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6

奔跑的鱼肝油
首页 > 英语培训 > 硫化氢防护英语培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火星电台666

已采纳
硫化氢1.1物化性质(1)分子式:H2S(2)分子量:34.06(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4)相对密度:1.13(空气=1)(5)熔点:-85.5℃(6)沸点:-60.4℃(7)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8)爆炸极限4.0~46.0%1.2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2)健康危害: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会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1.3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排风和全面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式自给式呼吸器。(3)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睛。(4)防护服:穿防静电服。(5)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6)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1.4急救方式:(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吸氧、就医。1.5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防护服。切断气源,喷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或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是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回流。一氧化碳2.1理化特性(1)分子式:CO(2)分子量:28.01(3)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的气体(4)相对密度:0.967(空气=1)(5)熔点:-199.1℃(6)沸点:-191.4℃(7)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8)爆炸极限:12.5~74.2%2.2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2)健康危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2.3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3)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4)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2.4急救措施(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2)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2.5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氨气3.1理化特性:(1)分子式:NH3(2)分子量:17.031(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4)相对密度:0.6(空气=1)(5)熔点:-77.7℃(6)沸点:-33.5℃(7)溶解性:极易溶于水(8)爆炸极限:15~28%3.2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2)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氨还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3)中毒表现①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②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③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④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⑤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⑥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4)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①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②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③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3.3急救方式(1)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3)皮肤接触: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冲洗。(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鼻粘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麻黄素溶液,重者应吸入糜蛋白酶。(5)当发现有氨水吸入中毒者,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裤,尽快去医院,以免发生意外。3.4泄露处置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等。(1)少量泄漏。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2)大量泄漏。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氮气4.1理化特性:(1)分子式:N2(2)相对分子量:28.01(3)相对密度:0.97(空气=1)(4)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5)熔点:—209.8℃(6)沸点:—195.6℃(7)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4.2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4.3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硫化氢防护英语培训

177 评论(10)

虫子在睡觉

预防,严格监控 认识硫化氢的特点,严防硫化氢的危害,加强硫化氢的安全监控管理,刻不容缓,责无旁贷。 1、依法安全监督 2、加强基础管理 3、落实培训教育 4、严禁明火高温 5、严格安全运转 6、完善应急措施 7、妥善处理垃圾 应急施救,以人为本 防范硫化氢,重点是落实防中毒伤亡、防火、防爆措施;特别是要落实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灾情时,应迅速实施危险化学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灾害扩散。 1、迅速实施保护抢救 (1)首先要将浸湿的毛巾等织物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毒害污染区域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洗漱、检查。 (2)迅速拨打119、110、120等急救电话求援。 (3)不要盲目奔跑,大声呼叫,防止毒气吸入和烟气呛入。要借用敲打声响,挥动光、色等物达到求救的目的。 (4)如遇到眼内有异物感时,应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刻就医;如感到呼吸不畅时,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的空旷处后,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如呼吸困难,应马上给予输氧;如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注意切勿用口对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错中毒,并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合理的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中、重度中毒有条件时可应用高压氧治疗。注意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实施急救措施。 (5)消防抢救人员必须做好自我保护和呼应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的服装,如: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戴化学防护手套等,确保施救抢险人员和现场的安全。 2、立即组织应急排险 (1)迅速找到并切断、封堵气源、火源等危险源,防止蔓延、扩散。如一时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容许熄灭正在燃烧或泄漏的硫化氢气体。遇到容器或者管道的,应喷水降温、冷却,降低容器、管道内的压力和温度。 (2)站在上风处,采用喷射雾状水进行污染区域的稀释、溶解和冲洗,阻止硫化氢气体的蔓延、扩散。并选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 (3)发生事故或者危险源位于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博物馆、重要部门以及娱乐场所或者居民住宅区等人员稠密附近的,必须立即采取喷设“水墙”等来设置屏障,以防火灾、爆炸、毒气灾害。 (4)周围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物品,必须迅速分隔、转移。 (5)谨慎动用电气装置、电气线路,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和工具等。 3、加强现场监护处理 (1)抓紧时间进行修复、检验,及时封堵、修复损坏的泄漏处。进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域时,必须落实监护。 (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加速硫化氢毒气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和含量。 (3)控制现场,安全、妥善处理废液、废气和残余物。 (4)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现场内。撤离现场的施救人员,必须进行淋浴、更衣、换洗服装和检查。 (5)禁止现场吸烟、进食和饮水。 4、落实亡羊补牢措施 (1)加强有效措施,严格防范事故的次灾害和重复发生。 (2)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堵漏建制,确保一方安全稳定。

347 评论(12)

列那的小屋

硫化氢是在含硫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提炼时产生的有毒气体。井喷时喷出的地下气体中也含有大量的硫化氢。由于硫化氢易溶于水和油类,有时可随水和油类流至远离发生源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引发意外中毒。硫化氢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激、胸闷和咳嗽。浓度高时,还会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中毒的硫化氢中毒者可让人在数秒内心悸、抽搐甚至昏迷。如果吸入1000毫克/立方米以上浓度的硫化氢,可发生电击样中毒而迅速死亡。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不能慌张失措,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急救,具体做法为:(1)迅速将中毒者移到上风空气新鲜处,保持其呼吸道畅通,立即给予吸氧。(2)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心跳。时刻准备对呼吸心搏骤停者进行心肺脑复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注射强心药及呼吸兴奋药。(3)待患者的心肺脑复苏后,立即就近送往有高压氧治疗设备的医院救护。想要避免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情形,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钻进采油、炼油等有硫化氢产生的岗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防护培训,懂得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措施和现场抢救方法。其次,有硫化氢逸出的生产设备、管道、要定期检查,保证密闭,严防泄漏。工作人员在进入可能有硫化氢产生的区域时,要迅速离开中毒现场,这里最重要的是辨别风向,要顶风往上风向跑,千万别顺风跑,也不要在低洼处停留。

34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