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123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呢?
台风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
台风委员还规定:如果某个热带气旋(台风)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除掉,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永久命名),其它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个名字。同时补充一个新名字取而代之。
例如2013年11月,由我国命名的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超强台风级)登陆菲律宾,给当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为此,亚太经社会(ESCAP)/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46次届会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将“海燕”从台风委员会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中删除,并要求我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以补空缺。
台风命名表
2016年台风命名预期(1到25号台风)
2016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英文名Nepartak,编号1601,密克罗尼西亚语含义:著名的勇士;
2016年第2号台风卢碧,英文名Lupit,编号1602,菲律宾语含义:残酷;
2016年第3号台风银河,英文名Mirinae,编号1603,韩语的意思就是银河系;
2016年第4号台风妮妲,英文名Nida,编号1604,泰国语含义:女士的名字;
2016年第5号台风奥麦斯,英文名Omais,编号1605;
2016年第6号台风康森,英文名Conson,编号1606,越南语的含义:古迹;
2016年第7号台风灿都,英文名Chanthu,编号1607,柬埔寨的一种花;
2016年第8号台风电母,英文名Dianmu,编号1608,名称来自中国,传说中雷电之神;
2016年第9号台风蒲公英,英文名Mindulle,编号1609,朝鲜,含义是一种小黄花;
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英文名Lionrock,编号1610,香港的象征;
2016年第11号台风圆规,英文名Kompasu,编号1611,日本语含义:圆规星座;
2016年第12号台风南川,英文名Namtheun,编号1612,老挝一条河的名称;
2016年第13号台风玛瑙,英文名Malou,编号1613,名称来自澳门,玛瑙是一种玉石;
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英文名Meranti,编号1614,马来西亚一种树;
2016年第15号台风雷伊,英文名Rai,编号1615,密克罗尼西亚雅浦岛石币;
2016年第16号台风马勒卡,英文名Malaks,编号1616,菲律宾语强壮的意思;
2016年第17号台风鲇鱼,英文名Megi,编号1617,名称来自韩国,一种鱼的名称;
2016年第18号台风暹芭,英文名Chaba,编号1618,泰国热带花;
2016年第19号台风艾利,英文名Aere,编号1619,美国风暴名。
2016年第20号台风桑达,英文名Songda,编号1620,含义:越南西北部一河流;
2016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英文名Sarika,编号1621,含义:柬埔寨雀类鸟;
2016年第22号台风海马,拼音:Haima,编号1622,名称来源中国,是指一种鱼;
2016年第23号台风米雷,英文名Meari,编号1623,来源朝鲜,含义:回波;
2016年第24号台风马鞍,英文名Ma-on,编号1624,香港的山峰名;
2016年第25号台风蝎虎,英文名Tokage,编号1626,名称来自日本,含义:蝎虎星座;
qiuqiuFreda
2021年 21个台风2021年基本结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1个台风生成,其中有5个登陆我国登陆我国的台风分别为第6号台风“烟花”、7号台风“查帕卡”、9号台风“卢碧”、17号台风“狮子山”和第18号台风“圆规”。
汀臭崽儿
2021年第1号台风杜鹃,英文名称:Dujuan,编号2101,名称来源中国,含义:一种花;2021年第2号台风舒力基,英文名称:Surigae,编号2102,名称来源朝鲜,含义:一种鹰;2021年第3号台风彩云,英文名称:Choi-wan,编号2103,名称来源中国香港,含义:天上的云彩;2021年第4号台风小熊,英文名称:Koguma,编号2104,名称来源日本,含义:小熊星座;2021年第5号台风蔷琵,英文名称:Champi,编号2105,名称来源老挝,含义:一种花;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英文名称:In-Fa,编号2106,名称来源中国澳门,含义:烟花;2021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英文名称:Cempaka,编号2107,名称来源马来西亚,含义:以其芬芳的花闻名的植物;2021年第8号台风尼伯特,英文名Nepartak,编号2108,密克罗尼西亚语含义:著名的勇士;2021年第9号台风卢碧,英文名Lupit,编号2109,菲律宾语含义:残酷;2021年第10号台风银河,英文名Mirinae,编号2110,韩语的意思就是银河系;2021年第11号台风妮妲,英文名Nida,编号2111,泰国语含义:女士的名字;2021年第12号台风奥麦斯,英文名Omais,编号2112,含义漫游;2021年第13号台风康森,英文名Conson,编号2113,越南语的含义:古迹;2021年第14号台风灿都,英文名Chanthu,编号2114,柬埔寨的一种花;2021年第15号台风电母,英文名Dianmu,编号2115,名称来自中国,传说中雷电之神;2016年第16号台风蒲公英,英文名Mindulle,编号2116,朝鲜,含义是一种小黄花;2021年第17号台风狮子山,英文名Lionrock,编号2117,香港的象征;2021年第18号台风圆规,英文名Kompasu,编号2118,日本语含义:圆规星座;2021年第19号台风南川,英文名Namtheun,编号2119,老挝一条河的名称;2021年第20号台风玛瑙,英文名Malou,编号2120,名称来自澳门,玛瑙是一种玉石;2021年第21号台风妮亚图,英文名Nyatoh,编号2121,来源马来西亚,含义:一种树;2021年第22号台风雷伊,英文名Rai,编号2122,密克罗尼西亚雅浦岛石币;2021年第23号台风马勒卡,英文名Malaks,编号2123,菲律宾语强壮的意思;2021年第24号台风鲇鱼,英文名Megi,编号2124,名称来自韩国,一种鱼的名称;2021年第25号台风暹芭,英文名Chaba,编号2125,泰国热带花;2021年第26号台风艾利,英文名Aere,编号2126,美国风暴名。2021年第27号台风桑达,英文名Songda,编号2127,含义:越南西北部一河流;2021年第28号台风翠丝,英文名Trases,编号2128,来源:柬埔寨,含义:啄木鸟;2021年第29号台风木兰,拼音:Mulan,编号2129,名称来源中国,含义: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花。
燕然铭石
南川。台风南川(英语:Typhoon Namtheun;国际编号:2119)为202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9个被命名的风暴。“南川”由老挝所命名,意思为老挝北部的一条河流。本次为“南川”名称第四次使用,前三次分别是2004年第9号强台风南川、2010年第8号热带风暴南川与2016年第12号强台风南川。 [1] 2021年第19号台风“南川”于10月10日上午11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2] ,与第17号台风狮子山、第18号台风圆规形成三台共舞局面,这是“狮子山”“圆规”“南川”在2010年上演三台共舞后,时隔11年再度上演三台共舞。
老李重庆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吃吃吃吃吃Chen
2月18日下午,2021年1号台风“杜鹃”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它也是1996年以来首个在2月生成的1号台风。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号台风“杜鹃”(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2月19日)凌晨5点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南方约14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级(20米/秒),七级风圈半径120至200公里。“杜鹃”会不会登陆我国?那么,目前“杜鹃”的移动路径如何呢?据气象台预计,它将以每小时5至1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南转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菲律宾东南部沿海靠近,强度逐渐增强,将于20日夜间至21日白天登陆菲律宾东南部沿海(强热带风暴级,10级,25-28米/秒)。在此之后,它将穿过菲律宾中南部,可能于22日晚上移入南海东部海面。千里“送”雨 1号台风可能没那么糟就目前来看,台风杜鹃最大的影响是我国南海,我国华南沿海的水温都很低,台风杜鹃登陆的可能性非常小,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可能在海面上消散。未来三天,“杜鹃”对我国海区暂时无影响,但这并不代表之后对我国南方地区完全没有影响。预测指出,在台风“杜鹃”进入南海后,正值南支槽东移,它可能和南支槽前气流结合,给近期干燥的粤东、福建送去雨水。因此,“杜鹃”可能成为我国南方从干到湿的转折点,这样来看的话,它也可能是个“好台风”。网友:来得简直猝不及防去年的第1号台风“黄蜂”于2020年5月12日生成,而今年的“杜鹃”在新年开工的第一天就迅速到来,不少网友都感到猝不及防。盘点历史上的1号台风其实,2月份才生成的1号台风,在历史上并不算早。盘点2000年以来“1号台风”的生成时间可以发现:1月份生成的“1号台风”最多,有8年;其次多的是5月份,有6年;“1号台风”的平均生成时间为3月17日。而过去20年内的1号台风中,登陆我国的概率只有15%。虽然今年的1号台风“杜鹃”暂时不会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影响,但仍要时刻注意其移动路径,相关动态央视新闻客户端也将及时关注。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