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Barrel
皂荚能够起到肥皂的去污作用。皂荚含有皂甙成分,有表面活性剂样性能:起泡、去污、乳化,并且比真正的肥皂耐硬水,不含碱性,对丝毛织物无损伤。皂荚有多种,去垢能力不同。唐初《新修本草》记载:“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应选“皮薄多肉……味大浓”’者,故而后世有“肥皂”或‘“皂荚”一词以称呼质优肉厚的皂荚,意为“肉多肥厚的皂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肥皂荚……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由此可以看出,皂荚是真正起到去污作用的。
紫蝴蝶CYF
【药 名】:皂荚 【拼 音】:ZAOJIA 【英文名】:皂角 Chinese Honeylocust Frui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 【功 效】:祛风痰,除湿毒,杀虫。 【主 治】: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癫。 【性味归经】:辛,温,微毒。入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或入丸剂,3~5分。外用:煎汤洗、捣烂或烧存性研末敷。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 【药物配伍】:配晚蚕砂,升降和协、清清为主;配菖蒲,开窍通关;配白矾,化痰涤热;配细辛,宣肺气、化痰涎、开清窍之功。 【别 名】:鸡栖子(《广志》)、皂角(《肘后方》)、大皂荚(《千金方》)、长皂荚(《本草图经》)、悬刀(《外丹本草》)、长皂角(《仁斋直指方》)、大皂角(《纲目》) 【处方名】:猪牙皂荚、猪牙皂角、猪牙皂、小牙皂、牙皂、皂荚、眉皂等 【商品名】: 大皂荚:又名大皂角、悬刀。为植物皂荚树的成熟果实。形扁长个大。药用较少。 小皂荚:又名猪牙皂荚、猪牙皂、牙皂、眉皂、小皂角、小牙皂等。为植物皂荚树因受外伤等影响而结出的畸形小荚果。呈圆柱形而略扁曲。个体较小。药用较多。 以个小饱满、干燥有光泽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皮(皂荚根皮)、叶(皂荚叶)、棘刺(皂角刺)、种子(皂荚子)以及由植株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的小型果实(猪牙皂)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拉丁名】:药材皂角Fructus Gleditsia 原植物 sinensis Lam.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别录》:“皂荚,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②《唐本草》:“皂荚,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亦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长虚无润也。若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也。”③《本草图经》:“皂荚,今所在有之,以怀孟州者为胜。木极有高大者。此有三种,医家作疏风气丸煎,多用长皂荚;治齿及取积药,多用猪牙皂荚。所用虽殊,大抵性味不相远。”④《本草述》:“皂荚修治,其炙固随其所宜,然欲疗风或风痰,止微火煨之足矣,更不可久煨去其辛味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荚果呈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长15~25厘米,宽2~3.5厘米,厚0.8~1.4 厘米。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质坚硬,摇之有响声。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以肥厚、饱满、质坚者为佳。主产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此外,东北地区及江苏、浙江、湖北、广西、四川等地亦产。 【中药化学成分】:荚果含三萜皂甙、鞣质。据报道:一种皂甙名皂荚甙(Gledinin),其甙元(Gledigenin)具有 C30 H48 O3 的实验式;另一皂甙名皂荚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其甙元具有 C30 H48 O4 的实验式〕。此外,还含蜡醇(Cerylalcohol)、廿九烷(Non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等。同属植物 Gleditsia triacanthos L. 的叶含大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Triacanthin)。 本品含皂荚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s),基中分得皂甙元阔叶合欢酸(alnigenic acid),另一种皂甙元为合欢酸(echinocystic acid)。此外,含黄酮化合物皂荚甙(glekinin),其甙元为皂荚甙元(gledigenin)。另含鞣质、蜡醇(ceryl alconol)、廿九烷、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等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