“;

最后,ELSPOD独特的结构设计和主题设计,注定了他会有那么多的收听者——据说目前听众已经过千万了,而贵国这里一谈英文学习,也不在乎别人的基础和目的到底如何,动辄就是推荐新概念,看美剧,听新闻等等。。。

自学英语听力口语的中、高级的播讲类教材

《Englishpod》

《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有一家公司叫做Praxis Language,这家公司有专业的声优和音效师,专门制作各种语言学习类的podcast在itunes上售卖,在语言学习公司中算是非常成功的一家,他们有很多个品牌的podcast,包括Spanishpod西班牙语博客, Italianpod意大利语博客, Frenchpod发育博客,以及全球最火的Chinesepod中文博客,这个公司制作的教材,最适合中高级别的自学英语学习者向高级过渡之用。

Englishpod英语博客本来只是个不知名的人士做的一档不太成功的中英夹杂的语言类教学节目,发行了2年左右收效一般,2005年Praxis把这个品牌买下来,重新招募精兵强将,由产品经理兼主播Marco老大重新定位了产品定义,开始了新一圈优质的英语学习广播的制作。

Englishpod的总部就在中国上海,在itunes上定期播出活泼生动的收费讲座,每一期的主题大概有日常生活、情感问题、商务交流等内容,每一个都会标明等级为Elementary、Intermediate、Upper Intermediate、Advanced,按标记分为BCDE,E级别非常非常难,词汇量也很大,不太建议大家轻易尝试。

它每一期都会有固定的模式,首先是一分钟左右的一小段情景对话,都是非常幽默搞笑的现场声音,跟我们熟悉的那些枯燥的英语会话书完全不同,然后是10分钟的讲解录音,由一男一女两位外籍主播针对对话中的用法和语言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和举例,最后是一段5分钟的录音,主要是复习词汇和用法,但是这个录音做的真心挺鸡肋,不下载也是可以的。

EP的精华就在于每期10分钟的讲解录音和1分钟的情景对话,这点做的比ESLPOD好太多了,每期的课文录音都单独拿出来,供大家反复仔细的听和模仿,讲解录音10分钟也很短,每天都可以听1-2遍作为泛听来学习难点和用法,而且两位外教的教学功底非常扎实,经验也很丰富。

为什么一定要听Englishpod?

EP最大的特点在于六个:

1,风趣幽默的小对话,能让你笑的捧腹,根本不会觉得学英文是件苦差事;

2,讲解超级实用,涉及到最实际的,课本学不到的英文,比如感冒鼻涕多怎么说?I have a runny nose,比如电脑死机怎么说?Freeze。像这样的小词用法在广播中比比皆是,都由主播Marco老大娓娓道来;

3,所有对话录音都是有口音的,包含了意大利,西班牙,美式英式等世界各国口音,对听力提高巨大;

4,主播都是用一种比常速英文稍慢的语速来播报英语,长期收听他们的声音,慢慢英文的听感会变的非常好;

5,最棒的是,你平时看美剧电影,很多好用法不留神就过去了,没啥大用处,但是EP有主播老师给你详细讲解,轻松就记住了,想学不好,都很难;

6,根据EP团队的官网和每一课的内容,这是中高级别教材中,完全按照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订做的学习教材;

1)完全符合“多口音听力输入”的要求!

每次的对话几乎都是有口音的,从第一期开始那个意大利餐厅的服务生意大利口音就重,到后来的美国各地的口音,英式口音,印度的墨西哥的等等都有,和语言学理论中只有大量输入不同非标准语音,并且和标准语音对比才能提高听力和口语的理念完全符合,而且要听各种口音的英语,母语国家和非母语国家的人讲的英语都要多听,因为成年人的耳朵有障碍,听不标准音有对比才能打通,发音才能变好,所有的英语学习教材中,只有EP做到这点,至于有口音的电影美剧等,因为本身设计不是供大家学习之用的,学起来不免有难度颇大无从下手之感

2)符合Dr Krashen强调的狭窄输入Narrow Input假说!

在某一段时间内要只听一种特定类型的教材,比如喜欢新闻就在几个月里只听新闻,喜欢听有声书就只听有声书,听熟了后再接触其他教材,而EP的所有节目都是近似节目脱口秀的形式播出,主持人讲解细心,以一种固定形式播讲英语,符合!

3)符合可理解性i+1的听力输入机制,i代表你现在的水平!

听力一定要在自己听懂的水平上稍微难一点点,然后逐级过渡,一开始就是正常语速,那叫无效输入,跟杂音没两样(针对成人,小孩子没关系) ,EP的教材难度分级,从基础,中级,中高级,到高级,让学习者慢慢过渡,不仅是说话速度难度加大,高级的内容也多为演讲大学授课等形式,比日常对话词汇难度大,符合!

4)完全符合情绪机制!

学习教材要有趣让人感兴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到愉快有收获,挫折感不是太重。所有内容都非常搞笑,有点冷笑话的意思,而且广播的声效做的很棒,设置的场景都是有真实的背景声音的,让学习者有如身临其境,在讲解某些生词的时候也会放出音效让人知道是什么样子,比如讲解explode这个词的时候,主播Marco没有直接说是什么意思,而是放爆炸的音效让大家明白这是个什么单词,图片和场景的感觉通过音效表达的栩栩如生,非常有趣,符合!

至于《American Accent Training》美语发音的13秘诀

我们在EP和平时的听力模仿练习中会听到很多连读语气夸张的地方,很多人可能有很多不太了解的地方,有人会问,有没有人对英语的连读和语调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呢?有的,就是American Accent Training(美语发音13秘诀以下简称AAT)这本书。

AAT最大的特点是它革命性的提出了“自然发音”的概念:书中没有单个音标的诠释,所有的发音都是放在句子里的,而且录音全部是以正常语速朗读的,没有刻意的去放慢速度,让连读爆破等自然的发音现象统统消失不见,而且也就是说,这本书讨论的是在正常环境语速下的英文韵律,而不是无用的学院式的,中国教科书上面的那种发音,当然相对书的难度也高了不少。

这一点就彻底颠覆了国人对口音的认知和定义——我们认为发音标准就是标准了,但是书一开始就提出来,美国各部分地区对有些单词的发音各不相同 (波士顿和纽约地区读car真的不一样),可是为什么我们整体听起来能判断此人来自美国还是英国呢,这个就是语调和连读的原因了。而且文中还有现场举例,给出了一位越南学生练习前和练习后的音频对比,练习后她的发音还是不标准,可是整体的语流会让你觉得她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

“自然发音”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不知道是我孤陋寡闻还怎么的,这个概念在我国所有的英文教学中完全没有人提到过,不论是学院派的, 还是民间培训派的,我没见过有人讲,有那种所谓语音语调速成的书,连读讲解之类的书,这类书我也读了不少,共性是:朗读烂,音色烂,语音现象不明显;总结的规律没用或者有限;书籍编写的内容烂,结构烂,甚至错漏连连。可“自然发音”是非常重要必须学习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

以前听过BBC Learning English的讲课,说连读不用去刻意练,等你们以后听力好了,英文上去了,说话越来越快了,自然而然说话会有连读,这条我相信是对以字母符号系统为母语的国家居民说的,对中国人来说,如果不去刻意联系,连读和弱读几乎不可能会自然出现。

因为汉语的特点是字正腔圆,而且一直都没有元音辅音的概念,在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认为最好听的中文应该是把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楚的话语,如果有人说话快又含糊,还会被人嫌弃。但是英文语音结构和中文差异就太大了,即使你听奥巴马的演讲,那个是最清楚的英文了,你对着讲稿看,很多音还是不会发出来。但凡接触过大段语流的人都会有这个感受,似乎听懂了偶尔的单词一掠而过,但是整体来说就是抓瞎,好像播音员增加了好多音,又省略掉了好多音,根本听不懂。

换言之,中国人的语音特点基本上决定了,我们在自学英语的时候会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自以为是的每个音都发的很清楚出来,尤其是,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基本上是以视觉,也就是书面的学习形式为主的,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也会更倾向于把自己眼睛看到后经过自己加工的音节每个读出来,而不是仔细认真的听录音,然后模仿。

即便使用老师们宣扬的大声朗读的办法也没用,本身看到的文字后大声朗读的都是错误的,越熟练也只是日后越难纠正而已。尤其是,国人没有好好的养成仔细听录音的习惯,这点更是给英文加了极大的障碍。

这个时候AAT的出现就极好的填补了国内英文教育的这项空白,Ann老师亲自上阵录制了全书的内容,声音温婉动听,讲解知识点又循循善诱,真的是细微入至,把外语学习者的每点困难都考虑进去了。

AAT这本书,学起来很有必要,但难度较高,比较适合托福备考同学和听力水平达到了EP那个速度的同学。

下面说自学英语发音。。。

国内的国际音标和KK音标书籍很多,但基本都属于不及格的糟糕作品,因为都没有播讲,只有一对抽象的口腔剖面图。

最好的自学英语发音教材,按照基础不同分:

《赖世雄老师的美语发音教材》

《American Pronunciation Workshop》

好在什么地方,大家去听听就知道了,不详述。

自学英语语法的播讲类教材:

一般来说有三个:

1,赖世雄老师的语法讲座

2,台湾老师孟丽媛的语法视频

3,旋元佑老师的《文法俱乐部》,其中旧版比新版解析的地方更多

最推荐的还是旋元佑老师的《文法俱乐部》,书中有若干错误,但瑕不掩瑜,巅峰常识,这本书是所有自学英语语法书中最好最佳的一本入门读物,几乎可以成为所有想要自学英语的人,考试也好过级也好,提高英文能力也好,必备读物。

319 评论(8)

喵喵咪儿

外语类学术论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不再是本族语者的专利,作为国际语言,它是理解、交流以及表达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外语类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来自不同母语背景说话者的英语口音可能会造成交际的中断甚至失败;英语口音又与说话者的身份和自我紧密联系。中国拥有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强大,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对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英语”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葛传椝提出,将其定义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汉语特点的英语”。之后,许多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进行了热烈的理论探讨和争鸣等。目前,学者们对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基本达成共识,强调应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各层次来描写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展示中国英语的全貌。而“中国英语口音”的概念至今也一直未见于国内文献。我们在借鉴前人定义的基础上,称其为“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口音”。

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2013年期间,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章,对上述期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将研究内容涉及“中国英语”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问题”的文章进行归类,相关文献共58篇(如表1所示)。总体上,中国英语的相关论文共15篇,占25.9%,而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的相关论文共43篇,占74.1 9/6。其次,根据研究方法,将相关文章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分别占62.19/6和37.9%。非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世界英语理论及英语国际语理论的介绍、中国英语研究综述和语言迁移、英汉对比、中介语、音系学(优选论等)理论的探讨。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英语口音特点(音段音位特点和超音段音位特点)、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相关语料库的建设及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等方面。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仅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成果,从以上五个方面逐一对这些论文进行归类和述评。

一、英语口音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间段音位特点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认为,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E6]LT]。1994年南京大学的乐眉云教授采用方言调查法,首次全面对我国各大方言区中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深入全国各地收集语料。从语音偏误的视角探讨了方言对英语音段音位发音的影响,找出各大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及其基本规律。我们认为部分中学生的发音问题可通过英语教学得到解决,且国外学者对于世界变体英语口音的研究都是以受教育者(通常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仅选取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从英汉对比的视角,根据语言迁移或中介语理论,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建议。

1.元音特点。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元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共2篇,都是基于学习者语料库进行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元音发音方面的主要问题,如单元音的音长、音质和双元音的简化等问题。陈桦采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中14名英语专业学生4年的朗读录音进行语音标注及分析。研究发现,单元音/I//e/与双元音/eI//au//aI/离标准发音差别较大。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语料库的分析显示:/i/e/a/的出错率非常高,占整个元音错误的53.9%。8个松元音/i//e//a//u/的错误占到整个错误的73.5%。在替换型音段错误中,最多的是/i/与/I/。

2.辅音特点。关于辅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5篇。其中,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的语料库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大学生辅音发音的总体问题。她发现,辅音的错误率高的是/t//d//z//6//n//l//v/。在替换性错误中,最多的是摩擦音/6//z//v/。学生们倾向于用/d/代替/6/,/s/代替/z/,/w/代替/v/在脱落型错误中,频率最高的是爆破音/t//d//k/。四位学者分别针对辅音群、辅音吞音、塞音和塞擦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阎丽莉等通过分析6名大一学生的朗读录音,发现辅音群的误读中,插音类错误最普遍,其次为删音,替换类也较常见。她进一步以优选论为框架解释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辅音群的习得情况。冯友通过检索分析大学四、六级口语语料库(COLSEC)发现,学习者最常见的辅音吞音,按照发音部位是齿槽音、软腭音和双唇音;按照发音方式,则是爆破音、摩擦音和鼻音;清辅音吞音:的情况远远多于浊辅音。最容易发生辅音吞音的位置是词尾,最不容易发生的位置是词首。陈桦。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擦音和塞擦音存在的一些问题,如/6/发成/d/或/z/,/v//w/混淆,用/x/代替/s/等。王茂林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美国人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中塞音的发音时长。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英语浊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好,而清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差。概而言之,中国学生在英语辅音方面的主要发音问题是清辅音与浊辅音的混淆、/l//n/混淆、th音、/w//v/混淆以及辅音群的误读和辅音段音吞音等方面。 (二)对超音位特点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外国腔或外国口音与超音段音位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英语口音的特点也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上。杨军等通过梳理与朗读相关的文献,发现外国腔和韵律不当(如重音不当、节律不当、调组划分不当、边界调使用不当、音节时长不当等)是现有的两大研究主题。陈桦论证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超音段音位错误比起音段音位错误更为严重,强调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教学应该在大学英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这里主要从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词重音。单词重音是重要的英语语音特征,既有文献中有关中国大学生的单词重音发音的实证研究仅1项。高琳等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录音样本及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的单词重音错误,发现多音节单词重音位移比较常见,而且重音错发在单词(尤其是名词和形容词)第二音节的倾向更为明显。

2.句子重音和节奏。节奏对于语音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子重音和节奏的实证研究总共有4项,该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源自南京大学的陈桦教授。陈桦以8名英国大学生的调核位置为参照标准,对中国45名学习者的英语朗读口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采用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充当调核的比例少,使用不当的调核词汇多。他们常对诸于介词、人称代词、连接词等功能词赋予重音;陈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4年纵贯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的重音问题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由重音模式所反映的节奏模式没有明显变化。低分组学生口语中重读、弱读音节不分的程度明显重于高分者。许俊等通过PRRAT软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韵律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缺少元音弱化和省略,而导致了更多地表现为实用音节节奏而非重音节奏;并且在重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错误,重读的表现方式仅局限于加大响度。概而言之,学者们从多个实证研究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中国大学生在句子的重音和节奏上存在问题,没有掌握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基本重音规则,口语中带有典型的“音节节拍语言”的节奏特点,与英语的节奏差别较大。

3.停顿。停顿对于口语表达的流利性非常重要,而我国英语学习者过多地使用停顿导致信息破损,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极大地降低了口语的流利性和可理解性。既有文献中有4篇进行了停顿的研究。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中停顿数量大大超出本族语者,且停顿位置错误较多。英国语音专家们的评语暗示了学习者过多地依赖停顿来达到语调切分的目的。如:词间隔太多、流利度遭到破坏、语流破碎、语流时断时续、断句有时很不自然等等。杨军通过分析15名大学生的英语朗读后,区分了二语朗读中的两类语调短语划分不当:语调短语标记缺失和语调短语划分失败。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受言语风格和在线产出管理的影响。语速及其他因素如任务条件、二语水平和紧张度等均未对语调短语划分产生显著影响。杨萌等分析了30名大学生即席话语中的停顿、及其对停顿原因的内省辨认后发现,他们表现出较高频率的语调短语内部停顿,该频率与口语流利性呈显著相关;停顿位置集中于实词前和首词后;停顿模式主要有非流利串、无填充停顿和非词语填充项。许俊等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中通常出现大量无声停顿和填声停顿,其英语听起来零碎且不连贯。

4.语调。不少学者为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特点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相关研究共9项。田朝霞分析了常见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调核误用现象的原因及其所导致的信息误传,并将其归为三类:调群划分的错误、调核位置的错误及声调模式的误用。杨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延续升调的使用上欠缺,表现在音高上扬不够,或音高曲拱不明显,或二者兼具,有着明显的“外国腔”。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降调和升调的使用掌握得较好,但显示出过度使用降调的特点。其次,学习者在基本调型上与本族语者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平调的使用上。此外,学习者不能根据意欲表达的语气和态度来选择相应的二级调型,调型使用混乱。毕冉等胡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中朗读口语中列举句式及简单陈述句音调的变化趋势,发现其音调变化趋势遵循负增长的曲线,且降调使用过多。许俊等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音高重音边界调以及结尾语调的处理上存在较多失误,过度使用降调致使语调平直且缺少变化。

两位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边界调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夏志华等通过收集自然语料,并借助话语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标注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话轮转换中使用的边界调类型是齐全的,但其使用边界调暗示说话者变更话轮意图的能力远小于英语本族语者,且低降边界调的误用尤为突出。孟小佳等研究结果发现,除简短的祈使句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陈述句、感叹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其他六种句型的句末边界调时均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句首边界调的把握情况相对较好。

两位学者研究了性别差异对语调习得的影响。林秋茗考察了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重音节奏和语调与性别的关系发现,女性的韵律表现只是略占优势,除重读外,男女生在意群停顿连读以及升降调的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蒋红柳借助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我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调运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在调核音高上差异显著;而在英语语调运用上,被试则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特点。性别间在语调模式选择上的差异不显著。

总体而言,学习者未能意识到语调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对语调话语交际功能掌握不充分,声调的误用比较常见。平调、降调使用过度,在延续的升凋使用上表现较为欠缺;相对于句首边界调,句末边界凋掌握不好。此外,在语调使用上性别差异不明显。

(三)对各次变体P音的研究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划分为十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闵方言、晋语、平话和徽方言。两位学者研究了我国各方言区学生的语音问题。学者们尝试了不同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共6项实证研究成果。刘锦明研究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闵方言区的英语专业大学生/l/和/r/的发音问题。姜玉宇通过声学分析,将闽、吴方言元音系统和美语元音系统中的5个相似元音/a//i//u//e//0/进行比较分析,由于两地方言元音系统中相似元音的声学特征非常接近,发现两地学生都很难准确习得目标语音。 四位学者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学生的英语发音问题。如王鲁男重点分析了四川、贵州学生/l//n/不分,/η//n/不分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刘锋等运用微变化研究法,考察了练习频率对两名四川受试/I//n/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1年的跟踪测试结果显示,频率作用对受试/l//n/不分现象有明显改善。谢谜采用微变化研究法,通过高频率的练习、高密度的观察和高精度的分析来研究频率作用对/v//W/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及影响。范烨借鉴优选论和感知图理论,分析了母语为北京话的学生在发英语韵尾辅音群时的增音现象,发现一些学生通过插入元音、删除辅音或将原辅音变为元音的方式来消除或简化韵尾辅音群。此外,/v//w/不分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如山东、浙江地区的学生有类似问题)。总之,我国各大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除了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点之外,各方言次变体口音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四)对相关语料库的研究

与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研究相关的语料库主要有5个。2003年卫乃兴教授主持建立的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首次为二语语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平台。该语料来源为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的实景音像资料,用随机比例抽样方法,对考生的地区来源、专业考试成绩,交谈话题等按比例选取,标注采用XML语言用一系列符号对话轮转换、语音、语调、停顿、犹豫、打断、非言语交际等进行逐一标注。之后,2005年文秋芳教授主持建立了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E),其语料来源为全国英语专业口语考试语料。该语料库除了提供录音的完整文本外,还将各年的语料按照任务类型(复述、独自和会话)分别切分。此外,文献中还涉及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主持建立的《国际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中国子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Longitudinal Spoken Eng-i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等等。

(五)对英语口音的态度的研究

关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的实证研究论文虽然2篇,但可喜的是它们都是在世界英语理论视角下进行的研究。周榕等采用言语变体实验法考察了101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美英语的态度和认同感,以及实际英语口音测试法检测了其实际英语口音特点。结果发现,被试在权势地位、语言亲和力和语言表现力维度上,对美国英语的评价都优于英国英语,表现出更偏好美国英语的趋势。但是,他们的实际英语口音则是三分之二为RP、三分之一为GA的混合体,表现出更多英国口音的特点。高一虹等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期间对世界英语变体的态度和多元文化意识。研究结果发现,奥运志愿者的语言态度总体而言趋向保守,认同英美“标准变体”,对其他英语变体的识别能力有限,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比较矛盾。

二、研究评述:多视角的评判

上述文献回顾证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成果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研究现状来看,相关研究无论从已发表的论文数量上,还是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成果应用等四个方面总结研究不足,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展望。

(一)丰富研究内容,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的系统结论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总体特点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在元音、辅音、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丰富,相比之下,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研究严重不足。在汉语十大方言的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是粤方言英语口音研究。国外学者们对香港英语口音进行了全面系统描述,如Huang系统描述了香港英语的音系特征,指出其有8个元音和20个辅音;Bolton描述了香港英语音位和超音位的特点,指出香港英语多用高升调,强弱重音对比不明显。其次是湘方言英语口音的研究和陈桦教授及其团队的吴方言英语口音研究。而其他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闵方言、赣方言、平话、晋语和徽方言)的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鲜见于文献。此外,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之下,我们可进一步研究各省市的次次变体英语口音特点,如文献中的四川、贵州、北京等地英语口音的研究。总之,我们呼吁更多的实证研究,以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以及中国英语次次变体口音在音位和超音位方面系统的研究结论,并与中国英语口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二)更新研究方法,建立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

从研究方法来看,语料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英语口音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相关语料库多为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如COLSEC、SWECCLE等),而专门的中国英语口音的语料库建设比较欠缺。如今国际学术界已经建成了各国英语变体的语料库,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的构想已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出。陈桦也介绍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语料库(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Learners)建设的起因、方法和意义。该语料库涵盖中国十大方言区,以国内四个不同层次受教育群体(初中、高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专业硕士)作为录音对象、以朗读和自主对话为任务而完成。该语音语料库将结合英美标注系统对学习者录音进行多层音段及韵律标注。我们期待该语料库的出版,以便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次变体口音及次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进行系统描述,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系统的研究结论。此外,未来的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的建设可进一步与国际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库建设接轨,如VOICE维也纳牛津国际英语语料库(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ELFA学术背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cademicSettings)和东南亚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South-East Asian Englishes)。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英语口音研究的健康发展,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 (三)拓宽研究视角,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景中

在表1的文献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研究视角来看,既有实证研究共34项(占58.5%),多从语言迁移理论和音系理论等视角解释中国学生英语的发音特点;或是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以本族语者为参照,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症结所在。而在世界英语理论或者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的视角下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研究仅2项(占3.4%)。而国外学者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展开。如Jenkins以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326名受教育人群为研究对象,对10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现中国英语口音在正确性上排第八、可接受度上排名第七、在舒适度上排名第八、在熟悉程度上排名第四。在中国英语口音的可理解性研究方面,Kirkpatrick以香港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与英国侨民教授的谈话为录音语料,选取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大学生为听话者。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很高,并建议其作为语音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呼吁国内学者在世界英语和英语作为国际语视角下对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英语变体的口音态度如何?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国英语口音态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音位和超音位的哪些重要特征影响了国际可理解性?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可理解性又如何?总之,未来研究可更多地在世界英语或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视角下进行,如何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境中,将研究结果与亚洲英语口音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音共性特征进行对比描述和分析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应用研究成果,优化中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

从研究成果的应用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在优化我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英语语音教学大纲的设置、英语语音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等方面比较欠缺。传统的英语语音教材都足以接近母语者口音(标准英国英语口音和美国英语口音)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所有的音段音位和趟音段音位特点。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学,应该以国际可理解性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接触各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提高他们对不同英语口音的容忍度,增强他们对中国英语口音的自信心。Jenkins搜集了大量的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调查了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英语交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语核心理论(Lingua Franca Core)。她认为,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辅音、辅音群的简化、元音的长短区分以及句子的重音。通用语核心之外的部分,被认为是地方口音,不能称为语音错误。Walker在其专著《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教学》中也指出,在语音教学中,只有采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可理解性和身份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和谐。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各方言区英语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影响可理解性的语音特征上;对于中国英语口音中不影响可理解性的部分,不必过于强求其准确性,从而在语音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他们在国际口语交流中的有效性。

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和本土化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与日俱增的探讨。英国学者Graddol在《英语走向何方》一书中曾预言:亚洲,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可能决定全球英语的未来。毋庸置疑,研究具有中国礼会和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必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011年5月第四届英语作为通用语国际大会在香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召开;2012年12月第18届世界英语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两地召开;2012年4月“世界英语时代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湖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些重要学术活动都标志着中国英语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虽然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作为汉语母语者,国内学者在此研究领域有着国外学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地位会随之进一步提高,中国英语口音也将逐步成为世界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探讨课题。

102 评论(8)

后来后来510

简单的来说,学好英语不仅仅让自己多了一项语言技能,更多的是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你出国旅游、留学或者是工作上,生活上,用到的英语还是非常的多,会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会你让你意想不到的机会。

27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