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4

nono521521
首页 > 英语培训 > 蛐蛐英语读音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sskissfion

已采纳

蟋蟀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蟋蟀科的种类很多,按照近代科学方法所作的分类,蟋蟀科有14个亚科。而善斗的蟋蟀亚科中,就是人们饲养观赏价值最大的,我国所产就有6属之多。 蟋蟀,拉丁文Cryllus,俄语Cbepykobue,德语称Crillen,英语称Crickets。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Saussue),在中国俗称蛐蛐。 斗蟋在中国的历史悠久,相传从秦朝起就已有人斗养,欣赏虫鸣。就其命名,经统计古代记载中就有近20种,如莎鸡,赚积,天鸡,趋织,灶马,酸鸡,促织,络纬,纺绩,梭鸡,土渣等等。

蛐蛐英语读音

227 评论(9)

宇过天晴……

蟋蟀

蟋蟀(Gryllulus;Gryllus)在中国很多人称它为蛐蛐。蟋蟀在农民的眼里被视为害虫,破坏庄稼的生长。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雌性个体较大,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中文学名: 蟋蟀中文别名: 蛐蛐,蝈蝈英文名:Gryllulus;Gryllus二名法:Gobiodon okinawae界: 动物界门: 节肢动物门亚门: 有颚亚门纲: 昆虫纲(Isecta),旧称“六足虫纲”。亚纲: 有翅亚纲目: 直翅目亚目: 螽斯亚目或长角亚目科: 蟋蟀总科(Grylloidea)、蟋蟀科(Gryllidae)种: 蟋蟀分布: 广泛分布。

220 评论(11)

与口水长流

安徽黄蛉又名大黄蛉、黄针蟋蟀、安徽黄蛉蟋、黄蛉,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其头上的复眼为灰绿色,前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前胸略呈方形,其触须很长

184 评论(12)

panrongdong

cricket。

读音:英 [ˈkrɪkɪt]   美 [ˈkrɪkɪt]  。

释义:板球(运动);蟋蟀;蛐蛐。

英英释义:leaping insect; male makes chirping noises by rubbing the forewings together。

翻译:跳跃的昆虫;雄性通过摩擦前翅发出啁啾声。

用法示例:

1、A cricket team is comprised of eleven players。

释义:一个板球队由11名队员组成。

2、The cricket match was washed out by rain。

释义:板球比赛因天雨而取消。

3、A cricket in the house is good luck。

释义:屋里有蟋蟀会带来好运。

88 评论(11)

~逛吃逛吃

蟋蟀英语:Crickets。

蟋蟀,拼音:xī shuài。(拉丁学名: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是圆的,胸部有些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199 评论(11)

芊芊寻2013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蟋蟀(xī 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趋织

19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