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点点
蔡元培的后裔是蔡英多,第三任夫人所生。
在蔡元培移居至香港后留在了香港生活。蔡英多回忆起父亲的印象是在他十多岁的时候,父亲教育他临摹字帖读书写字的事情,父亲死前嘱咐子女学习实业科学,因此蔡家子女并没有当官之人。
蔡威廉是蔡元培的长女,曾跟随父亲多次在欧洲居住,后来在国外的艺术学院获得学位,回到中国曾在国立艺术学院担任教授。蔡威廉是国内第一个女性油画家,开拓了中国近代史中的女性艺术领域。
她在杭州时期创作了徐多的女性革命人物画,为近代油画艺术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当时的内乱出现了大量的派系斗争,蔡威廉和丈夫被迫逃亡昆明过着穷苦生活。蔡威廉在生下第三个孩子的时候由于营养不良贫穷窘迫,最后失血难产未得到救治而死,时年35岁。
蔡元培子女大多遵循父亲教诲,自小习得文化,在学问造诣上都不俗。只是当时的祖国时局内乱,使得蔡元培子女经历坎坷。在动乱平息后,国家重新恢复了蔡元培的身份地位,蔡元培子女也因此受到些微庇护免于流离失所。
蔡元培的社会评价:
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
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其72年的人生历程,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中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非你莫属88
蔡和森向警予的后代:女儿蔡妮、儿子蔡博。
蔡博:湖南双峰人,蔡和森与向警予之子,1924年5月出生在湖南湘雅医学院。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炼铁研究室主任,技术顾问。中国金属学会第四届理事,炼铁学会副主任、副理事长,武汉钢铁学院顾问和兼职教授等职。
2015年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32名为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作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蔡博是获奖章人之一。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蔡和森与向警予共生有一女一子:蔡妮、蔡博。1922年4月1日,向警予在上海生下第一个孩子妮妮(蔡妮)。
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孩子被母亲送回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1924年5月25日,向警予在湘雅医院生下儿子博博(蔡博)。出生不到1个月,就由蔡和森的姐姐蔡庆熙哺养。这两个孩子都被誉为“向蔡同盟”的结晶。
蔡和森予向警予生平:
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向警予(1895-1928):女,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有迹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年终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