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ppylee
offer英文发音: ['ɒfə(r)]
中文释义:
1、vt. 提供;提出;(卖方)出价;贡献
例句:We offer a free backup service to customers.
对顾客我们提供免费配套服务。
2、vi. 提议;出现;求婚
例句:He offered to pay $1,000 for the second-hand car.
他提议付1,000美元买那辆二手车。
3、n. 提议;出价
例句:The offer was too high and was somewhat ridiculous.
这个出价太高了,显得有些荒谬。
相关短语:
1、offer a bribe进行贿赂
2、offer a cigarette 递烟
3、offer a seat让座
4、offer assistance 给予援助
扩展资料:
offer的用法:
offer作“动提供,主动提出; 出价”解时,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不定式作宾语,也可接双宾语,其间接宾语可以转化为介词to的宾语, offer有时还可接以as短语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此时的宾语通常为反身代词。
offer作“表示愿意”解时,既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 用作及物动词时,通常只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offer也可表示“发生,出现,呈现”,用作不及物动词; 还可表示“为(某事物)提供机会”“给予”,用作及物动词。
offer有时还可用来引出直接引语表示“自告奋勇地说”。
offer可用于被动结构。
offer用作名词可表示“提议,提供”也可指“提供考虑的数量”“出价”,是可数名词,一般用于单数形式。
offer后可接of短语或动词不定式作定语。
offer作名词或动词时,后均可加不定式,但是在作名词时所接的不定式的动作一般是由提出offer的人做的。
石头脾气
你好!要约offer 英[ˈɒfə(r)] 美[ˈɔ:fə(r)] vt. 提供,给予; 提出,提议; 出价,开价; 表示愿意; vi. 提议; 企图,想要; 供奉; n. 提议; 出价,开价; 试图; 求婚; [例句]He has offered seats at the conference table to the Russian leader and the president of Kazakhstan他已邀请俄罗斯领导人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参加会谈。
sunshine哒哒哒
一、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要约不同于事实行为。要约作为一种缔约的意思表示,它能够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一种拘束力。尤其是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必须受要约内容的拘束。要约发出后,非依法律规定或受要约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撒回、撤销或者变更要约的内容。要约不同于法律行为。一方面,要约是要约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经过受要约人的承诺,才能产生要约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即成立合同);而法律行为既包括单方的意思表示,又包括双方和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均可直接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要约作为意思表示的一种,其拘束力只体现在“不能反悔”即不能擅自撤回、撤销或者变更上,而不能直接产生设定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而法律行为则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1] 二、成立条件:1.要约人应是具有缔约能力的特定人2.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3.要约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并表示要约人受其约束4.要约必须发给要约人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5.要约应以明示方式发出6.要约必须送达于受要约人三、要约效力《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自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需明确一点,到达是指要约的意思表示客观上传递到受要约人处即可,而不管受要约人主观上是否实际了解到要约的具体内容。例如,要约以电传方式传递,受要约人收到后因临时有事未来得及看其内容,要约也生效。四、相关法规《合同法》有关内容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第十六条: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第十七条: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第十八条:要约可以撤销。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的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三)承诺的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变更。要约: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应当明确,具体,表明一旦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参考资料:柳经纬.合同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2. 资料 .汉典[引用日期2014-05-25]
暴脾气媛媛
凹佛儿附:offer的概念我们在找工作或是考学时经常听到面试官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面试合格,我们稍后会给您发offer”。这里的offer全称是offer letter,指的是“录用信”或“录取通知”。实际操作中,offer有各种名目,有人称之为“录取通知”,有人谓之“录用信”,也有人称为“要约函”。请采纳,谢谢。
亲亲四合院
词目:要约 拼音:yāo yuē 英文:offer; pollicitation 定义: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 详细解释 1. 立盟;立约;约定。 《史记·苏秦列传》:“要约曰:‘ 秦 攻 楚 , 齐 魏 各出锐师以佐之。’”《旧唐书·崔胤传》:“臣今见与 茂贞 要约,释两地猜嫌,早致万乘归京,以副八紘恳望。”《朱子语类》卷二二:“如今人与人要约,当於未言之前,先度其事之合义与不合义。” 2. 指契约、盟约。 《明史·外国传三·日本》:“ 宣德 初,申定要约,人毋过三百,舟毋过三艘。”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缅 目 渺茫莫 报曰:‘愿以两军适中地,筑坛受要约。’”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她便和 慧修 要约:不可在学校里看。” 3. 控制;约束。 《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二年》:“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 胡三省 注:“要约,犹约束也。” 清 唐甄 《潜书·尚治》:“廉耻之心亡,要约之意轻。” 4. 邀约;邀请。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四年》:“ 交趾 累移文乞会兵讨贼,而朝廷久未报。观其要约甚诚,纵未能灭贼,亦可使相离贰。” 5. 简约洗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6. 犹要紧。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三:“学者先须读《语》《孟》,穷得《语》《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