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zhao701
动漫和动画的“动”字含义相同,就是让图片动起来,通过视觉暂留现象使人看到动态影像动漫的‘漫’字是‘漫画’的缩写,漫画是 用简单明了的手法勾勒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是画的一种。当人们提起动漫时,就象《海贼王》那种而‘动画’的‘画’是所有画的全称,曾经就有一部动画 全部是由油画画的,人物和风景相当逼真!所以有些动画不能叫动漫-—_—-
十年自己
漫画是什么?从“小儿科”的信笔涂鸦到毕加 索的格尔尼卡,似乎都曾有人称之为漫画。也许,这个问题和幽默的定义一样,要等到人类解决完了其 它一切问题之后才有资格来作回答。最近我拜访了土耳其国家艺术网站,上面把漫画与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艺术同列为当代视觉艺术的五大门类,从这对于国人还有些超前的观念来看,漫画显然超越了“国、油、版”的层次,而成为与整个绘画同一范畴的大艺术了。因此奉劝那些喜欢动辄称呼漫画为 “雕虫小技”的人们,不要因无知而使自己遗羞于历史,也无须片面强调方寸之间的漫画与几丈见方的油画在展览效果上的悬殊,那样做恰如要鲨鱼上岸来和狮子比拼一般荒谬。它是一个新名词,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所网站“日语聊天室,曾经就此问题展开越洋讨论。由于中日双方使用日语沟通,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便是“动漫”的日语译法。 动漫”爱好者都知道,“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发源于日本。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知道,其实在日本至今还没有“动漫”的概念。我参加了那次“日语聊天室”的讨论,有些人使用“漫画”,有些人使用“アニメ”,有些人使用“アニメーション还有人使用“コミック(comic)”或者“动画”甚至“卡通”,连所用词汇都不同,讨论不可能达成共识。
看来“动漫”是中国独创的词汇,一般人把它等同于“アニメ”或者“アニメーション”,台湾出身而入日本国籍的“原先生”在讨论会上一语道破:“日本人不说‘我喜欢アニメ’,只说‘我喜欢漫画’。”原先生从小生活在日本,他的发言是有根据的。
アニメ(アニメーション的略语,一般专指日本的アニメーション)起源20世纪初的美国和法国,是将静止的单幅图片链接成具有动感的连续画面的一种电影技术,随着迪斯尼乐园的成功推广而风靡全球。日本早期的アニメ追随欧美,用作宣传广告或采用历史题材,尚缺乏“漫画”的要素,所以称作“动画”,与中文“动画片”意思相同。所以中文的“动漫”与日语的“アニメ”不完全对应。
“动漫”与“动画片”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漫”字,因此在讨论中不少人使用“漫画”或“コミック”。“コミック”来自英文的comic,意思是“戏剧性”,经常与opera结合,特指西方式“戏剧”。在日本,“コミック”具有特定含义,某种意义上是江户时代流行的“戯画”的现代版,专指刊载连续漫画的杂志。一位常年在日本大学任教的中国教授在讨论中指出:“走进日本的常规书店,コミック专柜占去很大面积,影响中没见到过漫画专柜。”也就是说,“漫画”的概念要比“コミック”大,包括杂志、单行本、单幅画、卡通片等。
“漫画”在日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不仅面向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几乎人人迷恋各种档次的漫画,甚至连公司的白领也常常在上下班的电车上沉湎于漫画杂志。日本漫画——尤其是连续漫画的画面,突破传统“动画”的格局与技法,几副画面重叠在一个框架内,画面内插入对话,平面构图中隐含动感和音响要素,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离アニメ仅一步之遥。现在我们所说的日本“动漫”,绝大部分是杂志漫画的音像化制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动漫”最接近的日语应该是“漫画”。
我在日本期间,到各地出差或旅游,时常光顾“漫画吃茶”,那里有各种漫画可供阅读,也可欣赏アニメ的DVD作品;我的目的主要是上网(日本很少有网吧)。这也说明“漫画”包含コミック、アニメ。
不过,中国的“动漫”不是日本漫画的翻版,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其含义更加广泛。不仅包括静态的漫画杂志、书籍、卡片,还包括动态的漫画音像制品,甚至还包括漫画的周边产品和cosplay(模仿秀)之类。
从欧美的animation、comic,到日本的“アニメ”、“漫画”、“コミック”,再到中国的“动漫”,这种风靡世界的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丰富内涵,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还有象这个哥哥所说的: “ 动漫是一种心情,它是我们无奈的生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里的解压密码.毕竟你就生在这个地方,学习,就业天天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想避开不太可能.换到动漫心情时就不一样了,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师长们挑剔的眼光,没有妈妈的唠叨,也没有陌生人的忽视……总之没有在现实社会中会给你带来压力的因素.进入这里之前,你只需要作一项准备:放松,放松你的神经,暂时把不快的事情放开,去体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经历就行了.其实在动漫里也有现实中的成分,有活生生的人,也有大千世界中的飞禽走兽,发生的故事有很多在真正的世界里也出现过,之所以还去看,就是因为看到同样的事情,感觉不一样,借一句名人的话说,就是“源于现实,有高于现实”.明知道那里面的都只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情节,可看过的人又有谁能说出,完全没有被那错综复杂的情节吸引过,没有被其中某人或谋事打动过? 这是一种潮流??对这是一种潮流!! 参考资料:
丹丹5678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现代漫画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他们也把漫画升格为与其它绘画艺术同属于美术范畴,和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建筑并称为当代艺术六大门类,漫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养料,使漫画发挥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天津的明
简单来说,漫画是静态,动画是动态的。一般来说漫画篇幅较动画长很多,而本人来说动画较漫画美型一点。当然,现在有不少为漫画配音而非动画的广播剧也十分受欢迎。以下详解,求采纳!!!!!!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常用夸张、比喻、象征、拟人、寓意等手法,直接或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是含有讽刺或幽默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它同其他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特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手法。它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认识、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漫画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人物同时邀集到一起,让他们在一个画面上演出奇异怪诞而又意蕴深邃的喜剧。它不受时空观念的限制,人与物之间也可以对话,不同质、不同类的事物可以嫁接、杂交,可以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可以人神交游,幻想与现实同存,从而使画面产生幽默、诙谐、怪诞、风趣的艺术效果。漫画可以把各种绘画的形式、技法拿来为己所用。在绘画工具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没有专一的选择,在造型手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使用毛笔、钢笔,借用木刻、油画、剪纸、拼贴、中国画等手段来绘制都可以,这主要取决于作者自己的特长以及内容、用途的需要。漫画中的人物造型大都夸张变形,可繁可简,背景视内容需要,可有可无。如果一幅画面表达不了,还可以画成多幅的;要是情节较多,还可以画成连续的。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是一门年青的艺术,它是唯一有确定诞生日期的一门艺术,1892年10月28日埃米尔·雷诺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莱凡蜡像馆向观众放映光学影戏,标志着动画的正式诞生,同时埃米尔·雷诺也被誉为“动画之父”。[1] 动画艺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动画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的意思,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动画可以定义为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生命运动的艺术。动画技术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的逐格方式,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了活动影像,它就是动画。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暂留原理。医学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0.3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肥仔美金
kinetic art 动态艺术(尤指雕刻) 机动艺术;动力艺术;动态雕塑例句筛选1.Water is solar heated, and a levitating kinetic art sculpture creates windenergy!屋内使用太阳能板加热热水,并且,漂浮的雕塑可以产生风能!2.A Discussion on the Lumino- Kinetic Constitution Art浅论光-动构成艺术
wisteria爱发呆
卡通”,是一个在国内被人们使用得非常混乱的词语。有人把动画片叫卡通,有人将漫画称为卡通,有的将一页多格的连环漫画称为卡通。其实,“动画”、“卡通”和“连环漫画”三个词语在定义上是有区别的。“动画”,国际动画组织(ASIFA)的定义是:“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的活动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创造的动态影像”,其英文名字是Animation。“卡通”,则指以漫画绘制画稿再由摄影机逐格拍摄而成的影片。英文名字是cartoon。我们有时将那些用卡通手法绘制的漫画书也称为卡通。而“连环漫画”,指一页多格的用漫画手法描述的连环画故事,也有人称“故事漫画”、“新漫画”。其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汇是comic。它与我国传统的上图下文的连环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最有实力的动漫大国,代表着世界动漫艺术的两极。美国动画以迪斯尼动画为代表,风格夸张、动作和表情丰富、轻情节而重幽默;日本卡通则正好相反,风格写实、动作和表情简单、重情节而少幽默。美国动画比日本卡通起步早,但日本卡通在亚洲的影响及对亚洲市场的占领,却要远胜于美国。
最好的我~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动画和漫画所在的文化范畴,它们属于ACGN文化体系,即Anime(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专指轻小说),这个文化范畴起源和兴起自二次元圣地——日本,近年来迅速向国内传播并在年轻受众中广泛传播并引起讨论。但值得说明的是ACGN这种表达的使用范围却不包括日本,在日本通常称之为MAG(マグ)。然后,来回答问题,漫画和动画的区别是什么?Anime(动画)和Comic(漫画)属于不同的内容载体。动画——由传统逐幅(帧)绘制再播放的,或由现代视频制作技术所制作的<动态>视频内容。漫画——由传统手工绘制的,或由现代图像编辑技术所制作的<静态>图像内容。事实上可以简单地认为,动画以电视(TV版)、电影(剧场版及动画电影)、DVD或BD蓝光碟片(典藏版及OVA)为平台的<动起来的>视频影片,而漫画则是通常以纸质材料(杂志、单行本)及静态网页(在线浏览)为平台的<静止的>图像画面。从另一个角度,动画与漫画是“二次元”的两个不同的入口。你可以通过一块“屏幕”到达,也可以通过一幅“画面”到达。在踏上旅程之前,如果在意有没有选对“门”的话,只需知道:屏幕——动画画面——漫画知道这样的对应关系就可以了,而到达彼方的话,就不会在意这个了吧:-D从动画的制作过程上说一下动画和漫画的联系吧。漫画有可能是动画的(原作)来源之一,其他的来源还包括:游戏、轻小说,甚至其它形式的影视作品等。原作的<动画化>即将某个非动画作品作为原案,经过改编、整合、修订,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原创后,制作出一部以原作为<基础>的动画作品的过程。注意动画并非一定有原作,如果有的话,漫画是其中之一。对于接触ACGN有一定时间的,属于追番族的一代所熟悉的<长篇>动画作品80%都属于漫画改编,例子就不必多举了,与《哆啦A梦》和《龙珠》同样典型的太多了。而由原创动画作品反向产生的漫画作品也是不少见的,通常当一部人气动画完结后,这样的后续漫画可能会推出,或者动画与漫画同时发行。那么,动画与漫画的关系,清楚了吗?
屁界的战斗猪
它是一个新名词,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所网站“日语聊天室,曾经就此问题展开越洋讨论。由于中日双方使用日语沟通,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便是“动漫”的日语译法。 动漫”爱好者都知道,“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发源于日本。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知道,其实在日本至今还没有“动漫”的概念。我参加了那次“日语聊天室”的讨论,有些人使用“漫画”,有些人使用“アニメ”,有些人使用“アニメーション还有人使用“コミック(comic)”或者“动画”甚至“卡通”,连所用词汇都不同,讨论不可能达成共识。
看来“动漫”是中国独创的词汇,一般人把它等同于“アニメ”或者“アニメーション”,台湾出身而入日本国籍的“原先生”在讨论会上一语道破:“日本人不说‘我喜欢アニメ’,只说‘我喜欢漫画’。”原先生从小生活在日本,他的发言是有根据的。
アニメ(アニメーション的略语,一般专指日本的アニメーション)起源20世纪初的美国和法国,是将静止的单幅图片链接成具有动感的连续画面的一种电影技术,随着迪斯尼乐园的成功推广而风靡全球。日本早期的アニメ追随欧美,用作宣传广告或采用历史题材,尚缺乏“漫画”的要素,所以称作“动画”,与中文“动画片”意思相同。所以中文的“动漫”与日语的“アニメ”不完全对应。
“动漫”与“动画片”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漫”字,因此在讨论中不少人使用“漫画”或“コミック”。“コミック”来自英文的comic,意思是“戏剧性”,经常与opera结合,特指西方式“戏剧”。在日本,“コミック”具有特定含义,某种意义上是江户时代流行的“戯画”的现代版,专指刊载连续漫画的杂志。一位常年在日本大学任教的中国教授在讨论中指出:“走进日本的常规书店,コミック专柜占去很大面积,影响中没见到过漫画专柜。”也就是说,“漫画”的概念要比“コミック”大,包括杂志、单行本、单幅画、卡通片等。
“漫画”在日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不仅面向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几乎人人迷恋各种档次的漫画,甚至连公司的白领也常常在上下班的电车上沉湎于漫画杂志。日本漫画——尤其是连续漫画的画面,突破传统“动画”的格局与技法,几副画面重叠在一个框架内,画面内插入对话,平面构图中隐含动感和音响要素,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离アニメ仅一步之遥。现在我们所说的日本“动漫”,绝大部分是杂志漫画的音像化制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动漫”最接近的日语应该是“漫画”。
我在日本期间,到各地出差或旅游,时常光顾“漫画吃茶”,那里有各种漫画可供阅读,也可欣赏アニメ的DVD作品;我的目的主要是上网(日本很少有网吧)。这也说明“漫画”包含コミック、アニメ。
不过,中国的“动漫”不是日本漫画的翻版,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其含义更加广泛。不仅包括静态的漫画杂志、书籍、卡片,还包括动态的漫画音像制品,甚至还包括漫画的周边产品和cosplay(模仿秀)之类。
从欧美的animation、comic,到日本的“アニメ”、“漫画”、“コミック”,再到中国的“动漫”,这种风靡世界的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丰富内涵,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还有象这个哥哥所说的: “ 动漫是一种心情,它是我们无奈的生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里的解压密码.毕竟你就生在这个地方,学习,就业天天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想避开不太可能.换到动漫心情时就不一样了,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师长们挑剔的眼光,没有妈妈的唠叨,也没有陌生人的忽视……总之没有在现实社会中会给你带来压力的因素.进入这里之前,你只需要作一项准备:放松,放松你的神经,暂时把不快的事情放开,去体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经历就行了.其实在动漫里也有现实中的成分,有活生生的人,也有大千世界中的飞禽走兽,发生的故事有很多在真正的世界里也出现过,之所以还去看,就是因为看到同样的事情,感觉不一样,借一句名人的话说,就是“源于现实,有高于现实”.明知道那里面的都只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情节,可看过的人又有谁能说出,完全没有被那错综复杂的情节吸引过,没有被其中某人或谋事打动过? 这是一种潮流??对这是一种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