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哒哒哒
近几年,关于“中小学取消英语”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英语这门学科在我国已然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工具,也是学业考核的工具,更是成了让许多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命根子”。
也正是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超过母语的趋势,因此引起了许多人恐慌,那么中小学取消英语,对许多家庭究竟是机遇还是压力呢?我觉得更多的是压力。
首先,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更是无辜的,它不是我们谋求功名的手段,而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即便义务教育阶段“减负”,但大学阶段的硬性要求是不会改变的,我们需要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使用它。
如此看来,负担是守恒的,义务教育减下的负,不过是加到了高中、大学上罢了。试问,现在大学生写论文哪个不需要英语?想要了解一些顶尖的学科哪些不需要英语?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那么这些孩子真的能够在未来社会立足吗?我简直不敢想象。
那些本就有一定英语语言学习基础的人,自然会更好地融入将来的教育中,更容易掌握必要的知识。如果中小学取消了英语,那么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会留下更重的负担。
学习外语从来不是为了考试,我的身边有许多学习第二甚至第三外语的优秀同学,有的出于兴趣爱好,有的是为了能积淀自己。
掌握多种语言就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能让孩子们脱离了义务教育阶段后依然有着做出多种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初高中生会选择出国留学或进修。掌握英语是得以不断提升的途径。
而在现实中,像如今网络曝光的“剑桥英语天价考位”黑幕,更有大批学生从未听说过“剑桥英语”,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
乡下学生的负担远不及大城市的学生,如若取消英语在义务教育的主课地位,恐怕也会使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
英语有多重要可想而知,那些传播“英语无用论”的人考虑问题是比较片面了,学英语从来不是不爱国,也不在于试卷上的分数,一些人之所以如此异化英语,更多的原因在于教育的内卷化。然而教育内卷化只会越来越严重,英语固然不能被取消。
那些大城市的家长和学校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那些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必然不会取消英语。上层社会的人们努力在学习英语,而且他们能够掌握得很好,那么他们将来就业机会就更多。
如果取消中小学英语课,连孩子们唯一在学校学习英语的机会都被剥夺,那么他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
既然英语如此重要,而学校又没有英语课,那么孩子学习英语就只能报补习班了,这对于家境一般的家庭真的是很大的负担!而对于那些家境本来就殷实的家庭来说,这根本没有多大影响,人家孩子本来就在补习班学习,甚至还请了外教。
如此看来,中小学取消英语,对许多家庭更多的还是压力。所以取消中小学英语课这个提案并不太符合实际,我们也应该从问题的根本着手,毕竟错的不是英语,而是我们的观念。
我叫歪歪
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外语的比例为6%-8%,而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明明说的是降低英语在教学中的比重,没有说取消英语。
2014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现阶段外语统考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只是降低了英语的教学比重,但高考英语分数还是150分,英语主科地位没变。高考中的英语分数没有变,如果你们因此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与那些条件优秀的孩子相比,英语学习可能会拉大差距,寒门逆袭的机会将更加困难。
改革英语教学方法,不再以考高分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口语对话、生活运用为主。用英语教学降下来的时间,去增加或者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琴棋书画。教育部印发了《201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中第17条规定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 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2022年高考有25万考生选择日语作为高考的外语科目。高考日语的人数从2017年的1.6万人, 在短短的5年内就增长了15.6倍。
降低教学比重这个提议仍然是隔靴搔痒,没有看到外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根本特点和作用,更没有看到今天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更多的国人要求是废除英语作为高考的科目,而不是降低权重。废除外语作为高考分数,不等于废除外语的教育。普及外语的重要动力不是高考而是需求。如果我们的学生有大量的出国的机会和需要,有到世界各地服务的需要,那么,他就得学外语。我们的外语教学的问题是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从而将外语教学的时间拉长到整个教育阶段。如果将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放在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那么作为一种语言能力,初中之后就根本不需要再学习了。他自己可以自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