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皮小暖
现如今很多学生会的只是“哑巴英语”,能考很高的卷面分数,却无法流利地说出来,为此我总结了如下教好英语口语的方法。
优质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1. 要有一个让学生说话的理由。很多年轻的英语老师觉得口语课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开口讲话。 如果你准备了一个类似“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oil pollution.”你想象一下你的学生的感受,what?oil pollution?没有背景知识,可能pollution这个单词还不认识,没有兴趣,没有任何动力去说。你微笑着眼巴巴看着你的学生吐点什么出来,学生一脸茫然地回望着你。那么,你就要让学生有动力有兴趣。你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aim,但是这个aim不会顺利成章地得到,你要frame your activity .不要一进来就发卡片开始让学生说啊说啊。先来一个lead-in, 你可以发一个和话题相关的图片,学生可能会来点兴趣,至少不会被那抽象的话题吓坏了。然后你可以再用一些类似头脑风暴单词法,让学生头脑风暴一些和图片相关的单词,甚至可以在互动的课堂中将学生头脑风暴的单词做mind map。 这里对教师的考验比较大,因为首先你不知道学生会说什么,其次是你要快速,即兴在学生所有的brainstoming里面找到逻辑链,写在黑板上,形成可以回答这个topic的思路!这点非常重要!所以为什么推荐口语老师学习一些mind map的知识。或者,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方法是用听力来引导口语。找一些和这个话题相关的视频,例如政治类的话题可以找个奥巴马演讲,商业类的话题可以找个马云演讲,设计一些小的听力练习,然后让学生再输入型的环节中积累单词,积累举行,熟悉场景,然后再抛出你那无敌抽象的话题。至少学生的陌生感已经消却。我在每节上课之前和课间都一定会先放视频(不论是纯娱乐还是和教学目的相关),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叫克拉伸的人的理论-input 啊input... 导致我的备课时间无限拉长。下面是相关资料,如有兴趣,大家自行参阅。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Addison-Wesley Longman Ltd.
2. 课堂中的互动和交流。有了开口的理由和课堂的目的,之后就是如何设计互动了。口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再正常不过。如果是一对一,还是走information gap路线比较稳妥。你掌握了一些信息,然后通过暗示引导各种方法让学生慢慢也猜到这些信息。哈哈,然后你们就有communication啦。有一些比较常用的互动方式。如果是小班或者一对一:请尝试: Picture difference tasks就是我们俗称的“两幅图找不同”,是information gap训练中的一种。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大班, 请尝试: Pyramid Discussion 对于这个课堂设计,来重点解释一下。什么叫pyramid金字塔,这是一个能够balance全班参差不齐口语水平和鼓励所有学生开口的一个方法。譬如你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What are the four most useful things to have with you if you are shipwrecked on a desert island?这个就是一个假设型的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口语训练设计。可以写在黑板上或者印在讲义上,按照上面的所说的引导学生快速思考,快速形成idea。老师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但是在讨论结束的时候需要每个小组拿出一个达成compromise的解决方案。那么,有各自不同idea的学生就会为了这个compromise叽叽呱呱讨论,尽量鼓励学生用英语讨论!最后每组可以来交流他们交流达成的solution。最后看看一个班是否能够达成统一的一个solution。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哪怕是最胆怯不敢发言的学生,也至少能在小组中发言交流。这其实就是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将交际教学法(CLT)发挥到了极致就在于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不断地处于communication 甚至negotiation中,口语的教学精华也就是这里体现-带着目的去教,让学生在英语口语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提升学生自信的绝好途径。
因为他们每节课都会有成就感。
最后再来介绍一个大家都很喜欢熟悉的role play。悉心设计一个好的角色扮演,会让整个课堂增色。
你有一些角色分配。
role card越清晰越好,因为这是一场表演,要让学生们越入戏越好。教师的指令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
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场景是什么,会发生什么,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事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note-taking之类的准备,保证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和找到兴奋点。
音标自学方法
1,学习工具:镜子,口香糖/话梅/橄榄等,手机。
镜子用来对口型。对于入门学习者来说,口型不对,发音肯定不对。所以学习资源都是视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发音者的口型。(当然,你观察老外平时发音,口型似乎没什么讲究,这和你说汉语是一样的。但是学习二外,就完全不一样了)
口香糖/话梅/橄榄等,这是用来更好的locate你的舌位的。如果你对自己的舌位不敏感,感觉不到发某个音时,你的舌头到底是哪里比较紧张,到底是高是低,那么就建议你刚开始学习的适合,试试这个办法。练习一段时间后,你的舌头会更敏感,就可以不再用这个“麻烦的”方法了。据说,一个韩国的老师,在学习音标前,就会有一系列练习舌头的方法,把舌头伸出来又缩回去的重复练习。为了更好的做好公众号的录音,我约了一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行家,她也跟我说,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就是要不断的练习自己的口腔和舌头以及下颚,才可以更好的做到字正腔圆。
手机用处最多。既可以当镜子来用,还可以录音,还可以录像。录音,就是为了让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然后和标准音做比对。自己边读边听的声音,和自己录下来再听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声音传递方法,所以效果会很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感觉自己录下来的声音和平时说话的声音不一样的原因了。录像,这是tertio的“用嘴听英语”的原创。“新招放送:使用手机自拍摄像,不出声默读一句话。使用该录像想象发音动作和语音。”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练习听力。昨天在他公司,和一些学员一起感受了,觉得这个方法很神奇。有种立马回觉得听力变慢边清晰的感觉。在这里,我还觉得,单独用于音标练习也是很靠谱的。录像可以完整记录你的口型变化,用来比对标准发音者的口型变化。
2,更好地形成肌肉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发这个音,是因为口腔肌肉没有练习过这个音,只有反复练习,口腔肌肉形成一定的记忆后,我们才可以脱口而出,一说就对。那么,如何更好地形成肌肉记忆呢?这里有两个方法:
1,刚开始学这个音的时候,不要急于发声,先把注意力集中到口型和其对应的口腔肌肉状态上,这样可以更好的找到肌肉感觉。然后,就是发出这个声音。如果这个声音和标准音有出入,那么就再微调,微调后重复不发声的肌肉练习。如此不断重复,直到巩固。
2,早上练习效果最佳。这是经验之谈。我指导过很多学员,早上开声效果最好。就像很多唱歌唱戏播音主持一样,都是早上开声。这部分的科学研究支持,还有待去阅读相关文献。
3,只要是可持续的音,比如长元音这种响音,要尽可能的发得长一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发音的稳定性,更多的刺激口腔肌肉,形成更好地肌肉记忆。
4,对于所有的音,如果可以,尽可能嘴型夸张。因为只有在练习的时候夸张,平时说话才有可能做到发音饱满。比如tʃ这个辅音,尽量的圆唇,尽量的把嘴送出去。想象嘟嘴的感觉。这个音,对于很多男生,很难发,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嘟嘴!可是英语中有很多圆唇音,尤其是ʃ/tʃ/ʒ/dʒ这四个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最头痛的音,如果嘴型对了,标准的音很快就可以学会,因为这几个音的舌头都是很放松自然的一个状态,不需要可以去定位。
summaryzhen
这是一堂理论课,首先用scaffolding (搭手架)的方式,来给大家介绍一些terminology术语: 第一层是方式 【approach】,例如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CA---cognitive approach;AOA---aural-oral approach;lexical approach 定义为:Approach---Theory of language and how languages are learnt 第二层是每一种方式下延展的 方法【method】,例如CLT教学中 常用方法是TBL ---task based learning。还有常见的方法为 PPP---present,practice,produce; TTT--- test, teach, test; OHE---observe, hypothesize, experiment 定义为:Method---A set of procedur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 overall scheme for delivering and presenting. 第三层是每一种方法中的具体步骤【procedures/stages】,例如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等等。 定义为:Procedure---A set of techniques used in a particular order to achieve a certain lesson aim. 第四层是每个步骤里应用的教学技巧和活动【techniques/activities】,例如brainstorming, controlled practice 等等。 定义为:What the teacher actually does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select techniques from various approch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ir learners. Most coursebooks mix methods and techniques in this way.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从理论出发,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教授学生。大多数教科书融合了各种方法与技巧。那么要想把教学比喻成看病的过程,就要掌握类似本草纲目的一系列理论支撑。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的是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 ,这是二语习得方面最流行也最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我们常说的,学会一种语言是为了与人沟通,那么了解一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有纲可循。 从理论层面上我们可以把communicative分成两种含义 第一是概念【notions】: 包括time, sequence, quantity, location 第二是功能【fuctions】: 包括 requests, denails, offers, compaints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教学在国外也有大纲,syllabus,Theresa 给我们介绍了现在英国主要使用的三种大纲 •Functional/notional (developed by Council of Europe)---List of situations •‘The Threshold Level of English’---(Alexander 1980) •‘Communicative Syllabus’---(Yaldon1983) 长春市英语大纲最后附录了很多话题,而 1998年 Van EK 和 Trim编写的英语入门级大纲,可能也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从上面的目录中可以看出交际能力应该涵盖多个角度。Canale 在1983 年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包括四方面: grammatical competence, socioculture competence, discourse competence, strategic competence 1.grammatival competence---producing a strutured comprehensible utterance 语法能力---能够输出结构完整,易于理解的语句。 2.sociocultural competence---knowing how to respond and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dependent on social situations , the topic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ople communicating . 社会文化能力---能够根据交流对象的社会情景,话题和人物关系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回应与沟通。也就是知道和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和怎么说。 3.discourse competence ---shaping language (from the sentence level up to the text ) and communicating purposefully in different genres (text types ) using cohesion and coherence 语篇能力---在不同文章的体裁中,通过衔接与连贯将句子形成语篇 4.strategic competence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compensating for breakdowns in communication (working around 'gaps 'in knowledge . 策略能力---指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为了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 使用CLT 教学三大原则 Th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ctivities that involve real communication promote learning 交际原则---创设包括真实交流的情景以促进语言习得 Task Principle---activities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for carrying meaningful tasks promote learning 任务原则---创设真实有效的任务推动学生通过使用语言来促进学习 Meaningfulness Principle ---language that is meaningful to the learner supports the learning process . 意义原则---对学生来说有意义的语言才能有效支撑学习过程 最后,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实例,来探讨交际语言教学。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