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豆豆豆逗
大家好,我是小粉笔。
最近大家有没有被一部叫做《海王》的好莱坞大片刷屏呢?
《海王》由亚裔导演温子仁指导,中国大陆的上映时间比北美还早两周。并且一上映就获得了非常棒的口碑,获得最多的评价是海底世界的景色足够震撼人心,带来了充分的视觉享受!
其实近年来漫威、DC的超级英雄电影在大屏幕上屡见不鲜,比如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蚁人、海王等。
相信大家如果看了电影的话也注意到了,“海王”的英文标题是“Aquaman”。“Aqua-”经常用于与水有关的前缀,而“-man”是超级英雄最常见的命名方式。
其实直译过来就是“水人”,一下子少了很多霸气有没有!
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用“-man”命名的超级英雄:超人(Superman)、蝙蝠侠(Batman)、钢铁侠(Iron man)、蜘蛛侠(Spider-man)等。
“-man”在英语中就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人”的意思。超级英雄漫画最早被引进到中国时,台湾喜欢翻译成“人”,而有武侠文化文化的香港喜欢翻译成“侠”。因为这些超级英雄也像中国古代的侠客一样行侠仗义。而中国大陆选用最多的是香港“侠”的译法。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越来越多译成“xx侠”的电影上映,“xx人”的译法在内地渐渐见得少了。不过台湾的译法仍然是“蜘蛛人”“钢铁人”。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蚁人(Ant-man)”就被翻译成了“人”,不过香港的蚁人依然翻译成了“蚁侠”。
“超人(Superman)”在两岸三地也依然被翻译成“人”,毕竟“超级侠”听上去有点别扭!说到超人,也不得不提一下虽然并不属于漫威或者DC但仍然用“-man”命名的奥特曼(Ultraman),在香港也被译成“超人”。此“超人”非彼“超人“~
此外,也有些超英本来的名字是没有“-man”的,但在中文翻译里依然加上了“侠”或者“人”。“绿巨人”英文里面就叫Hulk(浩克),“Hulk”在英文里有“笨重的船、庞然大物”的意思,加上他是绿的,中文翻译成“绿巨人”也是为了通俗易懂,毕竟光叫“浩克”可能让人觉得云里雾里。类似的还有闪电侠(The Flash),直译就是闪电,加上侠字也是为了通俗好记。夜魔侠(Daredevil),“Dare”作名词是“挑战”,作动词是“敢”,“devil”则是“恶魔”,因此夜魔侠也被翻译成超胆侠。绿灯侠原名是“ Green Lantern”,直译就是“绿灯”,也没有“侠”。
还有一个特例是X战警系列,X战警的原文也是“X-men”,内地并没有其他译成“战警”的例子。不过台湾的绿灯侠是译成《绿光战警》。
不过话说回来,别人都是人或者侠,或者战警,海王怎么就翻译成了王呢?
其实在漫画里,海王有个别名叫“ The King of the Seven Seas(七海之王) ”,这说明“海王”这个译名是有依据的,翻译成海王也能更直观地表现角色特点,毕竟他真的是王,不是一般人。而“Aquaman”其实更多的是出于电影里的地球普通大众的视角,因为他们把大多数超级人类都称作“xxman”。
还有一个附加的小知识,漫威的“复仇者联盟”和DC的“正义联盟”虽然在中文里都叫“联盟”,英文的命名格式却并不一样。“复仇者联盟”是“The Avengers”,直译就是“复仇者们”。而“正义联盟”则是“Justice League”,中文译名就是直译的。至于复联为什么加上了联盟二字,我也无从考证,可能最初漫画引进时的译者也是为了通俗易懂,毕竟在漫画 历史 上正义联盟比复仇者联盟出来得要早,漫威创造出复仇者联盟最初也有和DC的正义联盟竞争漫画销量的意思。
其实每部电影的译名都是综合了很多因素决定的,重要的不是怎么翻才对,而是大家看外国电影的时候能够产生对英语的兴趣,毕竟生活中的英语无处不在呀~
注定孤独终X
恶魔的英文是devil。
英[ˈdevl]美[ˈdevl]
n.魔王;魔鬼;撒旦;恶魔;淘气鬼;冒失鬼;调皮鬼。
[例句]She has convinced herself that she is possessed by the devil.
她确信自己被魔鬼附了身。
[其他]复数:devils。
近义词
monster
英[ˈmɒnstə(r)]美[ˈmɑːnstər]
n. (传说中的)怪物,怪兽;庞然大物;庞大的丑怪物;丑恶的东西;恶棍;恶魔。
adj.巨大的;庞大的。
[例句]He drew a monster and coloured it green.
他画了一个怪物,把它涂成绿色。
[其他]复数:monsters。
赵西法119
这个比较多啦。。。圣经当中是以撒旦统称恶魔,但每一只还有不同的名字,比方说七宗罪就各有各的名字。路西法(或路西弗)一般被认为是恶魔堕落之前的名字。七宗罪分别是:骄傲(Hochfart):梅菲斯特.费雷斯(Mephisto.Pheles),真性为自信,代表太阳;嫉妒(Neid):贝鲁塞巴布(Beelzebubu),真性为上进心,代表水星; 懒惰(Begierde):莉莉斯(Lilith),真性为娱乐,代表月亮; 愤怒(Zorn):阿拉斯特尔(Alastor),真性为集中力,代表火星; 暴食(Fressere):摩洛克(Moloch),真性为成长,代表木星; 欲情(Tragheir):贝尔菲高尔(Belphegor),真性为恋爱,代表金星; 强欲(Unfeusch):贝黑摩斯(Behemoth),真性为希望,代表土星.恶魔(devil)一词的来源,和"神"(divinity)一次属于同一语根,起源于印欧语的divi(女神)或deva(神);在波斯语中这一语根为daeva;在古代英语中,为divell;而在古代罗马,则是"众神"(divus)之意.也就是说,在古代的传说和传奇中,神和恶魔常被混为一谈.而"神圣的"(divine)和"恶魔般的"(devilish)两个单词在希伯来文中被诠释为"有益"和"有害",对于人类来说,恶魔是迷信的产物,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恶魔般的"亦及"有害的"东西却会因人自身的恶意而困扰着人们,"恶魔"只不过是迷信的人们捏造出来替自己的邪念与恶行承担罪责的替罪羔羊罢了.另外还有一个demon,也有魔鬼,极残忍的人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