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棉袜
因为你们都在 闭!门!造!车!举个例子,觉得自己能看懂英语,我们做个试验,不妨拿出《新概念2》,课文是不是超级简单?现在你随机找一篇,对着这篇文章的中文译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和原文对比一下。咦,你会发现——平时司空见惯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自己表达的时候好像通通想不起来了!!!一对比,发现原文简简单单的表达,被自己写出来,又啰嗦又累赘,甚至带着浓浓的中式英语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达交通堵塞?我们后面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恩,很多人大约会表达成类似 cars behind us formed a long line 等等等……《新概念3》的原文表达是The traffic piled up behindpile up是不是简练干脆地道。如此简单的短语,所有人看的时候都能懂,但是能用出来的又能有几个?写不出高质量的句子,首先是没有稳定的输入。大多数人的写作来源于三个东西:自己背的单词和短语,参考书的模板句,英语教材课文。先不吐槽很多人低的可怜的单词量和千篇一律的模板句,凭这三个来源提供的单薄输入量,你怎么好意思觉得自己能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这未免也太轻视英语了。
要写出英语句子,必须要有大量阅读母语人士作品的前提。小说,报刊,杂志都是优质的阅读资源。可大多数人花了大量的时间读原版书,写作水平依旧毫无长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数人的阅读是有极大误区的,是猴子掰玉米式的——只记住了故事情节,完全忽视了语言本身。例如,很多人在阅读时,喜欢将注意力全部放在那些生词难词上,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可完全不留意常用词的用法,如上面例子的pile up等小词,实际上,这些小词反而我们最容易借鉴的,而且它们往往非常生动,使用频率极高。掌握好了,可以让你的表达准确精炼。再比如,你要如何表达「恢复交通」这个意思?有人可能会拽大词写restore the traffic。但是《新概念》里是get the traffic on the move again,没有一个难词,但是对比之下,显然第二个表达更加准确。有趣的是,阅读的人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restore上,忽略get sth on the move,那么,在写作或口语的时,即便很简单的短语,自己也用不出来。
smilejune521
理解、明白的英文是:understand
发音:英 [ˌʌndəˈstænd];美 [ˌʌndərˈstænd]
翻译:
v.理解;懂;推断;猜想;以为;了解;明白;解释;不言自明;认为…理所当然
词性变化:
短语搭配
双语例句
dreamjennie
任何语言的表达积累,都被分为“被动积累”与“主动积累”两大类所谓被动积累,定义是你不一定能用会写,但是当你看到或者听到的时候能够明白它的意思。而主动积累,是指你不仅能看懂听懂,还要能灵活运用,能说会写的词汇。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主动积累与被动积累相比,要少得多,例如你中文应该认识好几万字了吧,但是平时使用估计也就那么几千字吧,还不至于生活中用文言文或者大堆成语吧……让你写文言文估计也很头痛吧……据说英国郊区的农民,日常生活词汇量只有200……但是不代表人家被动词汇量也那么小,所以不是一个概念……同理,你的英文能看懂,只能说明你的被动积累还不错,但并不能和主动积累混为一谈。你还需要继续大量的输入熟悉与练习,就像我们常说的,知道和做到,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中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勿忘归途
其实每个人的英语都不是生来就特别好的,更需要语感和你平时的练习,你英语学的再好,但是你平常从来不去用这种的话,你是造不出来句子的句子是靠一个一个单词组合在一起或者语法组合在一起的,你首先要把这两个学的特别好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