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夏初
我身边没有出现过像这么厉害的人,有些人数学好,但是其它科就差,有些人就只是对他喜欢的那一科成绩好,但是呢,我们学委成绩还行,各科都还不错,但也没有满分那么厉害。
永远的怀念!
在中国高考界,有这样3位最杰出的学霸,他们有的高考成绩已经取得满分,而有的高考成绩接近满分,创下了一代的高考记录,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可以打破这个高考记录,我们本次所要介绍的这三位高考界最牛的学霸,看来你自身的经历和学习历程来告诉后者,读书其实还是有用的,只要自己肯努力,敢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的第一位杰出的高考学霸就是何碧玉
何碧玉从小就被身边的许多人称为是一位神童,这位年仅十多岁的小女孩,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自学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所有必修课程,14岁半的何碧玉就参加了河南省的高考,令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想不到的事,这位年仅14岁半的小女孩,在河南省的高考当中,取得了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而且让许多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年仅14岁半的小女孩,高考成绩居然考得了750分满分,何碧玉顿时也成为了河南省的一位高考名人。
但是这位14岁半的小女孩,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的成就,一方面,她确实是天赋异禀,另一方面更归结于她的努力,何碧玉在十岁的时候,就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省的一所超强实验小学,之后,她的学习成绩蒸蒸日上,每次考试都位列第一,是一位典型的女学霸。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何碧玉以高考成绩750分,考入清华大学的生物系,如今的已经成为了美国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而未来等待她的更是光明的前程。
我们第二位杰出的高考学霸就是王端鹏
王端鹏是山东省理科第一名,这位高考学霸,高考成绩接近满分,仅仅离满分的成绩只差一分,数学单科成绩149分,王端鹏是一位非常热爱读书的学子,常常是为了读书而忘记吃饭,也非常喜欢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每次遇到自己搞不懂的问题,一定会查阅各种书籍,王端鹏对于近代历史以及物理学,生物学都非常感兴趣,他也喜欢看许多的课外书籍。
这位高考学霸参加多次国家奥数、物理竞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获得了高考加分政策待遇,总分749分,取得了山东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佳绩,王端鹏也被许多山东考生奉为自己的考神,是自己的学习榜样,如今的王端鹏已经成为了中科院一名从事于高分子研究领域的研究员。
我们第三位杰出的高考学霸就是张镇风
这位高考学霸,也是中国高考界一位扑朔迷离的学子,网传他的高考成绩也将近满分,也是一位典型的高考学霸级人物,但是对于第三位学霸的发展去向,很多人都不知悉,甚至也有人猜测,高考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一位学霸的存在,但对于这位高考学霸的相关身份信息、资料都非常少,但是很多考生都对于这个高考学霸有所耳闻,也称他为考神人物,但是对于这位高考学霸如今的去向依然是个谜团。
在中国高考界这三位最牛的学霸当中,何碧玉,王端鹏,张镇风,你认为最牛逼的学霸是哪一位呢?
夕阳下看晚霞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期间出过无数的奇迹,一个又一个考试牛人通过高考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年又一年的高考状元让人艳羡不已。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高考的考场之上,只有更强,没有最强,只能说空前,绝没有人敢说绝后。但是在这几十年出的高考牛人中,确实也有那王者中的王者,到目前仍然是难以超越的传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考史上最杰出的3位学霸,看看它们究竟有多厉害。01:张镇风对这个人网上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其人并不存在,但是确实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因为事后并没有查到这个考生的相关录取信息,据传张镇风是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考神”,风靡一时。高考各科分数分别是: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高考总分:748分,而且这是裸分,如果确有其人的话,确实是让人不可思议。 语文考满分,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98年实行全国统考没有错,但是张镇风这个人却无从查找到,一开始的时候有人就对张镇风的身份存在了怀疑,而后根据很多人的追踪也没有查询到这位学霸被高考录取的消息,按照当年各省状元的去向要么去了清华北大要么去了国内其他著名高校,但是张镇风却没有任何相关的求学毕业消息。 02:王端鹏王端鹏这个考生那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他是烟台二中实验学校的学生,2004年高考,王端鹏以749分的高分获得山东省理科“状元”,这也是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在当年的额高考中,他的理综得了满分300分;数学仅失1分,成绩为149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这个分数已经相当高了,并且曾经获得国家奥赛一等奖,还享受20分的加分,这样一来,总分就到达749分,聚力满分750分仅一分之遥。03:何碧玉何碧玉,这又是一个高考奇迹,她,是河南新乡人,生于1985年12月。年仅10岁半就考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在2000年,十四岁的她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且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大学毕业后何碧玉去了美国留学,之后取得了神经学博士,现在的何碧玉已经是美国大学的一位助理教授。
阳光的玖零
前两天刚看了这个新闻,数学英语双满分的学霸,正是我们广西南宁的才子杨晨煜,不仅他的家人为他骄傲,连我,甚至国人也为他骄傲吧。
其实,像杨晨煜这样的学霸还是有很多的,比如李思思,她是我上初中时的同桌,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数学英语语文总能拿到100分,在全校全市排名第一。我非常赞赏她的才华,下面我从以下几点简单介绍这位学霸的雷人之处。
一,数学方面的介绍。
有人说,在理科方面,男孩子最占优势,你错了,看看李思思,她是女孩子,她的空间能力极强,一道数学解答题,仅用了30秒看题,一分钟解答就做出来了,最后的答案还是对的,连我们数学老师都甘拜下风。
除此之外,她的口算能力也是非常好,比如算个数159乘以293,我口算算不不出来,用计算来算都不如她口算的快,惊人,太神了!
二,语文方面的介绍。
李思思的普通话很标准,不但字写的漂亮,题做的好,连作文也写的妙,每回语文考试,她的作文都会拿满分,都要在班上朗读分享。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又爱有恨又嫉妒了。
三,英语方面的介绍
英语是门外语,但她的口语水平和外国人有的比,在我们班上,早读课都是她带着全班同学朗读,参加的英语比赛中,也总能保持获得第一名。佩服,能人一枚。
以上说的决不是浮夸,真的有那么一个人,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天才,再加上后天的努力,才华真的是惊人,牛人真牛,为这些学霸点个赞。
麦生啤酒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英语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以为是的“学霸”,他们看不起低学历,用极富优越感的口吻教导学渣用“英语思维”,他们还嘲笑学渣的语法,喜欢好为人师的指正别人语法中的“错误”……
作为英语一般般的我来说,也曾经和正在被英语“学霸”智力碾压。可最近我看了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的《语言本能》一书,终于感觉扬眉吐气了,那些曾经深深的自卑,也随着对知识的深度了解而慢慢融化,对那些高傲的“学霸”,反而有一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小小同情。
接下来,就让我们和世界顶尖语言学家,一起去粉碎英语“学霸”们的高傲神话。
首先,一定要隆重介绍《语言本能》的作者史蒂芬-平克,他是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的掌门人,哈佛大学荣誉教授。他的著作两次入围普利策奖,他当选《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两度被《前景》和《外交政策》联合评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识分子”,“全球顶尖思想家”。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
这样的超级大咖写的书,当然把所谓的“学霸”理论甩开100光年。 在《语言本能》一书里,平克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跟文化教育程度无关,也不能指导思维,而所谓的“语法”,只不过是一些人为制定的“规则”,并不是语言的自然机制。
下面,我们就和平克一起,来看看这些被“学霸”统治了很久的谬误背后的真相。
谬误一:学历越高,越会说话。
英语“学霸”们通常都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学历高,英语好,而学历低的人,尤其是本科以下,英语自然堪忧。这种偏见在筛简历时尤为明显。其实,语言,和教育程度无关。
语言学家曾采访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美国黑人少年,发现他们的口语表达具有很高的造诣,比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美国成年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黑人少年会说“He be working”,意味着他通常都在干活,或者他有一份固定工作;“He working"则表明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正在工作。而标准美语中“He is working”就无法做出这样的区分。另外,像“”In order for that to happen, you know it ain't no black God that's doin' that bullshit"这样的句子,说明他们在说话时已用到一整套语法设备,如关系从句、述补结构、从属从句等,更不用说这句话还颇具神学思辨了。
还有儿童,他们在3岁半或更早一些,就已经可以给90%以上包含单数人称动词的句子加上“-s”,几乎不会画蛇添足,这些跟儿童的学历和他们父母的学历也没有任何关系。
一些智障患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年痴呆患者、以及部分自闭症儿童和失语症患者,都能流利讲出靠谱的句子。有的,甚至还偏爱冷僻的词语。比如,一些威廉综合征患儿(钙调控异常导致的发育障碍),不但可以侃侃而谈,而且在问到他们喜欢什么动物时,他们会说独角兽、翼龙、牦牛、剑齿虎、秃鹫等生物。而普通人,大多只能提及猫、狗、马、牛等常见动物。
当然,说到英语,再高学历的人,也会说出滑稽可笑、逻辑混乱的句子,比如“one drives on a parkway and parks in a driveway”(在公路上开车,在停车道上停车),“plays at a recital and recites at a play”(在演奏会上表演,在戏剧中朗诵)……这也是语言学家常常拿英语开涮的地方。
谬误二:语言决定思维。
英语“学霸”们通常都教导学渣,要用“英语思维”去思考,而不要用“汉语思维”去思考。其实,思维不是由语言的类型来决定的,而是我们大脑里早就有一套“心语”。
用语言去思考,这个谬误很容易反驳。比如婴儿,还不会说话,所以当然不会用语言来思考,但他们却能迅速学会各种生存技能,与大人交流,甚至学会各种语言。还有很多艺术家,他们在创作时,不需要语言,甚至只有摆脱了语言的束缚,才能与灵感更近,更好的思考。
人们思维不是依靠英语、汉语等语言,而是依靠“心语”这种“思维语言”,它也是用符号表示概念,用符号之间的排列来对应“谁对谁做了什么”。但“心语”比一般语言复杂,以此来区分不同概念间的逻辑差别和相互关联。“心语”又比一般语言简单,因为它要在极短时间内处理海量信息。其实我们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把“心语”翻译成一串串文字,或是一串串文字翻译成“心语”。
其实在我们诞生之初,就在大脑里有一套“心理词典”和“心理语法”,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小时候才能与成人交流,才能学会第一门语言。神经学家和遗传学家已经发现了“语法基因”和“语言器官”的蛛丝马迹,这也为“语言本能”提供了更多证据。
谬误三:不合语法的语言糟透了。
英语“学霸”们通常都教导学渣,要注重语法,不要出语法错误,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有文化,而不合语法的句子,在他们眼里,就是“没文化,真可怕”。其实,我们通常认为的语法,只是一种人为制定的规则,我们在用这些人为的游戏规则,评价他人的游戏能力。
平克在书中对以上这种现象,做了精彩的讽刺。他说,我们正在观看一部纪录片,片中展现的是各种野生动物在大自然的精彩生活。然而,影片的解说词却说:熊猫拿竹子用错了手,海豚的泳姿不对,猴子的叫声没有整齐划一,山雀的巢搭的不伦不类……如果换成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对人类使用语法的颐指气使,不正是这幅图像吗?
我们上面讲过,语言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大脑里早就有“语法基因”,只不过跟后天强加的“规则”有些不一样。这里有两个概念要区分,一个是“规定性规则”,就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语法,它规定人“应该”如何说话。另一个是“描述性规则”,它描述人们如何说话。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描述性规则更接近于“语言本能”,但它也被“规定性规则”深深影响。
因此,我们每个人说出的话,既可能合乎语法(从语言机制角度看),又可能不合语法(从规定性角度看),这并没有什么矛盾,因为这是两套规则。就像一辆飙车的司机,虽然遵守了大自然的物理定律,但却违背了当地的交通法规。
其实在平克看来,语言一直在进化,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从人类心智的复杂性出发,捍卫语言运用的根本动机。而那些画蛇添足的“规定性规则”,应该从提高沟通效率的立场予以删除。而那些精妙的俚语,不但传承和壮大了某些亚文化,而且也对主流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提供了新鲜的素材。
当然,口头说话和文本写作有很大不同,口头说话是短暂的,以即时沟通为目的,里面夹杂些口头禅无可厚非。可是文本写作需要用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需要仔细琢磨,清晰得当,更利于思想的传播与保存。
结语:既然语言是本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的讲话?
语言是人类的本能,跟教育程度无关,它不能决定思维,它在不断进化。除了母语外,不管我们正在学习多少语言,我们都应该自信的大声说,认真写。从兴趣出发,顺从内心,发挥本能,挖掘潜质。敞开接纳的心,包容那些肤浅的优越,睁开深邃的眼,洞察那些思想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