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妹妹
Harm: pollution air environment, harm human health.The data show that the straw burning, atmospheric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dioxide,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three pollution index reached a peak value,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 dioxide, 1 times higher than usual, nitrogen dioxid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of inhalation, 3 times higher than usual, quite in Japan were the concentration of fifth grade level. When can be inhaled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reaches a certain degree, the eyes, nose, and throat, and contains part of the mucosa to stimulate greater light would cause cough, chest tightness, tears, may result in severe bronchitis.Hazard two: the cause of the fire, the threat to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masses.Straw burning, easily ignite surrounding combustible, especially in a wooded area near, once caused the fire, the consequences would be disastrous.Hazard three: the cause of traffic accidents, the impact of road traffic and aviation safety.Because most of the highway both sides of a large number of farmland, burning straw smoke caused by the visibility of air visibility, reduce the visibility range, easy to lead to accidents.Hazard four: damage to the soil structure, resulting in the decline of farmland quality.The burning of straw to make a sharp rise 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an be directly burned, burnt to death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in the soil, crop fully absorb the effects on soil nutrient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rop,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come.Harm five: burning straw, billowing smoke formed patches of scorched earth, to a city image of the environment is the biggest failure.If nothing else, is to their homes on Li Ming, prohibit open burning of straw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山林附近,一旦引发大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由于大部分高速公路两旁有大量的农田,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撇开其他不说,就是为了家园的日丽景明,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也是势在必行的选择。(温馨提示:出行戴京@东有美国进口普 卫 欣可以减少雾霾吸入)
牙牙大少
Storytelling在经济学写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每一位经济学研究者的必修课,而引言部分的作用则是将文章的故事脉络呈现给读者。因此,想设置这样一个栏目,和大家一起精读解析论文引言的写作技巧,初衷是慢慢积累也许有朝一日能够把引言写好,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外部性,就再好不过了。 今天随机找了一篇文章,Guojun He 2020发表在JDE上的文章:秸秆燃烧,PM2.5以及死亡率。且先拿它试试手。 摘要:本文利用卫星数据研究农业秸秆燃烧并估算其对中国空气污染和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燃烧增加了颗粒物污染,导致人们死于心肺疾病。PM2.5每增加10 μg/m^3 ,死亡率增加3.25%。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对秸秆燃烧污染尤为敏感。对中国秸秆回收项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将这些项目推广到所有秸秆燃烧地区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大于成本。 首先介绍背景,第一句 Farmers often burn agricultural straw residues from crops such as wheat, rice, maize, and cotton in situ after harvest. 向不熟悉背景的读者介绍 秸秆燃烧 到底是什么:“农民经常在收获后就地焚烧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的秸秆残留物。” (插一句:实际上,燃烧秸秆的处理方式在中国更为普遍,但并不科学,极大加剧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程度,虽然已有许多更优的处理秸秆的方式,但新技术难以在农村普及,观念的转变困难,亟需设立新的激励机制。 秸秆焚烧在严重依赖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普遍,是造成季节性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Andreae and Merlet, 2001; Gadde et al., 2009; Rangel and Vogl, 2019)。这句话开始将秸秆燃烧和空气污染联系起来,开门见山,不绕弯子。如果是中文期刊,开头还要用一大段介绍政策背景,实际上这些背景放在Section 2详细介绍更好一些,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引言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让读者快速明白文章的贡献,动机和意义。告诉别人你的文章为什么好,为什么好到让大家愿意花时间一看。因此,引言的每一句话,都不应该是废话。 However(However大多数情况下后面跟着的内容就是文章的创作动机或贡献),作者做这篇文章的Motivation主要有两个:(1)秸秆燃烧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但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少;(2)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秸秆燃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人们健康,这可能使得政府不愿设立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接着引出本文的贡献:(1)利用中国数据估计秸秆燃烧对空气污染和死亡率的影响,(2)并量化中国在秸秆回收政策的潜在收益。 介绍文章使用数据的独特性。包括2013-2015年中国秸秆燃烧卫星数据(秸秆燃烧),1650个地面监测站收集到的当地空气质量数据(空气污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点系统(DSPS)的四分之一中国人口的死亡记录(死亡率)。 介绍使用这些数据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本文的研究问题及发现) 本文的研究问题:估计了秸秆燃烧对空气污染和死亡率的影响。 句式大抵如此: Our baseline results show that 、 we further estimate that 、 Heterogeneity analyses reveal that …… 研究发现:(1)在县城中心50公里范围内再发生10起秸秆火灾,将导致PM2.5增加4.79μg/m3(或7.62%),中国各县的死亡率上升1.56%(2)。以秸秆燃烧为工具变量进一步估计发现,PM2.5月浓度每增加10μg/m3可导致死亡率增加3.25%。(3)异质性分析显示,秸秆燃烧污染主要增加心肺死亡率,对农村和贫困地区40岁以上人群影响较大,但对年轻人影响不显著。 强调本文在因果识别上存在的担忧以及解决方法:找啊找啊找IV。 JDE 对这种微观实证,因果识别清晰的文章比较青睐。 本文的IV识别还存在两个问题:(1)桔梗燃烧可能不是通过空气污染而是其他途径影响人类健康,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实施与当地人口健康有关的秸秆焚烧条例。(2)另外,秸秆燃烧也可能对农民造成暂时的收入冲击,因为该活动往往在丰收之后。 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进一步采用两个IV解决内生性。(1)非本地农民焚烧秸秆(non-local straw burning),不受当地政府控制。(2)将秸秆燃烧与上风和下风区域分开,并利用上风和下风火灾系数的差异将污染效应与潜在收益效应隔离开来。 结果与基本回归系数大小相差不大,说明秸秆燃烧的内生性不是一个大问题。 进一步对2016年出台的秸秆回收政策进行评估,说明政策的有效性:受补贴省份的相对于非补贴省份,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4.33 μg/m3,避免每年1.89万人过早死亡。 总结对现有文献的三个贡献,英文期刊常用三大段讲文章的主要贡献,而中文往往在一段中写完,每一个贡献用一句话来写,实际上还是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写引言时,如果能在初稿形成时用三大段写明文章的贡献,会更加清楚文章在现有文献中的位置和贡献,这非常有利于深刻理解自己的文章。甚至解决大部分时候自己的内耗问题,觉得自己的文章没有意义,实则是因为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首先,本文补充了关于秸秆燃烧影响的文献。这是一支比较小众的文献脉络, Rangel and Vogl (2019); Graff Zivin et al. (2019); Lai et al. (2018)做了相关的工作。但这篇文章区别于Rangel and Vogl (2019)之处在于(1)……。(2)……。这里的逻辑在于,写该领域的重要文献做了什么,尽管有做得非常相似的文章也无所谓,写出来,然后说清楚,你区别于他的贡献在哪里。 其次,本文发现空气污染效应存在显著的城乡异质性。由于数据限制,农村人口数据缺失,现有文献估计不准确,如Zhou et al. (2015) and Fan et al. (2020)。 最后,本文发现近期出台的秸秆回收补贴政策显著减少了秸秆焚烧活动,为制定有效的秸秆焚烧法规提供了重要启示,为其他存在类似农业焚烧问题的农业经济体提供参考。这是本文的impliaction。 最后一段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The rest of this paper is structured as follows. Section 2……,Section 3……,Section 4…… 都是形式化的内容,大同小异。 引言就这么结束了,希望以后还有时间细细精读文献,每个阶段看文献的目的大不相同,做实证的时候可以速读,只看实证怎么做,写的时候又不一样,引言摘要等,都有值得细细斟酌之处,无奈我的水平只能到此为止
chuchu白白
A 年产数亿吨 美国的秸秆哪去了?
美国农业部(USDA)和能源部(DOE)估算,每年农业产生的生物质原料的干重有近10亿吨,其中秸秆就有4.28亿吨。不过,美国人对此很有办法,一些新鲜的招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相比之下,一把火烧掉简直是太可惜了。秸秆焚烧在美国是个稀罕事儿,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有的农业大州竟然并未禁止焚烧秸秆!
A
美国阿肯色州农民将秸秆集中起来,用机器压制成卷筒状
在美国,秸秆的去处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被牲畜吃掉。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约占总重的35%~40%左右),能量充足,经过氨水或氢氧化钠处理后会变得更好消化,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很喜欢的粗粮。美国养牛养羊的人会出钱购买打碎的秸秆来做饲料。美国的秸秆产量极其巨大,但也不会供过于求。要知道,牛肉和奶制品在美国人饮食中的比例较高,可想而知,美国对牛饲料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另外,圈里养的猪、田野里跑的鹿、天上飞的乌鸦和其他一些鸟,也都喜欢啄两口秸秆换换口味。
第二,在田里堆肥。“伺候”了一年庄稼,土地消耗的养分很大,而秸秆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增加,还能少用化肥。所以,美国农民通常把秸秆收割、打碎后埋进土壤,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养料,给来年农事做好准备。维基百科英文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吨小麦秸秆中的氮、磷、钾含量,相当于5.4公斤氮肥、1.7公斤磷肥和13.6公斤钾肥,折合成等量化肥,差不多要三四十美元。当然,由于美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州政府相关的法规政策差异也很大,这么做是否划算,还要看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当家庭饰品和建材。美国人喜欢用玉米的秸秆做家门前的秋季装饰,每年10月底的万圣节、11月底的感恩节,玉米秸秆、南瓜、菊花、葫芦等,都是制作装饰物的常见原材料。美国有不少推销玉米秸秆的网站,每捆售价在2到20美元之间,直接当装饰品卖的也很多,不过价格相应较高——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可见市场不小;成捆的秸秆经过高强度挤压后,还可以当作房屋墙壁内的填充物,保温隔热效果很不错;还有些艺术家,用玉米秆制作了各种工艺品,如稻草人、雕花、绘画等等,很是精巧别致。
第四,变身绿色燃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已经有化学和生物工程科学家,正在研发如何以较低的成本,用玉米秸秆等原料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制成生物乙醇。一旦取得突破,节煤就容易多了。
A
自然建筑:打捆成型的秸秆能给木房子当墙壁,原来干枯柔韧的秸秆能辅助桁架稳固房屋的结构。秸秆在高强度挤压后非常紧致,是一道很好的隔热保温层。
焚烧秸秆 条件苛刻
不过,秸秆里往往也含有害虫、杂草和病毒什么的,如果饲料的预处理不到位,还田方式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牲畜或农作物染病、土壤中的微生物与庄稼“抢食”等。有些农民干脆选择放火焚烧秸秆,以彻底消灭这些病虫害,又快又好,焚烧还比打药经济得多。但是,这么做会污染空气,还可能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甚至危及过往车辆、飞机的安全。因此,对露天焚烧的时间、地点,各州有专门法规加以限制。
以玉米大州俄亥俄州为例,该州环保局网站的“你可以焚烧什么(What can you burn)”板块,秸秆居然堂堂正正地位列其中。该州法律规定,农作物植株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属于农业废弃物(agricultural waste),允许在野外、村落甚至城市焚烧。不过,这可不是说秸秆能遍地烧着玩,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
在焚烧之前,法规要求农民优先考虑用其他“温和”的方式处理秸秆,若有焚烧计划,且秸秆堆的个头超过20英尺(约6.1米)宽、10英尺(约3.05米)高,农民必须事先向环保局“打招呼”,至少两周后可得到回复,只有获得许可才能合法焚烧。同时,秸秆堆中还不能含有橡胶、沥青、油脂、动物尸体、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禁止焚烧的物质。
获批之后,农民还要遵守俄亥俄州法律对焚烧地点的规定:必须和周边最近的餐馆、学校、住宅、商店等建筑保持至少300米的距离,远离林区,不能影响公路、铁路和航线的正常能见度;秸秆或其他农业废弃物不得带到别处焚烧,只许在“原产地”解决。如果在城镇或村庄这种人口密集区焚烧,还要至少提前10天向俄亥俄州环保局递交书面申请。
此外,农民们还要了解什么时候允许烧。比如3月、4月、5月、10月和11月,俄亥俄州野火风险较高,露天焚烧的日子就必须规避这些时段;大气条件必须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如果不幸遭遇雨天、雾天或是大气逆温现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也是禁止焚烧的。在此基础上,法律专家也提醒农民们做好预防措施,尽一切可能减小秸秆焚烧带来的安全和健康风险。
“烧”有不慎 就得坐牢
当然,总会有人有意无意地违规焚烧,见得最多的就是把不让烧的物质掺在秸秆或其他农业废弃物里蒙混过关。倘若农民违反了“露天焚烧法”,就会被俄亥俄州环保局处以最高每天1000美元的罚款。
对初犯者,地方环保局只是予以警告,还会指导农民努力把露天焚烧的风险和危害最小化;而屡教不改或拒缴罚款的,环保局可以起诉到司法部门强制执行。环保执法人员在管片内定期巡逻,除了查看火点,还走访居民区了解焚烧投诉举报的情况,这对那些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的违法人员很有震慑力。倘若违反的是《火灾预防法》,就不只是罚钱那么简单了。
在法庭上,放火的农民可能会被判刑,甚至在铁窗里坐牢。
看来,俄亥俄州虽然允许烧秸秆,但苛刻的条件让人不敢玩火——稍不留神就会变成“犯罪分子”。与其冒着污染空气、危害健康、罚款服刑的风险把秸秆付之一炬,不如用做饲料、建材来得实惠。
A
准备用作饲料的成捆秸秆正在装车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