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足一世
在大学没有什么专业是不用学英语的无论是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都需要学习英语,每个专业都会与英语有关系。区别只是难度的高低和课程占比的多少罢了,例如有的学校和专业会要求学生必须过英语四级,而有的学校和专业则没有此类的硬性要求,但是都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大一大二的时候有公共英语,到了大三和大四甚至还会有专业英语。在大学阶段还要参加全国大学生四六级的考试,所以一般大学所有专业都需要学习英语。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彩虹人生0
英语本质上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一门手艺。
相比较物理、化学,英语更像学习游泳、开车。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把英语当物理、化学、生物学一样去学,让学生明白,人家英美人是怎么发音的,怎么表达的,语法和词汇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好比你为了拿驾照也会学习开车和熟悉交规,但是要达到各种场合开车、变道、避让、停车、倒车都十分自如,基本需要半年或者5000公里的实践,这是逃不掉的。
而我们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基本就是在你拿到驾照时就结束了,你是会开了,但是你不自如,所以,最终体现在你没法和老外自如的交流,也没有自如的阅读英文信息。
当然,英语要比游泳和开车复杂很多、很多。
李笑来有个观点,不要学英语,要用英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来看看。
用英语的最大好处,是节约了时间,不用专门辟出来一块时间,就利用现有的时间段,从汉语切换成英语就行了,比如你不看中文书,看原版,刷英文网站。
不过呢,要说只是使用就能学好英语,也有些偏颇了。这好比说,一个网球选手,不训练,只比赛就可以提高,这显然是不对的,再牛逼的体育运动员,也有教练。
熟悉10000小时定律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不是说你凑满10000小时就可以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了,你必须得不断的离开舒适区,循序渐进的练习新东西,而且还得有及时的反馈。
所以,准确的说,是不要学英语,而要练英语,而且是刻意练习。
说了这么说,其实是想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很老的书,作者是一个韩国教授,郑赞荣。他详细介绍了一整套刻意练习英语的方法,尤其针对最难的 听说、词汇和英语思维 方面。
这里具体谈两点心得,听和说的练习。
听,不仅仅是要听懂,而且是要练习到对语音、语句有条件反射,建立肌肉层面的反应。想想我们的母语就知道了,我们从听到懂这个过程中,是没有思考、处理、翻译等步骤的,我们听到,就直接懂了。但是非母语就难了,往往中间得有个处理过程,甚至有些人得刻意的把听到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才能明白。而练习听力,就是要缩短这个主动思考的过程,达到及时反应,接近甚至完全达到母语听力的效果。
这是一个技能,不是知识。
说的训练很有特色,郑教授强调自我复述。你随便找一份英文报纸,找自己喜欢、熟悉的内容,阅读完后,就自己复述,再和原文对照,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反馈系统,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教练。
这让我想到了国内也有人介绍的 “回译法” ,找一份经典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语3,把里面文章的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和原文对照,仔细分析自己的表达和老外们的经典表达差别在什么地方,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富兰克林年轻时练习写作,用的也是类似的方法,只是他不是翻译,是直接模仿,然后再和原文对照。很快,他就写的一手好文章了。
这本书我觉得挺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再版。或许,这本书的内容,通过目录就可以掌握了,不用看具体内容。
以下是根据目录整理的整套方法论。
第一阶段的四个要领
第二阶段的七个要领
第三阶段的七个要领
第四阶段的四个要领
第五阶段的六个要领
注:作者后来又出版了一本《你还在学英语吗》,作为千万别的注释。可惜,国内也没有再版了。
爱吃爱喝薅羊毛
一、不喜欢学英语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2.随着课堂容量和难度的增大,教师没有适当的利用好教材。
3.教师缺少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
4.家长期望过高,给了孩子太多压力。
5.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不好英语,因为不自信,产生逃避心理。
6.也有的孩子在中间环节没跟上,或者是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周围同学的影响等。
二、学好英语的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富有很大的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少,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实践活动都是人们集中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学习更是如此。
1、故事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顺口溜教学法。
养成学习习惯:
1.早上早点起来读读英语
2.晚上可以做做习题,记记单词
3.听歌请听英文歌,因为歌词很压韵而且优美,能让你不由自主地从唱到说
4.看英文电影,原声的
5.有说英语的机会不要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