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2

飞天之梦想
首页 > 英语培训 > 妈祖龙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吃牛蛙的鱼

已采纳

妈祖是天上的圣母,又名天妃。

妈祖龙英文

169 评论(14)

剪刀手七七

妈祖我国西南沿海救苦救难的第一女海神。她是五代闽王都巡检史林愿的小女儿,名叫林默。林默自幼好道,后来传说又得到观世菩萨的超度,就成为了海上女神,庇佑出海航行的人们,又因为的巨大善心,被人们尊为“天妃”。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话说五代的时候,在福建湄州,有一户世代从事海上经商的林家。这年,林家的老爷刚刚去世,从此出海的任务落在儿子林愿的身上。但是林愿第一次出海就极为不顺。原来,在这里,做生意没有官司府的保护是寸步难行的。林愿也这才弄懂他父亲在世时非得买个巡检史的真正原因。林愿也学他父亲的样,花了很大一部分的家产买了一个方便经商的巡检史。于是林愿一下就由一个布衣摇身变成了官老爷。他不仅可以收过往般只的税,而且自家不必征税,所以自从林愿做官之后,林府在海上的生意就很快就红火起来,林家也就变得相当富有了。

后来,林愿取了一个名叫小华的妇女为妻。小华没几年就为林家生下了四个儿子,但是不知什么样原因,这四个儿子看上去一点都不出众,体格也很羸弱。林家怕将来自家香火不旺,就陪着妻子到普陀山去还愿,请求观世音菩萨再赐一子。其实林家一直就十分信奉观世音菩萨,从小华的婆婆到小华都是这样。

观世音菩萨早就知道林家好道乐施,为官清廉,慈悲为怀,并且不远千里来普陀山还愿。随即就对身边的徒儿龙女说:“龙儿,后日你就投胎到林家,以了结这个缘分,你去了之后,到时也可收伏海上妖魔,替天行道!”

龙女听了,极为不解地问道:“可是师傅,林家求的是儿子呀!”

“这是天意,你不要再问,快些下凡去吧!”观世音菩萨不紧不慢的说。

龙女知道不便再问,就投胎到林家去了。

再说,林愿夫妇从普陀山还愿意回来,不几天就怀上了身孕。到来年的三月二十三日,午时时分。青天白日,一声巨响。只见林家前后,红光闪闪,林府周围的街头都清香扑鼻。林家就产下了一千金。虽然生的是一个女孩,但毕竟是观世音菩萨显圣,林家一家上下都十分欢喜。也因为妈祖一生下来就很少说话,总是默默然的样子,所以家里就给她取名为“林默”。

自打林默稍大的时候,她就经常到海边去看大海,为出海经商的父亲祈求平安,也为所有出海的老百姓祝祷。而且,她有着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能够预知海上的风暴,知道哪里会不会发生海难。据说,有一次林愿跟大儿子出海了。妻子天天在家里为这父子两个祝福,这天晚上她又在月下为他们祈祷,忽然听到默儿在睡房里左翻右滚的,就连忙带着丫环走到林默的屋子里,只见默儿正在做恶梦。屋子里很暗,还充满着的一股檀香的味道,月光被紧紧关着的窗户挡在门外,只有豆点的灯芯在烛台上跳动着,好像快要熄灭的样子。林默睡在床上,一点都不安静,翻来滚去,一会儿抓着床沿,一会儿拽紧蚊帐。林夫人非常担心女儿,赶妈祖忙将女儿叫醒。

默儿梦中醒来,吃惊地对林夫人说:“妈妈,不好了,大哥掉到海里去了!”母亲听后吓了一跳。林默从床上坐了起来,埋怨母亲道:“妈妈,父亲他们在海上遇到了很强大的风暴,很多船都快翻了。刚才我双手各拉着一条船,左手拉着哥哥的,右手拉着父亲的那只。当我正想把他们的船靠近,可是你把我叫醒了,匆忙之中,我松掉了左手,大哥的船就翻了。”

林夫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最后等到林愿从海上回来后,果然就不见了大儿子。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人们都觉得林默很不平常,说她是天上的仙人下凡。

到后来的北宋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在归来的途中突遇风暴,但是由于得到妈祖的保佑,最终逃过了的风暴,安全返回了大宋。回来之后,路允迪到宋徽宗那里,请旨下诏,求皇上加封海神妈祖。宋徽宗对妈祖林默的事迹早有所闻,听到这件事后,特敕封林默为“湄洲神女”,并题庙额“顺济”,就是救人苦难的意思。朝廷还派人在湄洲修了“妈祖庙”。

明朝永乐十一年,夏秋之际,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两万多官兵下西洋。这样的非凡的气势,惊动了海内外,但也吸引了海盗觊觎的目光。不久,郑和的舰队进入了南海。这是海盗最为猖獗的地区,虽然郑和每次都是有备而来,但是每次都会遭到这里的海盗之王陈祖义的突然袭击。当天晚上,郑和在舱里休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时,一盏红灯飘到他的床前,眨眼就化作了一个身着红裙子的女子。睡梦中的郑和吃了一惊,迷迷糊糊地赶忙从床上坐了起来,跪下就拜。他知道是神女显圣。海神知道郑和一生忠义,就把御敌之法详细地给他说了一通。郑和也正是在海神妈祖的指点下战胜了陈祖义,写下了郑和七次下西洋辉煌篇章。郑和也屡次上表永乐皇帝,宣称“天妃神显灵应,默伽佑相”。于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在湄洲、长乐、太仓、南京等地建了天妃妈祖的庙宇,还亲自写了《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碑文,盛赞天妃妈祖的功德。

令我们奇怪的是,澳门别名是“妈祖”,这是葡萄牙人对澳门的最早称谓。“妈祖”在葡文里写作MACAU,英文写作MACAO。广州话的音译就是“妈祖”。这名称的来源,是因为“妈祖”作为海上女神,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葡萄牙人初到澳门时,是在“阿妈港”登陆。阿妈就是保佑航海者的女神妈祖,妈阁庙就是专门供奉这个女神的。所以,葡萄牙人到了澳门之后,最先就把这个地方称为“妈祖”,也是对海神妈祖的祝福。

现在,在澳门,有一年一度的妈祖文化节倍受航海人的关注。千年妈祖,备受世人世代崇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6 评论(8)

LIZHIPINGZHAOBOWEI

是保护出海打鱼的神

196 评论(12)

小蟠桃儿

历代海边渔民所信仰的一种神

140 评论(8)

失忆看星星

妈祖的文化来源 元明以来,凡江海河滨,莫不有天后宫、天妃庙等名号的祭祀建筑,享受广大信众香火供奉的是一位端庄慈祥的女神,俗称"妈祖"或"海神娘娘"。据专家考证,妈祖本为福建莆田、仙游地区的民间信仰,其后才因历朝封建政府不断封赐等缘故,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正神。俗信妈祖不仅能保佑航渡江海人的平安,并且兼有消灾解厄、赐福送子等多种神通。随着明清时期民间贸易和移民活动的发展,妈祖信仰也传播到海外更遥远的地方,受到全世界华侨华裔的敬仰。1987年夏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31日),会集莆田湄州岛妈祖庙的港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来自大陆各地的男女信众达十万之多,举行了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的隆重祭典,还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在此前后,台湾海峡两岸都掀起了研究妈祖的热流,各种资料、图册和研究成果纷纷推出。但是,在有关妈祖信仰的不少问题上,仍是众说纷纭,比如妈祖的身世之谜,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说法,妈祖姓林,名默,是五代后周都巡检林愿的小女儿,生于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夏历三月二十三日。她自幼聪敏,能为人治病,水性也好,有"龙女"之称。当时常有渔船商轮在其故乡湄洲屿前遇风倾覆,或困于礁丛,妈祖逢难即救,成活渔民客商无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时年二十八岁的她突然辞别家人,在湄洲屿最高处升天而去。其后,她屡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显灵,为泛舟人保驾护航。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在海上遇险,得到妈祖显灵相助,方得转危为安。上奏朝廷后,徽宗特赐"顺济",立庙奉祀。此后,历代王朝不断对她加爵褒封,其中尤以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加封的"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最为显赫,所以除闽台一带民众仍亲切地称其为"妈祖"外,天下人都尊为"天妃"或"天后"。清赵翼《陔余丛考》记:"江汉间操舟者,率奉天妃,而海上尤甚。……相传大海中,当风浪危急时,号呼求救,往往有红灯或神鸟来,辄得免,皆妃之灵也。"妈祖信仰之影响深远,由此可见。 但是,上述关于妈祖的履历,自明清以来,不断受到学人的质疑。如有人指出,路允迪出使朝鲜赖海神济助才得转危为安的故事,在《八闽通志》上就有记载,而该书谓"神"乃唐末观察使陈岩长子,是五代时已经流行连江演屿的地方神奉祀,因知妈祖救路而得徽宗赐额云云,当是民间故事流传中的"嫁接"。还有人指出,现在湄洲所传之妈祖族谱上所列其祖、父所任官职如"福建总管"、"都巡检"等等,皆不存在于五代各国官制中,显然是后人所加的。 在妈祖信仰日益隆盛的情形下,佛家和道家也对其身世作出了各自的解释。如元黄仲元《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记》称,妈祖是"普陀大士之千亿化身"。明代出版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对此叙述更详:妈祖母亲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个月后生下妈祖,时在唐天宝元年(742)三月二十三日。因是观音化身,所以她在襁褓中就能礼佛,五岁便会诵《观音经》,长成后慈悲为怀,普救众生。道家则称妈祖之前身乃妙行玉女,因太上老君目睹"舟船往复,风水不便……其诸鬼神,乘此阴阳变化,翻覆舟船,损人性命",故命她"降生人间,救民疾苦"(《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据《宋会要》,宋时莆田县有张天师祠,当地民众在祠内附祀"宁海镇顺济女神庙灵惠夫人",似乎也为妈祖信仰源于道教提供了证据。 有人认为妈祖未必实有其人,而是民间在幻想中虚拟的海神。宋代以来,莆田一带的航海十分发达,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人们难以摆脱恐惧心理,便企望有一尊拯世护航的神灵保佑,妈祖信仰由此发轫。至于天妃、妈祖之女性形象及其名称的由来,清人赵翼解释道:按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水在地上亦为阴,男属阳,女属阴,故水神之象应为女性;地媪与天帝相配称"天后",水母次之,故称"天妃";"妈祖"者,则是闽人未嫁女子在娘家的称谓。故"天妃之名,即谓水神之本号可,林氏女之说,不必泥也"(《陔余丛考》卷三五)。此说颇为一部分近代学者赞同。 又有人认为妈祖信仰乃巫觋文化的产物,根据是莆田地方史志对其人其事的追述资料。如南宋廖鹏飞说她"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黄四如说她"湄洲屿人,初以巫祝助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记》),南宋绍熙年间的《莆阳志》也说她原为"里中巫"。种种材料都说明她生前是一位在湄洲屿一带活动的能"预知人祸福"的妇女。北宋时民间迷信盛行,地方上出一二个巫祝并不奇怪。如果该巫祝具有一点今天所说的"特异功能"的话,则更见其神异。妈祖似乎就是一个有点特异功能的人,民间流传的种种诸如"伏机救亲"、"收伏二怪"、"保护册使"的奇异传说,更增添了她的神奇色彩。在其由人到神的嬗变过程中,普通民众祈求平安的善良愿望和统治当局的附会利用都起了相当的作用。政治原因和社会心理的双重合奏促使了这次造神活动的成功。 参考资料:转引自仲富兰《中华风物探源》

14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