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1

春雨蒙蒙a2015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执业医师止血疾病视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壹贰叁肆4321

已采纳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含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治瘀血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温   ◇归经:心、肝,入血分   ◆功效应用:   ◇活血化瘀:瘀血证(内、妇、儿、外、伤)   ◇分类:   ●活血止痛:瘀滞痛证   ●活血调经:妇科经产诸证   ●活血疗伤:跌打伤痛   ●破血消症:症瘕积聚   ◇兼治病证:   ●中风不遂   ●风湿痹证   ●瘀滞出血   ●疮疡肿痛   ◆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随证配伍。常配理气药   ◇寒凝血瘀:配温里药   ◇热瘀互结:配清热药   ◇痰湿阻滞:配化痰除湿药   ◇风湿痹阻:配祛风湿药   ◇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久瘀致虚、因虚而瘀:配补益药   ◆使用注意   ◇易耗血动血   ◇忌用:月经量多、出血无瘀滞   ◇慎用、忌用:孕妇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   ◇入血分,又入气分   ◆功效应用:   ◇活血、止痛、行气:   ●气血瘀滞痛证: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跌打伤痛   ●其他瘀血证   川芎 、 延胡索 、 五灵脂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   延胡索: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止痛:血滞诸痛   ◇川芎、延胡索:行气,宜血瘀气滞痛证   ◆不同点:   ◇川芎:“血中之气药”,尤宜寒滞 ;“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祛风止痛:性升散   ○“上行头目”,头痛要药: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   ○“旁通经络”,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延胡索:止痛良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各种气血瘀滞疼痛,醋制增效   ◇五灵脂:专入肝经血分,瘀滞疼痛要药   常配蒲黄   ●化瘀止血:瘀滞出血   ●注:○包煎 ○畏人参   郁金 、姜黄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行气止痛:气滞血瘀痛证   ◆不同点:   ◇郁金:行气力强,性寒,宜血热瘀滞   ●清心解郁: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凉血止血:出血证   ○气火上逆,吐血、衄血、倒经   ○热结下焦,尿血、血淋   ●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注:畏丁香   ◇姜黄:祛瘀力强,性温,宜寒凝瘀滞   ●通经止痛:风寒湿痹,尤宜风湿臂痛(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   乳香、 没药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外伤科要药   ●跌打伤痛、疮疡痈肿   ●瘀滞痛证   ◇注:●胃弱慎用 ●生品刺激性强,宜炒去油   ◆不同点:   ◇乳香:善伸筋,兼行气,痹证多用   ◇没药:偏化瘀,血瘀气滞胃痛多用   夏天无 、 枫香脂   ◆共同点:   ◇活血通络止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不同点:   ◇夏天无:祛风除湿   ◇枫香脂:止血、解毒、生肌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   ◇归经:肝,入血分   ◆功效应用:   ◇活血调经(通畅血脉、调经水)   ●妇科经产诸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   ●瘀血痛证、症瘕、跌打损伤、疮疡   ◆运用配伍:   ◇常配疏肝理气药。女子以肝为先天   益母草 、 泽兰   益母草: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调经:瘀血证   ●妇科经产诸证●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疮痈肿毒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宜水瘀互阻   ◆不同点:   ◇益母草:力较强,经产要药(胎前产后)   ●清热解毒:瘾疹   ●附:茺蔚子:果实,兼凉肝明目   ◇泽兰:性较温和,行而不峻   川芎 、 丹参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共同点:活血调经要药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妇科经产诸证   ●心腹疼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   ◆不同点:   ◇丹参:凉血,宜血热瘀滞;祛瘀生新   ●凉血消痈:   ○疮疡○热痹   ●除烦安神:   ○热病神昏   ○心悸失眠   ●注:反藜芦   ◇川芎:又行气,“血中之气药”   尤宜寒凝气滞血瘀   ●祛风止痛:   ○“上行头目”:多种头痛,头痛要药   ○“旁通络脉”:风寒湿痹   红花 、 桃仁   红花:辛,温。心、肝经。   桃仁:苦、甘,平。有小毒。心、肝、大肠经。

执业医师止血疾病视频

227 评论(9)

風雨飘零

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考试各科分数比例简介:第一单元:中医基础27分;中诊23分;中药30;方剂30;针灸30;法规10.第二单元:西医诊断50;药理学40;传染病50;医学伦理10.第三单元:内科150.第四单元:妇科50;外科50;儿科50.中医医师资格证考试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中医基础40分左右;中药40;方剂40;中诊30.第二单元:西医内科50;西医诊断35;医学伦理15;传染病35;卫生法规15.第三单元:中医内科80;针灸70.第四单元:中医外科60;中医妇科50;中医儿科40.扩展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内容如下: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第十条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第十一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执业医师考试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医学考试网-医师资格考试简介

259 评论(11)

馋死宝宝啦

综合笔试考试各科分数比例简介:第一单元:中医基础27分;中诊23分;中药30;方剂30;针灸30;法规10.第二单元:西医诊断50;药理学40;传染病50;医学伦理10.第三单元:内科150.第四单元:妇科50;外科50;儿科50.中医医师资格证考试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中医基础40分左右;中药40;方剂40;中诊30.第二单元:西医内科50;西医诊断35;医学伦理15;传染病35;卫生法规15.第三单元:中医内科80;针灸70.第四单元:中医外科60;中医妇科50;中医儿科40.临床执业医师四部分考试的侧重点:第一天上午:法规、预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的小部分内容第一天下午:按考题的出现的顺序所考察的课程内容依次为生理学、病理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内科、外科第二天上午:以内科和外科的考题为主,含有少量精神病学和药理学方面的题第二天下午:考察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的题

296 评论(9)

猫妖梦懿

执业医师考试四个单元分别考病史采集、口腔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急救技术、临床答辩、基本操作技能,各科占比分别为10%、5%、80%、5%。其中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中医临床技术操作、体格检查及西医临床技术操作。临床答辩包括中医临床问题答辩、西医临床问题答辩(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病史采集考试方法采用计算机阅题,口述作答。医德医风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的考试方法采用多媒体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根据试题要求进行作答。口腔基本操作技能考试方法由考生在口腔专用模型、自带的离体磨牙上现场操作(未带离体磨牙的考生不能参加考试),或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基本急救技术考试方法由考生对模拟人操作或2名考生互相操作。

30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