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7

帅帅老牛
首页 > 英语培训 > 娃娃鱼的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8918

已采纳

学名鲵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davidianus,英文名giantsalamander。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在有的地方,身长可达1.8米。娃娃鱼头部扁平钝圆,上嵌一对小眼睛,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侧扁,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娃娃鱼的英文

129 评论(8)

理想气体911

娃娃鱼称为中国大鲵,英文学名为Andrias davidianus。其是两栖纲、隐鳃鲵科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淡水中,是中国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1988年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温馨提示:娃娃鱼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141 评论(12)

刘阳780210

大鲵 学名大鲵,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娃娃鱼学名叫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娃娃鱼学名叫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 大鲵是由3亿6千万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水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的两栖类动物。

315 评论(9)

cindydaniel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353 评论(13)

好吃的小蓝

娃娃鱼的学名叫中国大鲵。

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是,大鲵的声音很像婴儿的哭声,而它的外形又像鱼,所以被称为娃娃鱼。由于大鲵对生活的环境要求很高,只存在于水质清澈的山区溪流中。它白天藏身于洞穴中,只在晚上才出来活动,身体又大多呈灰褐色,因此,过去在野生条件下,人们很难确切地听到它的声音。

传说中的像婴儿一般的啼哭声,最初是来自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上记载:“龙侯之山……泱泱之出水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后来,《史记》、《水经注》等也多有描述。加上民间的传说,也就慢慢流传至今。

近来,人工养殖大鲵已经在不少地方形成气候,所以,人们也有机会近距离地听一听这种珍稀动物发出的声音。根据科学家对大鲵在自然状态下的鸣叫和在电刺激中脑诱发下的鸣叫结果分析,大鲵的发声频带范围窄、基频高、谐波成分少、持续时间短,基本上比较单调,也没有婉转的声音,多集中在单音节的“唧——唧”声,在惊恐状态下,其声音持续时间会稍微长一些。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大鲵短促的声音和婴儿婉转的啼哭声在声谱的对比上差异很大,事实上,这也与大鲵发育很不完全的喉部结构相一致。

扩展资料

中国大鲵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

大鲵是肉食性动物,属于水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幼鲵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如丝蚯蚓、水蚤、昆虫幼虫以及水生的蟹类、虾类的幼体为食,成年鲵则以食鱼、虾、蛙、螃蟹、蝌蚪、蛇、甲鱼、水鸟、水生昆虫为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各种鲜活鱼虾。

大鲵属于两栖纲的隐鳃科动物,一共有3个种,一个是中国大鲵,一个是日本大鲵,还有一个是美洲大鲵。它们的头和身体扁平,有一个大大的嘴巴,体长可以达到1米以上,体重也可达50千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大鲵

20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