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35

提拉米苏丫头
首页 > 英语培训 > 斯蒂芬金英文简介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satispaco

已采纳

你要找的是不是史蒂芬.金-- 美国著名恐怖小说作家 ?这里有

斯蒂芬金英文简介

279 评论(13)

往事随风@遗忘

斯蒂芬·金喜欢用大量的篇幅叙述故事主角的种种背景及人格发展过程,着墨处理人性的层面。他不只是创作恐怖的东西,尤其像《四季奇谭》这本书,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除了冬季之外,其他三个季节春、夏、秋都被改编成电影:《站在我这边》、《无邪的秋》、《谁在跟我玩游戏》、《肖申克的救赎》。在这些故事中,几乎没有恐怖的成分,斯蒂芬·金不再躲在鬼怪后面迂回地暗示隐喻,而是直接表白出更深的内心孤绝。这些看起来没那么恐怖的故事,让个人与世界的对立显得更孤独无助。斯蒂芬·金小说内容丰富,背景广阔,人物纷繁,在形式上汲取了美国当代文学的许多特征和传统,并将其杂糅在金式恐怖之中。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桑在论美国当代文学时谈及美国文学中沉默的两种声音,“一种是负面的、自我毁灭的、魔鬼式的、虚无主义的”,另一种是正面的、“自我超越的、神圣的和绝对的”。而哈桑所说的这两种声音在金的小说中能听见其回响:《凯丽》中魔女凯丽以魔鬼般的自我毁灭的形式把舞会现场变成了火海;《绿里奇迹》中柯菲默默承受着不该承担的罪名,并在自我超越中让绿里的人都感受到了一次人性的洗礼,“柯菲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奇迹”,而我们却亲手把上帝的奇迹送上电椅。在意象采集上,斯蒂芬金在承袭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小说元素,金不光善于运用坟场、猫、乌鸦,十字架等传统哥特式的标识,更加入了当代文学形变异化的意象、科幻的时空概念、灵异的力量等非理性元素来为其小说表现现代人精神和身份焦虑服务:《闪灵》和《宠物坟场》中的印第安人坟场、《凯丽》中母亲的忏悔室,甚至一片玉米地和几个玉米棒子,都成为了斯蒂芬·金很好的道具;而《兰戈利尔人》的时间穿越和裂缝主题、《亚特兰蒂斯之心》中泰德的身份的神秘性以及穿黄色外套的卑贱小人、凯丽和柯菲的特异功能、老轿车克里斯汀的异化等都体现了斯蒂芬·金小说中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因素,并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身份的异化和不确定性的危机的传达提供了介质。

165 评论(10)

派飞凯特

斯蒂芬金斯蒂芬·金1947年9月21日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两年后,他的父亲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12岁那年,金在他姑姑家发现了一箱子科幻和恐怖小说,他后来说,这是导致他日后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事件。1970年,金毕业于缅因州立大学,第二年与同学塔碧莎·斯普鲁斯结婚,小两口儿住在一辆拖车里。从1971年开始,斯蒂芬·金在缅因的汉普登学院当英语教员,靠给杂志投稿赚些外快。两年后他就辞了职,一心一意地当起了专职作家,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卡丽》(Carrie),故事讲了一个女人向她的高中同学复仇的故事,她有一种特异功能,可以通过心灵感应远距离移动物体。此后,金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成了畅销书,较为著名的包括《闪灵》(TheShining,1976),《克里斯蒂》(Christine,1983),《危情十日》(Misery,1987),《绿里奇迹》(TheGreenMile,1996)和《尸骨袋》(BagofBones,1998)。

331 评论(13)

那一朵云啊

斯蒂芬--Stephen

153 评论(14)

30岁男人的世界

unknown. But the gunman is said to be an orphan (孤儿) and have some interest in neo-Nazi (新纳粹 ……摘自:High school killing[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发现类似文章 during a 2003 debate.---------------------------------------SS: 纳粹党卫军swastika: 纳粹党所用的十字记号 ……摘自:UK prince's bad taste sparks calls for Nazi symbol ban[AGENCIES, 21世纪英文报]发现类似文章 者正是“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据了解,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继“史上最长的奇幻小说”《黑暗塔》系列后,再度引进斯蒂芬金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总共收录了斯蒂芬金的4部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纳粹...年轻女人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生下小孩的恐怖故事。”其中《纳粹高徒》堪称全书最“恐怖”的一篇。 ……摘自:《肖申克的救赎》简体中文版内地首度露面[编辑 陈娜, 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发现类似文章 a terrible Nazi (纳粹) official, who wants to take over the world.The monk meets Kar, a smart-mouthed ……摘自:Chow returns to save the day[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发现类似文章 , the torch relay was introduced by Nazi (纳粹) Germany. Carl Diem, who organized the 1936 Berlin Olympics ……摘自:Athens lights the fires of the Olympic spirit[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发现类似文章 because you like its design. ---------------------------------------etiquette: 礼仪 swastika: 纳粹 ……摘自:Attitudes to national emblem are changing[21ST, 21世纪英文报]发现类似文章 and smoking drugs (毒品). In January 2006, he was pictured at a party dressed as Nazi (纳粹). He had to say ……摘自:Harry puts away his toys[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三版]发现类似文章 of Daghestan)、弗兰兹乔瑟夫的《纳粹德国有多绿》(How Green were the Nazis)、迪马斯科的《美味的冰淇淋》(Delicious Ice Cream)、大卫 ……摘自:英国评选年度最奇怪英文书名[21ST, 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发现类似文章 他必须猛烈地反驳支持这种安排的一切理由。德国作家尤雷克贝克尔的小说《说谎者雅各布》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4年德国纳粹占领下的波兰。这里的大部分犹太人已经被送往集中营,而雅...经成了城中人们的精神支柱,靠着这些消息,人们又燃起了心中的希望之火,相互支撑着活下去。《巴黎烧了吗》的书名来自于1944年巴黎解放之前纳粹头目希特勒对手下将领冯肖尔铁茨下达的毁灭巴黎的命令。肖尔铁茨是个职业军人,本应 ……摘自:反法西斯题材小说重温历史风云[本报记者 陈杰杏, 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发现类似文章 "H"时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例句: The notorious concentration camp in Poland is a symbol of the Holocaust that slaughtered at least 6 million Jews in World War II. P3 (这个位于波兰的集中营臭名昭著,是纳粹大屠杀的标志。至少有600万犹 ……摘自:Words in the news[21ST, 21世纪英文报]发现类似文章 ."This is the type of action that Nazis (纳粹) would be proud of," said Chairman Massoud Shadjareh of the London ……摘自:The US should treat prisoners well[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发现类似文章 样可以庆幸刺也开花。" ――希吉(美国画家)高兴与否通常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你看到的玻璃杯是半空的也可以说是半满的;苹果本是光洁可口的,但你可能因看到一点瑕疵而不愿品尝。二战期间,伟特・法兰珂在纳粹 ……摘自:Life sayings[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发现类似文章 .---------------------------------------acquit: 宣告无罪aggression: 侵略cyanide: 氰化物genocide : 种族灭绝in absentia: 缺席Luftwaffe: 纳粹德国空军oversee ……摘自:Background[AGENCIES, 21世纪英文报]发现类似文章 during the war. She also helps a Jewish man living in her basement (地下室), hiding from the Nazis (纳粹 ……摘自:Books work magic with US teens[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发现类似文章 arrived home. The rest died from the cold.4. German Nazi (纳粹) leader Adolf Hitler, obviously ……摘自:Nature's role in history[21ST,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发现类似文章

316 评论(11)

sunxiaoyan85

这个上面都是

282 评论(14)

蓝色琴弦

小说目录:1、宠物公墓2、唯一生还者3、厄兆4、死亡区域5、恶月之子6、黑暗的另一半7、神秘火焰8、玫瑰疯狂者9、杰罗德游戏10、死光11、惊魂过山车12、140813、4号解剖室14、华生医生破案记(mp3)美国恐怖小说作家中有斯蒂芬·金,就像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中有金庸一样,两者 都是峰巅人物,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斯蒂芬·金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誉最高、名气 最大的美国小说家,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是妇孺皆知。金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 100万册以上,在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7本。自80年 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小说类上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 。因此,他被青年一代奉为“恐怖小说之王”。在1996年的9、10月份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 ,金的恐怖小说《绿里奇迹》又居第一。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应该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因为作家的写作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 1999年,斯蒂芬·金已创作畅销图书30多部。当年的6月,他不幸遭遇车祸。不久身体康复后,他将自己在心中酝酿已久的非小说类作品——《抚摸恐怖——我的创作生涯》一稿续写完成 并出版。�①该书第一次全面讲述了作家的童年、青年、大学和爱情生活以及 神秘的创作经历。这对世界上无数的恐怖小说迷们认识斯蒂芬·金是有所帮助的。�斯蒂芬·金于1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他两岁时父亲有一天“出去买烟”,从此 一去不返,后来听说是到刚果当了雇佣军。总之他母亲成了寡妇,为了养家吃尽了苦头。金 从小肥胖异常,姿势可笑,童年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惟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5 岁时在铁道边玩耍,眼见一个小伙伴被火车头碾成了肉酱。14岁那年,他在家中阁楼上 发现了一个小箱子,里面是他父亲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说和科幻作品,金在阅读之余便也舞文 弄墨起来,在缅因州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时还在校刊上发表了几篇习作。毕业后他白天在汽车 修理站工作,晚上写一些神鬼古怪的恐怖小说。他工资菲薄却嗜酒如命,写出来的东西又没 有人要,全家生活拮据,捉襟见肘。为此他通宵难眠,心中的怒火只有在扑向打字机写恐怖 故事时才得以宣泄。可是他买不起稿纸,只能把字打在牛奶发票的背面。�1973年他时来运转,受到了出版商的垂青。他的长篇小说《凯莉》的精装本发行了13000 册,后来又改编成电影。他的名字上了《纽约时报》,被誉为“现代恐怖大师”。他预支了2500元的稿费,从此闭门写作。在以后的日月里,金平均每两年出版一两部小说,作品的发行 量惊人,只有《圣经》可与之相比。到1979年他32岁时,已经成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 富翁。他不喜欢听家乡电台的迪斯科乐曲,便乾脆把电台买了下来,随心所欲地播放他爱听 的摇摆舞曲。�金的作品数量之多、想像力之丰富,对读者来说始终是一个谜。其实他从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触发灵感。看到垃圾堆的旧冰箱里有只死鸟,他会想像人们发现冰箱里冻死一个孩子时的惊人效果;看到超级市场里一位顾客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设想一个人若 是切割自己的肢体可以忍耐到什么程度,从而写出一个现代鲁滨逊在荒岛上靠吃自己的肢体 充饥的恐怖故事……他小说的魅力不在于描写恐怖,而是用悬念和暗示来激发读者的想像力,以至于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 。�斯蒂芬·金对爱伦·坡等恐怖小说的先驱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受到现代恐怖电影及电视的启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最主要的是他善于把离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镇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给都市的平庸生活带来刺激,从而与人们世纪末的焦虑形成心灵上的共鸣。生活中谁没有恐惧 感?谁不怕死神光临?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越是读斯蒂芬·金的小说,越是在精神上经历恐 怖的幻觉或场面,便越能激发出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这种理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是金的 小说的确反映了人们被恐惧和死亡所缠绕的焦虑心理,而且更把市井平民写成与恐怖的恶魔 搏斗的英雄,使平庸之辈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因此尤其受到追求刺激和幻想的年 轻人的青睐。加上80年代后科幻小说盛极而衰,金的恐怖小说生逢其时,轻而易举地获得 了大量的读者。此外他的每部小说都是好莱坞拍电影的抢手货,也成为驰名世界 的捷径。�尽管对斯蒂芬·金作品的价值向来存有一些非议,甚至有作家对其不屑一顾,但广大读者对他作品的追捧和厚爱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2003年,斯蒂芬·金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斯蒂芬·金的写作技巧与独特的风格是惊人的。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在读他的《黑暗的另一半》时,就像你躺在一张吊床上,吊床两头被不断拉伸,直到吊床的绳子突然断 了,吊床落地,小说的故事也到此结束。金的恐怖故事种类很多,有鬼怪的、分尸的、复 仇的等等,从有形到无形的,其创作无所不包。读他的小说时,你会感到恐怖从字里行间渗出来 , 你抬起头,它会从窗外望进来;你闭上眼,会突然感到下面的椅子在晃动,好像要散架,会 不会有什么锋利的刃在地板下等着你?金有一点和一般畅销小说作家不同,就是他很少和自 己的读者接触,他曾心情复杂地承认:“我不知道喜欢看我小说的都是些什么人。”�斯蒂芬·金主要是创作长篇小说,有10多部已改编为电影。而他创作的近50多篇中、短篇小说同样不俗。短篇小说集《世事无常》是他第三本短篇小说集面世9年后的精品结集,想像力的丰富和恐怖氛围的营造同样折磨读者脆弱的心灵。斯蒂芬·金又一次向世人展 现了他驾驭短篇的创作才华。�斯蒂芬·金现象随其小说的畅销而兴起,甚至已经“由虚构变成了现实”。波士顿的一个女孩子,模 仿《凯莉》中的情节,在厨房里用刀叉杀死了她的母亲;在巴尔的摩,一位妇女边等车边读 金的小说,忽被一流氓调戏,她立即按小说里的描写如法炮制,从兜里掏出水果刀向他猛扑 过去,使他一命呜呼;在佛罗里达州,一个有同性恋癖好的医生死在家中,血肉模糊,墙上 用血写成了“谋杀”二字。金得知后大为光火,认为对凶手应该审判两次:一次判他谋杀罪 ,一次判他剽窃罪,因为凶手杀人留字的方式是从金的小说《闪灵》里学来的。斯蒂芬·金写了这么多恐怖小说,照理说应该是个胆大包天的硬汉了,其实恰恰相反。他胆小如鼠,并且害怕黑暗,晚上不亮灯就睡不着,“总是害怕自己惊醒过来,感到有一只潮乎乎的手抓住我的脚脖子”。他也很迷信,怕街角的黑猫,怕13这个不祥的数字,如果打字打到第13页,他一定要拚命打下去直打到页码数字吉利为止。不过与鲜血和挖出的内脏相比,他最怕的还是不能写作。他写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发泄从童年时代起蕴藏在心中的仇恨和愤怒,所以他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一旦停止写作,他就会失去理智,“我害怕自己变成疯子”。�他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读者寄给他的礼物:一个大玻璃圆球罩着一个张着血盆大嘴的响尾蛇头,每天上午他面对这件礼物写作1500字。他还没有发疯,至少现在还没有。 他是否心理变态或精神失常,心理学家日后自有分晓。不过在我 们看来,在科学技术充分发达的今天,文坛上竟会出现这种近于疯狂的 斯蒂芬·金现象,的确值得深思的。�目前,斯蒂芬·金及全家住在缅因州的一栋古老的房子里,铁门深锁,神秘、阴森、杀气、鬼怪而吓人。也许恐怖作家的生活,本身就带有恐怖之感吧! 恐怖大师斯蒂芬·金作品集txt [全]

11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