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小海参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理论语言学在广大英语教学者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就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以培养纯语言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们很难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原因之二是可利用的参考资料太少,教学中涉及的许多文化现象就连教师本人也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尽管有的教师们能认识到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但由于以上原因而疏于传授。众所周知,要想掌握一门语言,首先得学会这门语言的词汇、语法,并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深植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中西方文化大相径庭,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语言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包括词汇、语法、语音、语调,也包括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以及表达的得体性。如果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不注意中西不同文化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误解。二、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这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表面意义的理解,还要充分考虑对学生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实际言语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输入目标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使英语学习者能够在同外国人士交流时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他们逐渐具备另外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系统,从而达到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目的。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所采用的教材中有关文化方面的内容较少,即便有相关的内容,教学的重点仍然主要安排在对词汇的记忆、语法和结构的分析,以及有限的听、说和写作的练习方面,对文化教学的活动涉及得太少,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等方面的训练做得非常少。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其课程结构中文科方面的内容相对少,而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识更是薄弱,且因课时限制又无法为他们开设专门的文化课。很多学生希望能通过语言学习了解西方文化。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学生英语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教材越来越多地使用英美原文材料。这些原汁原味的语料中文化含量相当大,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特点。原文材料的使用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把文化因素作为教学重点,必须引导学生去注意材料的社会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洞察力。否则,缺乏对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所读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判断。三、电影运用于教学的优越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以及英语原版电影的大量引进和相关资料的发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原版电影作为文化导入媒介有其独特的优越胜。第一,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所有学生都喜欢看电影,对电影教学非常感兴趣。把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既可以使电影和课本相结合从而使教学立体化、实质化,使语言生命化,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气氛更和谐自然,语言环境更真实,学习动机更持久,进而达到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第二,它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资源。大学期间正是一个人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阶段。电影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融入了哲学、文学等多种社会科学的内容,并予以借鉴、交汇和以此为艺术的阶梯,从而创造出如梦如幻的影像文化。显然,这样一门直观化的艺术,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构成其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中注重西方文化信息的导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工作也很有用。第三,电影作为人类新兴的综合性、高科技的文化载体,它是建立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等艺术品种的交叉点上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精神。例如,要让学生了解英美人结婚嫁娶等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观看《四个婚礼一个葬礼》《走出非洲》反映了西方国家和非洲国家人们的婚姻、生活、教育等价值观念与文化取向,也反映了一些风俗习惯和社交礼仪《与狼共舞》是一部历史文化片,它展示和颂扬了印第安人的灿烂文化和优秀品质,揭露了白人在西部拓荒过程中对印第安人进行的种族灭绝的血腥罪行,同时通过一个白人背叛自己原有文化的历程,热情讴歌了跨越两种文化的友谊与爱情。英语原版电影是为我们打开了望西方国家语言与文化的窗口,具有书本及其它视听材料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它能逼真地再现言语交际情景,为学生提供大量自然语言,并为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近乎真实的背景: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便捷、直观、生动的有效途径。因此,让学生通过欣赏原声英文电影,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国家的自然、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基本情况,了解其文化取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让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传授,使二者构成一个水乳交融般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英文电影的种类与数量浩如烟海,用于教学内容的影片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选择影片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所选内容要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这些影片的欣赏,以正确的视角解读西方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第二,所选内容的难易度要适合学生水平;第三,运用所选影片的方法要灵活。良好的教学资源配以良好的方法才会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家懒格格
我最近在思考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我觉得也是讨论英语和西方文化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参考:在社会生活中,语言对男女一视同仁,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在人们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方式,语言必然会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性别歧视是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歧视现象,«朗曼英语词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美国传统字典》的定义是“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虽然它可以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也可以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歧视。但是“性别歧视”通常是对女性的歧视,是人们对女性的偏见和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反映。“女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theweakersex/thesecondsex,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属品。即使在标榜人权,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是如此。而现代女权运动轰轰烈烈的发展形势正是对这一不平等现象的反抗和反映。”(P80)从而在语言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性别歧视语,英语也不例外。
小花匠M
1.可以形成一种语言环境,锻炼你的口语。 2.可以形成一种语感.一些句子不用背语法,听英文就能够脱口而出,这是攻破英语上一些难点的窍门。 3.可以积累词汇短语的数量.可以让你在很轻松的状态下记住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短语,词汇,而且这些在课堂上可能会学不到哦!想让老师同学大吃一惊,对你刮目相看的话不如多试试这个方法吧! 观看英语电影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摘要:英语电影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信息传播媒介,可创造生动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及实验等方式,本文研究英语电影如何影响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以及介绍英语电影文化艺术特点,并总结出独特的英语电影观看学习方法。关键词:英语电影、语言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文化艺术赏析一、语言知识结构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杨继唐,2005:9)现在,英语电影受到越来越多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适当地利用电影进行学习,可以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于是,我们利用外语学院的视听课,针对200多名英语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一项电影视听说实验,时间为两个月(每月八次),结果如下:1)经过该强化训练后,大约70%的人的听力准确率确实提高了。而且,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视、听属于两个不同的感觉神经通路,在大脑皮层有着不同的兴奋点。一般而言,一个兴奋点的兴奋会对另一个兴奋点的兴奋产生影响[1]。因此,这一项数据也就支持了电影可以提高听力的说法。2)在两个月的实验中,有一条数据也显示:边看边模仿对白并取得显著效果的人数约占73%;还有大约68%经常模仿各种口语表达技巧如:修辞、逻辑、模糊、委婉、幽默、机变等技巧。经过反复练习,他们的口语表达特点也呈现了一定的地道化、多样化,摆脱了传统、呆板的中国语法教学法的影响,增强了表达能力。同时,电影加强了学生对句子的语调、语气和节奏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其学习的趣味性,是英语口语模仿的有效途径,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3)1973年加拿大主教大学(Bishop’s University)的(Lionel Standing)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张图片相当于至少10个单词的价值[1]。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约有70%的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单词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不少。而且,语言学家Terrel也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即使没有多少语法知识,外语学习者也能较好理解外语和用外语进行表达。于是,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学习者们青睐。4)在实验中,约有98 %的人经常在影片中遇到生词或怪句,其中约68%是依据当时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系列有机的逻辑推理及主观判断,猜出意义与原文极为相近。如影片《阿甘正传》中的对白: Forrest: I thought I was going back to Vietnam but instead they decided the best way for me to fight the communists was to play ping pong. So I was in the special services, traveling around the country, cheering up all those wounded veterans and showing how to play ping pong.中得的“veterans”是生词,但有些同学是这样猜词义的:首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得知从越南战争中归来的人又是wounded ,所以大意应该是伤兵或者是退伍兵等。可见,看电影学英语不仅是提高自我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培养一种特殊的能力——猜词悟意。5) 锻炼翻译能力。影视翻译为文学翻译之一部分,要求译者对中文及外文均须有一定的根底。调查发现重复观看同一部影片可以培养两种翻译能力:即席翻译和同声传译[2]。当影片中的人物停止短暂对话的之后,学习者可以立即进行口头翻译。在实验中发现有97%的同学缺乏这种能力。由于难度非常大,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和体系、文化背景知识,还要求必须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记忆能力、信息组合能力和高超的临场发挥水平。所以,只要不断地进行听说训练,学习者的交替传译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此外,由于故事情节的需要或导演的故意安排,有时会出现人物对白的连续性或不间断性这种情况,学习者就可以通过这样的语境来练习同声传译。但实验过程中发现练习同声传译的人数几乎为零。因为要求翻译者和对白几乎同时进行,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性,又因节奏紧迫,耳听,脑记,口述同步进行,所以翻译者既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要保持半句之差,或比对白慢一句,断断续续地翻译。6)学习运用经典句型。如:《乱世佳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卡萨布兰卡》“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into mine.”;《勇敢的心》:"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 And die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等。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三个因素构成的[3]。英语电影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也值得思考,理解掌握这一点对正确地指导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1) 心理潜能。在观看影片时,学习者的心理潜能也会得到开发,培养智力和非智力的优秀潜能。对此,我们专门对200多名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约80%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观察力。如观看《达芬奇密码》这部充满复杂悬念的西方宗教历史神学、心理惊悚的作品。如果一位学生有比较强的观察力,他就可以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细节,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使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②约90%的学生认为记忆力得到提升。看电影学英语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记忆力,还能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③约76%的学生觉得想象力、思维力得到锻炼及丰富。如观看《越狱》、《肖申克的救赎》、《魔法师》、《致命魔术》等推理影片时,没有敏捷的思维,难以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较高的思维水平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提高学习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过程。④约75%的学生觉得可以提高对事物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又是智力活动的组织维持者,拥有良好的注意品质,也会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2) 心理特点指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特点,如感知的直接性、情感的波动性和感染性、意志的调控性等。然而,在错综复杂、超时空的影视交往中,由于影片中人际关系的虚拟性、不确定性、多维性,再加上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西方影片也充满大量的渲染性与暴力等粗俗不堪的内容,使得调查中约71%的受访者认同一些大学生对不良诱惑力的抵制能力较差,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的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或奇、艳的事物,以获得感官刺激,结果做出一些在现实生活难以做出的粗暴、无礼行为。3) 心理品质指一个人在后天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如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意志的坚持性、自制性,理智力的严密性、创造性等。调查中发现约有87%的人认为由于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充斥使得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趋向盲点,使一些人缺乏基于道德、价值共识所具有的在情感、责任、信念和理想等心理机制上的内在张力。三、文化艺术赏析经过语言学家多年的研究证明得知,任何一个想学好外语的人,不去了解西方人的文化传统、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等知识,却想学好英语简直是异想天开(杨庆萍,2000:23)。而英语电影是一个可以反映民族信仰和情感的文化载体,可以让学习者不出国门也可以接触到各种西方文化风情,欣赏具有真实意义的文化艺术。1)了解其他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倾向。以好莱坞的西部故事片为例,它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原土地为题材,这种影片就充分地反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比如电影《火车大劫案》。它勾画了以文明与野蛮为中心的一系列对立面;影片中的牛仔、警长、牧场主、歹徒,印第安人分别代表善与恶。2)认识构思新颖、富有创见的时代特色和社会现状。这类影片有《宾虚传》、《乱世佳人》、《音乐之声》、《魂断蓝桥》等。比如《魂断蓝桥》这部经典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了战争对人们幸福生活的摧残,造成了人们心灵上的巨大创伤。其反战倾向很鲜明;猛烈地抨击了英国的正统观念。3)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历史、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如《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白人在南部遭受所谓残暴的黑人的杀害、抢劫和强奸,以至不得不组织三K党一起抗击黑人的历史故事,有着浓重的种族主义倾向;《公民凯恩》通过报业大王凯恩一生的描写,嘲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上的问题,发扬了以卓别林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丑恶史,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一夜风流》则表现富人和穷人复杂的情感关系,反映了受经济危机之害的人们渴望幸福生活的事情。4)认识异国经典的戏剧艺术。如:《魂断蓝桥》的艺术结构,是传统戏剧式结构。其开端为后来悲剧性的结局奠定了合理、可信的基础;发展部分潜伏着的等级差异,矛盾深化到极点;高潮表现在纯洁爱情和传统观念的较量中;次高潮后表现结局。该电影的叙事手法为传统的倒叙手法:从结尾说起,中间是完整的大段回忆。其在细节处理上也相当出色:反复出现的“吉祥符”的细节;对镜自照,抹去口红的细节等。四、结语通过调查与研究,本文得知观看电影学习的途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它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将学习融入到趣味性的影视作品中,让学习者更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与应用中。所以,大学生可以利用这种宝贵的多媒体资源,加深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学会批判性的学习,养成正确、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参考文献:[1] (美)沃尔夫(Wolfe.P.)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也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与课堂实践[M].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2] 赵军峰.商务英语口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 王立新,郑宽明,王文礼.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 舒其惠.影视学教程[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4年06月第1版[5] 端木义万.大学英语外报外刊阅读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