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8

大力宇哥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基础知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魔幻光环

已采纳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含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治瘀血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温   ◇归经:心、肝,入血分   ◆功效应用:   ◇活血化瘀:瘀血证(内、妇、儿、外、伤)   ◇分类:   ●活血止痛:瘀滞痛证   ●活血调经:妇科经产诸证   ●活血疗伤:跌打伤痛   ●破血消症:症瘕积聚   ◇兼治病证:   ●中风不遂   ●风湿痹证   ●瘀滞出血   ●疮疡肿痛   ◆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随证配伍。常配理气药   ◇寒凝血瘀:配温里药   ◇热瘀互结:配清热药   ◇痰湿阻滞:配化痰除湿药   ◇风湿痹阻:配祛风湿药   ◇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久瘀致虚、因虚而瘀:配补益药   ◆使用注意   ◇易耗血动血   ◇忌用:月经量多、出血无瘀滞   ◇慎用、忌用:孕妇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   ◇入血分,又入气分   ◆功效应用:   ◇活血、止痛、行气:   ●气血瘀滞痛证: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跌打伤痛   ●其他瘀血证   川芎 、 延胡索 、 五灵脂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   延胡索: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止痛:血滞诸痛   ◇川芎、延胡索:行气,宜血瘀气滞痛证   ◆不同点:   ◇川芎:“血中之气药”,尤宜寒滞 ;“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祛风止痛:性升散   ○“上行头目”,头痛要药: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   ○“旁通经络”,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延胡索:止痛良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各种气血瘀滞疼痛,醋制增效   ◇五灵脂:专入肝经血分,瘀滞疼痛要药   常配蒲黄   ●化瘀止血:瘀滞出血   ●注:○包煎 ○畏人参   郁金 、姜黄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行气止痛:气滞血瘀痛证   ◆不同点:   ◇郁金:行气力强,性寒,宜血热瘀滞   ●清心解郁: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凉血止血:出血证   ○气火上逆,吐血、衄血、倒经   ○热结下焦,尿血、血淋   ●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注:畏丁香   ◇姜黄:祛瘀力强,性温,宜寒凝瘀滞   ●通经止痛:风寒湿痹,尤宜风湿臂痛(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   乳香、 没药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外伤科要药   ●跌打伤痛、疮疡痈肿   ●瘀滞痛证   ◇注:●胃弱慎用 ●生品刺激性强,宜炒去油   ◆不同点:   ◇乳香:善伸筋,兼行气,痹证多用   ◇没药:偏化瘀,血瘀气滞胃痛多用   夏天无 、 枫香脂   ◆共同点:   ◇活血通络止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不同点:   ◇夏天无:祛风除湿   ◇枫香脂:止血、解毒、生肌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   ◇归经:肝,入血分   ◆功效应用:   ◇活血调经(通畅血脉、调经水)   ●妇科经产诸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   ●瘀血痛证、症瘕、跌打损伤、疮疡   ◆运用配伍:   ◇常配疏肝理气药。女子以肝为先天   益母草 、 泽兰   益母草: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调经:瘀血证   ●妇科经产诸证●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疮痈肿毒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宜水瘀互阻   ◆不同点:   ◇益母草:力较强,经产要药(胎前产后)   ●清热解毒:瘾疹   ●附:茺蔚子:果实,兼凉肝明目   ◇泽兰:性较温和,行而不峻   川芎 、 丹参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共同点:活血调经要药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妇科经产诸证   ●心腹疼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   ◆不同点:   ◇丹参:凉血,宜血热瘀滞;祛瘀生新   ●凉血消痈:   ○疮疡○热痹   ●除烦安神:   ○热病神昏   ○心悸失眠   ●注:反藜芦   ◇川芎:又行气,“血中之气药”   尤宜寒凝气滞血瘀   ●祛风止痛:   ○“上行头目”:多种头痛,头痛要药   ○“旁通络脉”:风寒湿痹   红花 、 桃仁   红花:辛,温。心、肝经。   桃仁:苦、甘,平。有小毒。心、肝、大肠经。

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基础知识

193 评论(10)

小淘的萌

执业医师考试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比较难。特别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科目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中医师考试基础科目的复习方法基础阶段的学习建议先掌握基础性的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诊断学基础这六个基础科目。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敲门砖)中医的整体理论和辨证论治都是以中基为根本发展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例如:土是木的所胜,木是土的所不胜。很多考生都绕不过弯儿来?这就需要我们换种思维理解问题。把胜与不胜的问题理解成打的过和打不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啦!木是克土的关系,木打的过土,所以木是土的所不胜(打不过的);反过来,土打不过木,土是木的所胜(能打过的)。中基里面有很多经典的理论是需要我们珍视的,千万不要只讲究速度,不理解含义就跳过。开始能复习多少是多少, 不求高效率,只求保持状态不放松。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比较碎,但是临床诊断的必备本领,所以务必要攻克它。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一是记忆,建议多做对比记忆,找到区别的关键点;二是结合临床的应用。例如:望诊中的望舌苔的变化,患者的胃气不足会出现少苔;患者体内有湿热苔黄腻等。在临床上也要多看多体会。3、中药学中药学是一门神秘的学科,我们都不认识这些药物长相, 学习相对困难!建议自己找到有趣的记忆窍门。例如:凉血止血的药物有,大蓟、小蓟、地榆、侧柏叶、槐花、白茅根、苎麻根,可以联想成:两只大小鱼,侧坏白毛猪。把好几味联想到一起去记忆,减轻自己的负担。关于一些特殊用法的中药,建议大家到药店去看看实物便于理解。例如:旋复花、车前子为什么要包煎?磁石、龙骨为什么要先煎?(补充:旋复花身上有很多细绒毛,喝进嘴里比较涩、咽喉敏感难以下咽;车前子颗粒非常小,容易糊锅产生不良物质,所以包煎;磁石和龙骨属于矿石类,煮的时间过短发挥不了药效,所以要先煎。)4、方剂学(方剂学是经典之作,一定不要因为困难就退后不前)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要先了解方剂的本质,主治和配伍应用要理解透彻,然后再背诵方歌(方歌不是一成不变的,觉得前人总结的不好,可以自己编写适合自己的)。应用于临床,还是方歌最实用。中药和方剂学背诵内容比较多,忘记很正常,这是我们大脑的生理反应。知识是个反复的过程,建议大家给自己制定一份学习计划的表格,有计划的反复背诵,抱着考试之前背上十几遍决心,中药和方剂考试时可谓所向披靡。5、针灸学(针灸学建议大家一定要边动手边脑)针灸是实操很强的科目,穴位的具体定位一定要掌握。可以先按照经络来学习,理解每条经络的走行,再在经络上记忆穴位。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多动手在自己或者模型上画经点穴,在脑子里默背、复述。6、诊断学基础诊断学基础对于中医的考生相对难一些。临床的考生常常使用,相对容易些。建议学习诊断学基础的时候多看视频,明白各个指标的意义,多看看化验单,心电图、胸片,对应临床上的疾病结合记忆。

324 评论(9)

相关问答

  • 中药师基础知识试题

    四大经典著作

    尛嘴亂吃 评论(5) 2025-07-29
  • 中药师基础知识试卷

    初级药师考试试题题型:一、单选题由1个题干和5个选项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其余均为干扰选项。二、共用题干单选题题干为一个病例摘要,并

    Lindahellokitty 评论(1) 2025-07-29
  • 中药师考试书基础知识

    药学职称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各个科目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如下:  初级药士  基础知识:生理学、

    向着好吃奔跑 评论(2) 2025-07-29
  • 基础知识中药师

    初级中药师考试试卷全国统一。初级中药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初级中药师考试

    宅基腐闹不住 评论(3) 2025-07-27
  • 中药师基础知识考试

    初级中药师考试试卷全国统一。初级中药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初级中药师考试

    多多吃多多评价 评论(2)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