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2

国王的咖啡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语感知乎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善良哒小虾米

已采纳

在我身上,“英语口语语感”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从某种比较“虚”的理论层面上讲,“语感”就是你经过一种大量的练习后,对英语的感觉产生了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这句话里有两个比较关键的东西,一个是“大量的练习”,一个是你可以体会到了一种“质变”发生在你脑子里!具体起来描述,“英语语感”则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我把自己学习掌握过的那数百上千的英语词汇比喻成无数条小鱼,感觉它们在你脑海里,记忆里就好象无数条的小鱼。而这无数条的小鱼在你脑海里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就好象水面上一群小鱼在“活蹦乱跳”的感觉或者说样子。而要让这些小鱼“活”起来,你就必须要有“放水养鱼”的动作。我又把“用英语解释英语”这种所谓用英语“想”的行为称作“放水养鱼”!你不断地有“放水养鱼”的动作,“鱼儿(词汇)”呼吸到了新鲜空气,这鱼儿就“活”起来了。“英语语感”在我身上至少可以形象地描述成这样一种东西或感觉。而对那些,不,对那无数甚至成千上万的学了多年英语的,学了半天一直说自己没“英语语感”的可怜的人们,之所以一直没“感觉”(英语语感“,我至少敢肯定一点:他们脑子中的那些“鱼儿”,一定都是“死鱼”,不是“活着”的。这种“死鱼”的感觉一定是一种“反正就是有个单词存在脑中就是了,除此之外,多一点的其它感觉也没有”。真的就是一种“死鱼一条摆在那儿”的感觉。“鱼儿”之所以死是另一个分析,就是这些人对所学的英语单词,从来都只是一种“见英语,想汉语词意”或“目中见的是英语的‘形’,脑中却用汉语‘想’着其‘义’的思维模式”。而“想”这一个字或者说一个动作就是语言学习中最关键的东西所在了,正是因为你老是用汉语“想”,“想东西”或理论一点的说法,叫“思维”、“思考”,你的汉语才变得如此“发达”、“熟练”。所以,你要经常“放水养鱼”,而“用英语解释英语”就是一个很好的“放水养鱼”的办法,“鱼儿”一旦“活”了,就是你“死期”----有了语感之日!如果你喜欢打朴克,我就用打牌告诉你。那时打拖拉机,也识得牌上的公仔数字大王小王,可出牌时就从没感觉了,也就是乱出,只知看着自己手里的牌出,打完了事。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牌感“的情形。这就叫“牌感”了。所以,通俗上讲,“英语语感”就好比“牌感”、“麻将感”、女人只要摸摸人身上衣服就能说出衣料的“手感”差不多一样。

英语语感知乎

215 评论(15)

joanna0727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

就像车感,是对车的感觉。

车开多了,车感就有了。

英语讲多了,语感也就有了。

关键是你英语能讲多少?英语实践少了,建立不了什么语感,有时还是错误的语感。

这种条件下,你自以为的语感,很多情况下是不靠谱的。

历史渊源

从原始日耳曼语到古英语

英语的最早形式被称为古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语(公元550-1066年)。古英语是由一组北海日耳曼方言发展而成的,这些方言最初是由日耳曼部落(称为角羚,撒克逊人和黄麻)在弗里西亚,下萨克森,日德兰和瑞典南部沿海地区所说的。

从公元5世纪CE,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英国的罗马经济,行政崩溃。到了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日耳曼语在英国占据了主导地位,取代了罗马不列颠的语言(43-409 CE):古布立吞语,一个凯尔特语和拉丁语,被带到英国罗马人占领。

英格兰和英语(最初是Ænglaland和Ænglisc)是以Angles命名的。

23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