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7

重庆周林频谱仪
首页 > 英语培训 > 新牛津英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玥玥285966231

已采纳

从适用的年龄上来看,剑桥英语主要分为少儿和中学版;而新概念适用于各个年龄层。从内容难度上来看,剑桥英语由于适用于年龄层偏小,难度会比新概念稍微低一些。新概念分为四册,难度逐步增加,四册内容掌握之后基本可以达到大学六级水平。从内容上来看,剑桥偏重低年龄学员,内容更有趣;新概念在词汇文章的难度上逐册增大。

新牛津英语

356 评论(9)

怡安宝贝

牛津英语是公立学校的教材,课程设置比较简单,针对的是普遍的水平,是在一个平均的水平内让孩子学起来不费劲,文章选材内容比较主流,单词多一些,但是相对简单,只是培养的一个简单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新概念全称是听说读写新概念,一共分四册,第一册就涵盖了牛津1a到9b的所有语法点,语法梯度相对大一些,单词也更实用些,涉及的短文对话都是生活中常用的,一般重点中学英语学得很好的尖子生都在学习新概念,牛津只是用来打打基础,一般4b之后就转到新概念的学习上来.

320 评论(9)

发呆2011

英语辞典分四大家:牛津、朗文、韦氏和兰登;至于其他都是后起之秀,抢市场的。牛津高阶是学英语的人用的,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英语辞典;新牛津是牛津大辞典的一个简编本,个人认为还是比牛津大辞典(十七卷本)差远了。实际上学术界推崇的是“牛津简明辞典”收词条约240,000;现在应该出到第12版了。朗文也是学习者用的辞典,不过其词条排列是根据最常用的意思解释,许多人喜欢。韦氏是美国人编的词典。词义解释比英国人编的词典差一些,但百科性会好些。

83 评论(14)

三尺优姬

其实朗文也不错,我个人以为柯林斯词典比较好,英语他是英英解释,比英汉要强的多

117 评论(14)

薄荷点点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是根据《新牛津英语词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以下简称《新牛津》)第一版(1998年)和第二版(2003年)编译而成的。本英汉双解版收列单词、短语及释义35.5万余条,其中包括新词新义5000余项,科技术语52000余条,百科知识条目12000余项。此外,本词典从英国国家语料库(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选取例证逾70000条,设置用法说明专栏500余处。据我们所知,本词典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在中国大陆编译出版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英汉双解词典。 《新牛津》英语原版出版后,“被出版界誉为自1884年《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问世以来最重要的一部英语词典”(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伦敦新华电,1998年8月15日)。陆谷孙先生在《新牛津》影印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序言中指出,“新版牛津却是从当代英语的实际出发,对意群作了爬核和整理,义项大大精简,实用性显然大增,更便利了查阅;与此同时,新版牛津的释文力求精练,措辞力求简易”;对英语用法“既是如实写真,又不走极端——这就是新版牛津编者对语词所承载的价值观的态度”。亚马孙网站也作如是评论:“这部词典之所以冠名‘新牛津’,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牛津方法的新突破(a new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Oxford approach)。此书非据原有的牛津词典衍生而来,而是另起炉灶,重新编纂。该词典没有因袭历史主义方法,相反,它着力揭示英语词汇在当今时代的核心词义(core meanings)以及其他义项与核心词义的关系。”《新牛津》影印本在外教社出版后,受到国内广大读者,特别是英语教师和翻译工作者的推崇。为满足更多读者的需要,外教社经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于2001年启动了《新牛津》英汉双解版的编译出版工作。《新牛津》英语原版由30余位编者和世界各地的60余位专家历时六载完成,本英汉双解版则由近90位专家、学者及其他工作人员耗时五年余才得以竣工。两项工程耗费的人力和时间相差无几,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却折射了这种“不幸的噍类”“一名之立,旬月踯躅”之差事的苦楚。..将大型英语原版词典编译成英汉双解版,在双语辞书界并不多见,这对我们是一次新的尝试。在辞书电子化的今天,这种做法更显得必要。其间,我们遇到很多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譬如,释义是逐词翻译,还是提供对应词?译文是与原版词典机械对照,还是作一定程度的编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试图从读者需求、双语辞书编纂惯例、词典的篇幅控制等角度综合考虑,力求寻得一个平衡点,并据此制订我们的编译原则。质言之,这些原则大致包括:释义翻译以提供汉语对应词为主,对尚难以找到对应词的词汇则尽可能根据汉语规范给出一个临时的对应词,并辅以注释。我们认为,汉语在吸收外语中的概念、名称的时候,存在一个认同、消化及普及的过程,但这些概念、名称最终能否融入汉语词汇,则当由时间来见证。本词典对涉及日常生活、语言文化、组织机构、宗教神话、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等方面的词条除提供对应词外,一般将释义全部译出作为注释。对专业、技术词汇通常只提供汉语对应词。《新牛津》原版中有关动植物名词条目多包括生物学分类说明,其中均附有拉丁语学名,考虑到一般读者不易查到这些术语的汉译,我们也请有关专家尽可能将这些学名译成汉语;事实上,有部分物种名称是首次在国内翻译。鉴于本词典的使用者多为中等以上英语水平的读者,原版中的用法说明、百科知识说明、词源说明等栏目不提供汉语译文。对词典中反复出现的公式化释义的翻译从简,以能达意为目的,不求文字表述上的对应或英汉对照。回顾整个编译出版过程,我们自认为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力图使《新牛津》英汉双解版成为一个翻译过关、体例统一规范的整体。但由于工程浩大,成书时间仓促,词典中难免有疏误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参加本词典编译、审校工作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主要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所有参与本词典编译出版工作的人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厦门大学吴建平教授、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姚乃强教授以及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李建波教授为本词典的编译、审校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庄智象教授自始至终关心、指导本项目的工作,并从政策、人力、财力诸方面给予坚定的支持,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前总编辑汪义群教授在项目前期兼任项目负责人,对本词典的总体设计及编译、审校的组织实施起过重要的作用。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词典出版部经理刘勇强先生与编辑周颖女士在项目实施期间同我社保持密切、坦诚有效的沟通,对提高词典质量、加快出版进度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张柏然教授对本词典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在出版之际欣然为本词典作序。本词典项目负责人兼责任编辑张春明先生与潘敏女士全程负责本项目的工作,在总体设计、人员组织、流程管理、质量监控以及编辑、审稿、校对诸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本词典出版统筹李琴女士积极配合本词典项目组的工作,从排版、设计、印装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为本词典的及时出版起了很大作用。在本词典的编译出版过程中,还有诸多领导、专家、学者、同仁、朋友给予不同形式的关心、指导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26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