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chel
兰位于欧洲北部,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有1/3的区域处于北极圈内,与冰岛同属世界上最北的国家。因为它的国境内有大大小小湖泊18.8万个,占国土面积的10%,素有“千湖之国”之称。最大的湖是西南部的塞马湖,其余较大的湖还有派扬奈湖、伊纳里湖和皮埃利斯湖等。我们熟知的桑拿浴始于芬兰,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目前全国有100余万个桑拿浴室,平均3—4人一间,由此可见芬兰民众对其喜爱程度。芬兰境内雄厚的森林资源,早年曾是芬兰最大的经济资源。芬兰全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中北部高地占全国40%,但人口稀少。区内气候酷寒,土壤贫瘠,中部还可见到一些森林,越往北植物越稀少,取代的是大块的沼泽及苔藓湿地,到拉普兰区只剩荒漠苔原了。内地湖泊区有芬兰最特殊的景观,成千上万的湖泊、岛屿、运河交织成一幅水国风情画。海岸低地区是芬兰气候最温和,土壤最肥沃,人口也最稠密的地区,此区的森林较少,大都是已开垦的田野平原,呈现繁荣富足的景象,首都赫尔辛基正位于此区。另一区为海岸群岛区。芬兰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53%的人口完成高中学业,12%的人拥有大学文凭。有350多年历史的赫尔辛基大学是芬兰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芬兰是世界上图书馆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2000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首都赫尔辛基,素有“波罗地海明珠”之称。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赫尔辛基有很多景观及活动适合于各种年龄的游人,因此赫尔辛基是家庭度假的极佳选择。不论是儿童还是老人,市内生活起居非常方便安全。据历史传说,芬兰是最早迎接圣诞老人安居的故乡。芬兰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从中获得灵感。他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住在这座“耳朵山”上,正是有“耳”,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他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认可。从此,“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一般说来,到芬兰旅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6-9月。在这个季节来芬兰可以看到世界罕见的“极昼”奇观,还可以看到人们欢庆“仲夏节”的欢乐场面。此外,北极村这个旅游景点是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启示下设置的。北极村里有许多美丽奇妙的自然风光。夏季到这里,你可以观赏难以忘怀的午夜不落的太阳;冬季到这里,你可以在昼夜不见太阳的晴空中,看到世界上罕见的北极光。芬兰有一座独具特色的航海博物馆,坐落在阿赫韦南马群岛马里安哈米纳市。馆内所藏展品丰富多彩,使游人大开眼界。在博物馆外边的码头上还停泊一艘“波默恩”号远洋帆船。这是世界上最后一艘远洋帆船。日不落城——赫尔辛基首都赫尔辛基市内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于街间巷尾。赫尔辛基的夏季格外长,一天中阳光普照的时间达20个小时,因此人们把赫尔辛基叫做“日不落都城”。这里有北欧最大的大学——赫尔辛基大学,还有著名的赫尔辛基技术大学、赫尔辛基经济管理学院等等。赫尔辛基市内街道宽阔,美丽清洁,到处是苍翠的树木和如茵的草坪。市中心大街的街心花园里繁花似锦。市内建筑物风格独特,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故赫尔辛基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市中心的议会大厦台基高大,石柱耸立,雄伟壮观。大教堂的柱廊和大小圆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赫尔辛基火车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钟楼和大厅两旁有巨大的人像浮雕。市政府、总统府、国务院都在古城中心的广场附近。城里有许多小公园,在阳光下的公园里到处是人,因为北欧的阳光极为珍贵,人们舍不得让阳光白白浪费。街边的咖啡茶座有不少人在慢慢品饮。有些广场的利用率极高,晨间开办有“早市”,许多农妇前来出售水果、蔬菜、鱼类等各种食品。人群离去后,便有清洁车前来冲洗,洗刷得干干净净。下午3时后卖日用品的商贩们又占领了广场。晚间这广场又成了青年男女散步的好地方了。有人说,欧洲城市建筑中最漂亮的是教堂。这话一点不假。当游客乘船从海上来到赫尔辛基,远远眺望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十几座高耸的尖顶和带钟塔的建筑点缀在绿阴掩映的城市建筑之中,这些就是建于12世纪到19世纪的风格不同的教堂。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群,要属位于市中心参议院广场上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及其周围淡黄色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乳白色的大教堂建于1852年,其结构之精美,气宇之非凡,甚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大教堂机端正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高出海平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便能看见,使之成为赫尔辛基的象征。大教堂前是参议院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内阁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南面不远处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所在地。教堂前的参议院广场更是来此旅游者的聚集地。另外,还有一座教堂是近代修建在岩石中的地下教堂。凡到赫尔辛基观光的外国游客,都不能不到这座将整块岩石炸穴而成的教堂中感受一下其特有的风韵。这座闻名欧洲的“岩石教堂”叫坦佩利奥基奥教堂,位于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至13米,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环绕四周的建筑是不同年代修建起的住宅楼。古都——图尔库图尔库是芬兰最古老的都市,也是第三大城。曾经是芬兰的首都,拥有两座大学,其中一所还是芬兰惟一的一所瑞典语大学,也因此成为学术与科技重镇,今天它依然是芬兰西南部最重要的城市。turku(图尔库)这个字的斯拉夫语原意就是市场的意思,如今图尔库的市中心也称为market place(市场)。12世纪时,图尔库就是波罗的海的贸易据点。13世纪,图尔库最重要地标的“图尔库城堡”及“图尔库大教堂”开始兴建。往后300年,这座城市与瑞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芬兰领土的首善之都。17世纪,芬兰第一所高等学府“图尔库大学”也在这里设立。可以说在芬兰独立建国迁都赫尔辛基之前,图尔库才是芬兰的都城。图尔库滨临瑞典,承袭了瑞典风格的建筑,成为芬兰与俄罗斯文化分庭抗礼的城市。除了这项代表性外,近800年的悠久历史也成为最受欢迎的观光名胜。芬兰文化包含两个源流:一是瑞典,另一是俄罗斯,而古都图尔库就是偏向瑞典的一个典型。建国不到100年的芬兰在历史上一直徘徊瑞典与俄国两强之间,芬兰东部不难嗅出些许的斯拉夫情调;西、南海岸地区至今仍居住几百年前的瑞典裔移民,瑞典语通行于此,就连文字都有芬兰文和瑞典文并陈标识。…………………………
夏初哥哥
芬兰人不是,瑞典和丹麦人才是。因为二国有领土之争!丹麦:公元 985 年形成统一王国。公元 8 ~ 12 世纪为强盛的海盗时期,曾征服现英国、挪威、法国莱茵河畔等地区。 14 世纪走向强盛,并于 1397 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 15 世纪末开始衰落。 1523 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 1814 年将挪割予瑞典。1849 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 1940 年 4 月至 1945 年 5 月被纳粹德国占领。 1944 年冰岛脱离丹独立。 1949 年加入北约, 1973 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瑞典: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随着冰河时期内陆积雪渐渐溶解,瑞典一带地区石器时代已有人聚居。他们居住在波罗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猎、蒐集、捕鱼为生。 贸易活动的遗迹显示瑞典南部青铜时代人口已颇为稠密。 九至十世纪时,瑞典地区发展出维京文化,以贸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东发展,影响的地区包括波罗的海、俄罗斯及黑海。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Kalmar),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Eriksson Vasa)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17世纪时瑞典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中跃升成为欧洲强国。18世纪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俄国取代瑞典在欧洲的地位。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 瑞典的近代史比较平静。最近期的一次是1814年与挪威的战事。该战后两国组成由瑞典主导的联盟,1905年解散。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冷战时期没有向两大阵营靠拢。瑞典不是军事组织的成员,但会参与北约的军事训练。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举行。1902年开始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颁授。瑞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维持中立。可是,1995年放弃中立主义,加入欧盟。 20世纪,瑞典在国际中保持中立,本土相对和平稳定,瑞典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同于美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具有“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的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瑞典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