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y07280917
1、NaCl + CO2 +NH3+H2O=NaHCO3↓+NH4Cl(可作氮肥)2、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纯碱,学名碳酸钠,俗名苏打、石碱、洗涤碱,化学式Na₂CO₃,属于盐类,含十个结晶水的碳酸钠为无色晶体,结晶水不稳定,易风化,变成白色粉末Na2CO3,为强电解质,具有盐的通性和热稳定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么么哒哒啦
纯碱即苏打(soda),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食品、造纸、制药、玻璃、肥皂、印染等工业乃至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一:布兰制碱法: 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后来又从盐碱地和盐湖等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但量太小。远不能满足化工生产需求,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获得制碱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制碱,称路布兰制碱法,该法分三布: ①用氯化钠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钠:2NaCl+H2SO4=Na2SO4+2HCl; ②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Na2SO4+4C=Na2S+4CO↑ ③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碳酸钠:Na2S+CaCO3=Na2CO3+CaS 缺点:; 该方法生产时需要高温,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CaS废弃物长期堆积臭气四溢,加之成本较高,后被氨碱法代替。 二: 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 是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二氧化碳原料发明的制碱法,其反应也分三步进行: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CO2↑+H2O 反应生成的CO2可回收利用,NH4Cl又可与生石灰反应重新生成氨气: 2NH4Cl+CaO=2NH3↑+CaCl2+H2O 缺点: 该法实现了连续化生产,食盐利用率得到提高,使纯碱价格大大降低,并且产品质量纯净,故被称纯碱。 三: 候氏制碱法 对上述方法做了较大的改进,此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从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而是由盐卤先吸收氨后再碳酸化以进行连续生产,此法的原理是:低温下用氨饱和的饱和食盐水通入二氧化碳(CO2)可析出碳酸氢钠(NaHCO3),此时母液中Na+减少而Cl-相对多,此时再加入细盐末,因同离子效应,低温氯化铵(NH4Cl)溶解度突然降低,而食盐(NaCl)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铵(NH4Cl)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饱和后通二氧化碳(CO2),结果往返析出NaHCO3和NH4Cl,其中氨由氮与水中的氢化合制成,CO2是提取氢气和氮气的半水煤气之副产品,这样巧妙的把氮气工业和制碱工业联合起来,故候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该法生产的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在1926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具体是这样的: 1 向已经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析出) 2 加热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 2NaHCO3=Na2CO3+H2O+CO2 3 利用碳酸钠通入石灰水,制得氢氧化钠 Na2CO3+Ca(OH)2=2NaOH+CaCO3 4 培烧碳酸钙,得到二氧化碳循环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5向1步反应的母液中,加入过量食盐,氯化铵结晶析出,制成化肥使用。 侯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 我只找到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的流程图:
飛8469682648
⒈侯氏制碱法制备(氯化铵和碳酸钠) ①NH3+H2O+CO2=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③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⒉炭化塔是用来发生炭化干馏反应的,是一种固体燃料的热化学加工方法。将煤、木材、油页岩等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分解为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和固体(焦炭)产物,焦油蒸气随煤气从焦炉逸出,可以回收利用,焦炭则由焦炉内推出。 3.联合制碱法(侯德榜制碱法) 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池中通入NH3,将溶液调成碱性,因为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CO2无法和NaCl反应,否则违背强酸制弱酸的原则。 溶液调成碱性后通入CO2,利用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这一特殊性质,使得NaHCO3沉淀出来,通过过滤、加热,使得NaHCO3分解重新变成Na2CO3,并且回收分解生成的CO2。同时溶液中生成NH4Cl,经分离处理可得氮肥NH4Cl。 主要反应方程式: NH3 + H2O + CO2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条件:加热) ⒉炭化塔、合成氨车间、脱硫、造气车间 炭化塔是合成碳酸氢铵(小苏打)时用的,制取碳酸氢铵有两种途径: ⑴气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溶液,在碳化塔中通过二氧化碳碳化后,再经分离干燥,即得成品。 Na2CO3+ CO2+ H2O→2NaHCO3 ⑵气固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置于反应床上,并用水拌好,由下部吹以二氧化碳,碳化后经干燥、粉碎和包装,即得成品。 Na2CO3+ CO2+ H2O→2NaHCO3
千羽YUmi
⒈氯化铵和碳酸钠 联合制碱法(侯德榜制碱法) 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池中通入NH3,将溶液调成碱性,因为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CO2无法和NaCl反应,否则违背强酸制弱酸的原则。 溶液调成碱性后通入CO2,利用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这一特殊性质,使得NaHCO3沉淀出来,通过过滤、加热,使得NaHCO3分解重新变成Na2CO3,并且回收分解生成的CO2。同时溶液中生成NH4Cl,经分离处理可得氮肥NH4Cl。 主要反应方程式: NH3 + H2O + CO2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条件:加热) ⒉炭化塔、合成氨车间、脱硫、造气车间 炭化塔是合成碳酸氢铵(小苏打)时用的,制取碳酸氢铵有两种途径: ⑴气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溶液,在碳化塔中通过二氧化碳碳化后,再经分离干燥,即得成品。 Na2CO3+ CO2+ H2O→2NaHCO3 ⑵气固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置于反应床上,并用水拌好,由下部吹以二氧化碳,碳化后经干燥、粉碎和包装,即得成品。 Na2CO3+ CO2+ H2O→2NaHCO3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NH3英文名:synthetic ammonia。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合成氨主要用作化肥、冷冻剂和化工原料 生产方法 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和煤(或焦炭)等。 ①天然气制氨。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 ②重质油制氨。重质油包括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过程比天然气蒸气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油气化,氮作为氨合成原料外,液态氮还用作脱除一氧化碳、甲烷及氩的洗涤剂。 ③煤(焦炭)制氨。随着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以煤(焦炭)为原料制取氨的方式在世界上已很少采用。
阿优米酱
⒈氯化铵和碳酸钠 联合制碱法(侯德榜制碱法) 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池中通入NH3,将溶液调成碱性,因为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CO2无法和NaCl反应,否则违背强酸制弱酸的原则。 溶液调成碱性后通入CO2,利用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这一特殊性质,使得NaHCO3沉淀出来,通过过滤、加热,使得NaHCO3分解重新变成Na2CO3,并且回收分解生成的CO2。同时溶液中生成NH4Cl,经分离处理可得氮肥NH4Cl。 主要反应方程式: NH3 + H2O + CO2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条件:加热) ⒉炭化塔、合成氨车间、脱硫、造气车间 炭化塔是合成碳酸氢铵(小苏打)时用的,制取碳酸氢铵有两种途径: ⑴气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溶液,在碳化塔中通过二氧化碳碳化后,再经分离干燥,即得成品。 Na2CO3+ CO2+ H2O→2NaHCO3 ⑵气固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置于反应床上,并用水拌好,由下部吹以二氧化碳,碳化后经干燥、粉碎和包装,即得成品。 Na2CO3+ CO2+ H2O→2NaHCO3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详见 脱硫 详见 造气车间: 详见: 因为看得出你是比较专业的,所以以上问题解释比较长,如果复制到这,你看起来有不便,所以你还是一个个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