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

喵喵:小妹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助理中医师望舌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叫我开森果

已采纳
回答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望诊看脸色、观舌苔。中医认为,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望诊就是观察患者形体、面色、舌体、舌苔等等,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按照中医“五色诊”的原理,青色主肝病,赤色主心病,黄色主脾病,白色主肺病,黑色主肾病,如果面色出现这五种情况,就可能是脏腑出了问题。由于五脏之脉皆络于舌,所以通过舌诊也能看出脏腑的变化。正常状态下,舌质应该是淡红色,如果发白就是气血亏虚,发红则为热盛伤阴。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润,如果舌苔发白则为寒证;舌苔发黄属热证。闻诊听声音、闻气味。闻诊是对患者发出的声音,和各种气味来推断疾病。通过诊察患者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呼吸、喷嚏、肠呜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至于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根据气味的不同,可以分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大多都是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大多都是虚寒证。问诊问生活、问症状。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问诊要问的内容很多,明代的张景岳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因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的人,即使是同样的疾病,也可能有不一样的治疗方法。所以在治疗之前,还要问清楚病人的居住内外环境、气候、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等情况。切诊诊脉象、按胸腹切诊是指接触诊察,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中医认为,脉为血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果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触诊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触摸按压,尤其是胸腹部分,以分辨病症。通过患者对按压的反应,比如疼痛、喜按、拒按等,还可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更多21条

助理中医师望舌

275 评论(8)

幸福的考拉721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简称“四诊” 。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叫望诊;凭听觉和嗅觉以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体的变化属于闻诊;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叫问诊;切按病人脉搏和按抚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它部位叫切诊。扩展资料:望闻问切是扁鹊所发明,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扁鹊不仅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运用针灸、按摩、熨贴、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多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可以说,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闻问切

318 评论(11)

爱上大碴粥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6�1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头又有细分,在眼睛里面还具体分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问题,比如近视、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很多通过养肝治好近视的(这在西医是基本不能治疗的)。眼白对应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红了,则说明心火热了,引起眼白的毛细血管发炎充血。舌头边沿反应的是心脏问题,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舌苔则反映的是脾胃的问题,舌苔黄,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说明脾胃寒了,要养胃养脾。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真正的中医只问大小二便(性状、次数等),不会问什么病,问什么病的基本只配做大夫(西医医生),不配叫中医。 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特别要理解中医问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辨证,不同于西医学的完全辨病。如问寒热,要问清是恶寒发热及寒热的轻重主次,还是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发热是壮热还是潮热、身热不扬等,以辨病位、病性。问疼痛要问清是胀痛、走窜痛、刺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及拒按、喜按等。以辨寒热气血虚实,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30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