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8

打篮球的猫咪
首页 > 英语培训 > 会议传译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吃货圈圈y

已采纳

翻译有笔译和口译之分。在英语中,从事笔译的人被成为translator,而从事口译的人则被称作 interpreter。不论是笔译还是口译,都是用一种不同的语言来解释和再现原话的意思内容。笔译是通过笔头,即书面或文字形式,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来再现。口译则是通过口头的形式,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来再现。口译是一种特殊的口头交际手段,其任务是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谈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交谈双方感觉不到语言障碍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口译就其工作方式而言一 般可分为即席翻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大类。讲话人说完一句话、一段话甚至一整篇后,由译员在现场立即译给听众的口译方式就叫做即席翻译,也称交替传译或连续翻译。这种翻译方式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正式会见、政治会谈、外交或商务谈判、公务交涉、大会发言、学术交流、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宴会祝酒、开幕式、闭幕式、法庭辩论、情况介绍会等正规场合,译员往往要借助笔记进行口译;二是接待、礼宾迎送、陪同、参观、游览、宴会、购物、娱乐、生活安排等日常会话中,同声传译则是讲话人一面讲,译员一面译的口译方式。同声传译主要用于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会议传译,即译员利用大会会场的电化设备,在传译箱里通过耳机收听讲话人的讲话,马上又通过话筒译给听众,几乎与讲话人同步,最多比讲话人慢几秒钟:二是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即译员一面看原文讲稿或书面材料(如讲话稿),一面译出材料的内容。一般要求译员不停地看,不停地译,而不是看完一句译一句;三是耳语传译(whispering),即译员把会议上听到的话,立即小声地译给身边的一两个人听。讲话人不停地讲。耳语翻译一般对原讲话有较大的压缩与概括。这种传译也称“咬耳朵”翻译。 口译与笔译是两种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差别的工作。由于两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标准不尽相同。笔译通过“读”理解原文,获取信息。笔译人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斟酌,可以查阅词典和各种工具书,该可以请教他人。因此,笔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口译通过“听”理解原话,获取信息。译员要在听完讲话人的话后要立即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甚至一边听一边表达,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索推敲,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查阅词典或工具书,或者请教别人。译员的单位时间劳动强度大大超过了笔译。因此,对口译的质量不能太苛求,一般更多地要求“信”和“达”。当然,译员也有一些笔译工作者所没有的有利条件。他们可以借助于讲话人的手势、语调和表情来理解原话。从实际工作的要求来看,口译的标准可归结为“信、达、速” (也可把它归结为“准、顺、快”)。 “信”是指忠于原话的内容与精神,不随意增、减,不胡编乱造,所译的语言风格应尽量贴近原话。“达”是指通顺自然,干脆利落,不拘泥于原话的词语和结构,用符合目标语用法习惯的话把原话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译员说话不能太慢,其语速应相当于或略快于讲话的语速;二是讲话人停顿后译员应立即开始译,中间的间隔一般不能超过两三秒,否则就会影响口译效果,招致听众的不满。三条标准之中,“信”是主要标准,是口译的基础和核心。

会议传译英文

97 评论(15)

可乐狗DOGS

12年口译的全都是国际会议传译,13年开始分流,须考试,毕业有各种证~

142 评论(12)

小狼雪子

口译与笔译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口译与笔译作为翻译的两种实践形式,其关联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口译是上层建筑,那么笔译便是下层建筑。简而言之,口译的基础是笔译。在口译训练或实践之前,笔译要过关(至少必须是同步进行)。这两者不仅并行不悖,而且前者的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口译水平的高低或发展潜力的大小。口译与笔译虽然翻译形式不同,但有许多共同的基本原理,在一些基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上,也是一致或相近的。从根本上而言,这两种翻译实践都是受一般的翻译理论与原则的指导或支配,而翻译的一般理论与原则总是在笔译的训练过程中首先得到接受和消化。口译人才的培养若离开笔译训练的基础既是刻舟求剑,也是行之不远的。如若忽视笔译的重要性,或者笔译训练的量不够,那么势必会有头重脚轻之嫌,口译上的作为也难以更进一层。★ 区别既然我们说口译的基础在于笔译,那么口译必然是在笔译的基础上满足更多更高的要求。口译与笔译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其主要区别在于:1. 口译是一种口头表达,一种口头交际,是讲话,因此就必须尽量口语化(口语化不代表不正式,只是在断句、停顿或语序上更符合口语习惯,更便于听者理解)。2. 口译既然归于讲话一类,势必建立在“听”的基础上,靠“听”来接受信息。出众的听力水平则是成为一名优秀译员的大前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接受信息这一关就遇到障碍,那么后面的口译步骤势必难以为继。3. 口译要求译员要“快”字当先,绝对不是什么“慢工出细活”。试想,作为听者,等待一个人支支吾吾或者干脆鸦雀无声,是怎样一种心情。这就要求译员有着惊人的临场反应和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当然经验以及刻苦的台下训练和积累都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在口译界有“always something better than nothing”和“faster is always better”等这样的经验之谈。 前面提到口译是一种表达,是讲话,那么对于句子的表现形式的要求自然要更宽松于笔译。在不损坏原意的前提下,口译译员比笔译者有更大的操作自由,在句子形式的处理上,口译的方式和方法也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 而正是口译与笔译有着上述根本的差异,视译(sight translation)作为一种过渡训练手段引入到口译培训中,即训练时,练习者边看文字边进行相应内容的口译。通过这种方式,译员可以完成书面翻译到口头翻译的逐渐过渡。 总而言之,作为同根的一对孪生兄弟,口译与笔译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同,但绝非水火不容。只有当口译译员正视笔译的重要性时,其口译之路才会行的更远。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需要分工和人才专业化。我们也鼓励更多的优秀口译译员能够填补市场需求的空缺。做好“笔译”训练这一“跬步”,以助“口译”而跃千里。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235 评论(13)

小白胖了

一、心理素质要好,对自己要有信心心理素质是口译中最重要的。我在年轻时刚开始做口译,遇到一些大的场合会比较紧张,一紧张,有些本来很简单的话也不会翻了,或者会楞很长时间,这是很多刚做口译的人都会犯的错误。不论遇到什么场合,都要相信自己能够译好,因为全场就只有你的语言是最好的,你是精通两种语言的专家,你就是权威。有了这种想法,你上场后就会比较轻松了,翻译起来也会游刃有余。如果遇到听不懂时,也不要慌张,可以再问一次说话者,这个不丢人的,千万不能以为多问了就会显得水平低、丢面子,因而当问不问,不懂装懂,凭感觉乱发挥,造成错误。另外,有时在翻译时漏译了几句,在译下面一段时因为上下文的关系又想起来了,这时可以直接补进去,而不必专门向听众说明“这两句前面漏译了,现在补上。”这种情况,很多译员可能都遇到过。我们省里有位领导遇到外宾特别容易兴奋,一口气能讲十分钟,有时我也会记不住全部内容,就把主要内容译一下,译到下一段的时候会突然想到刚才领导讲的话里有几句跟这里有关,当时我没有翻译,这时,我就会补充一下。二、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翻译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翻译,在接到口译任务后,会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找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包括翻译内容、时间、地点、外宾的国别(每个国家都有特定的习惯、避讳、爱好、发音的语音、语调等等,这个非常关键。),有无特别的要求等等。如果是会议口译(包括同声传译),最好还要事先去看一下会场,并了解一下会议的流程、发言搞、麦克风安排情况(一般发言人和翻译各有一个麦克风,如果安排不当需要提醒)。总之,接到任务后,从项目负责人那里了解到越多的信息对你的口译越有利。 2、要从语言上准备。在知道了自己要翻译的任务和内容后,就要从语言上开始准备了,主要是要一些专业术语需要强记。因为每个翻译都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专业,有的人可能擅长经贸,有的人可能擅长法律,有的人可能擅长机械。如果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一定要在接到任务后在短时间内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情况、专业术语等。我有一次就接到一个关于中医口译的一个任务,由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工作,至少在听到诸如“针灸”、“拔火罐”等中医术语的时候没有出现翻不出来的尴尬。 3、心理和身体的准备。做口译时心理素质和身体状态也很关键。一定要在准备期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段时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要让自己充满活力,信心满满的。三、 翻译时要注意繁简一个好的译员是不会把说话者所有的话都翻译的。因为口语不象书面语那么严谨,主要是信息的传达,说话者一般会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但是在讲的时候会出现重复、罗嗦,甚至偶尔偏离中心思想,这时,作为译员就要具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说话人的中心思想,并且在翻译的时候围绕中心思想翻译,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就要删掉,使译出来的话条理清晰、意思明确、主题鲜明,这样才能让别人清楚说话者的意思,就不至于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 至于哪些话要译出,哪些话可以忽略,这要靠译员各方面的综合知识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去判断。绝不能以编辑为由对讲话人的话大打折扣,伤筋动骨。这不仅仅是翻译水平问题,而且也是翻译的职业道德问题。四、译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在口译工作中,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经常会出现我们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涉猎,不一定要很精通,但至少要了解。有一次,我陪一个新加坡议员去爬长城,在去长城的路上,开车的司机按了一下汽车喇叭,惊到了路边的一头骡子,那头骡子的头撞到了汽车上,牵骡子的老农就要求司机赔偿,说到:“刚才骡子的头撞到你车上,撞掉了四颗牙齿,就不能吃草,不能干活,我们实行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骡子就是劳动力,现在不能吃草,不能干活,你要赔这个损失。”而司机不同意。那个议员觉得很有意思,就让我给他翻译。于是我就跟他解释了刚才的事情,并说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保险赔偿、事故处理、相关法律等等一系列事情,结果议员很高兴,说他以前在新加坡也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但不太明白,今天我的解释让他一下子知道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是不可能解释清楚的。

21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