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44

愿无悲喜2015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中医医师执业吧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佐必林家具2013

已采纳
包含。因为第二点在诊所,社区卫生站这样的基层机构,中医可以从事的项目比较多。如果在二级三级中医医院注册可以注册成针灸推拿专业,但这样自己把自己的执业范围限制住了。将来想变更注册的时候非常麻烦。所以注册的时候一定不要选三四五六。

中医医师执业吧

91 评论(12)

最爱黄冕

执业医师考试是分专业的,都看楼主是学哪个专业的。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时间一般在6-7月份,医师资格医学综合笔试考试时间一般在9-10月份。

346 评论(11)

flower99sunny

简单回答:不可以,只能考中医执业医师。

191 评论(9)

瞳言無忌

医生没有提及的康复保健专业 第九条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实践的指导下,医师,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医学程度至少两年的高等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预防,整整五年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十条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学士学位或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执业医师,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指导下,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11建模后的三年方法研究传统医学或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医药专业知识,以确定在或以上县级卫生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医疗保健,预防,保健机构??资格的行政部门人民政府和建议。你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应当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医师资格考试,以满足考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 。 。 。

332 评论(9)

Lookiamycm

可以的

141 评论(9)

pollyshen206

执医需要准备的资料:一套中医执业医师复习大纲(包括操作和笔试)、 一套真题卷、历年操作真题、一些相关的操作视频执医分为执医技能考试和执医笔试,考过了技能考试才能进入下一轮笔试,如果执医技能考试或者执医笔试其中一项没有通过,那就意味着要明年重新再来了。一、执医技能考试(满分100分,60分及格)技能考试分为三站,第一站为病案分析,第二站为临床操作,第三站为临床答辩:(1)第一站为病案分析,分为两大题,这两个题为40分,占的比重很大。一题是考内科的病案,另一题考外、妇、儿的病案,考试需答出病名、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等。这里辨病正确最为关键,因为如果辨病错误的话,接下来就全错了。需要先把操作书上的各个病的证型和方药熟记,然后再配合做一些病案题进行加强巩固。特别是反复出现的一些病的证型一定要注意总结,考到的可能性很大。这题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也比较重要,这里需要到上学吧中医执业医师题库刷真题,需要拿到30分左右,才能在后面比较顺利的通过。(2)第二站为临床操作,分四个项目,中医操作第一个是考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把书上的操作要领记熟,考试时能表达出来即可,比较容易过关。第二个是考针灸方面的,包括穴位的定位和操作方法,穴位的定位需要花时间熟记。体格检查和西医操作比较难,需要看视频,且要看书上的要领。体格检查内容比较多,不好把握。但西医操作就是考书上那几个重点操作,要多看几遍视频,并看书记住操作步骤,比较容易过关。最后强调,操作有些容易忽视的细节要注意,不然很容易出错。这一站需拿到20分左右。(3)第三站为临床答辩,分为四个项目,第一个问诊为送分题,只需背一个问诊模版,就可得10分。第二题为中医的问题,需要多看书,针灸方面的考得比较多。第三题为双重诊断,根据一个病案,辨别出中医、西医病名,这个要靠运气了,抽到难的比较难辨别出来。第四题考的是实验室检查,这个难度比较大,不过还好分值不大。这一站至少要拿到15分左右,还是蛮好得分的。

85 评论(12)

panying106

考试复习顺序建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各单元的重点和分值比例每年考试单元科目会有变动,以2020年的各单元科目为例:第一单元: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卫生法规、中医经典第二单元:内科学、诊断学基础、方剂学、中医经典、伦理学、传染病第三单元: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经典第四单元: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可以借助阿虎医考的视频课程,效率高一点各科目的分值比例大致如下:中医基础理论(7%)中医诊断学(5%)中药学(7%)中医经典(5)方剂学(5%)内科学(5%)诊断学基础(5%)医学伦理学(5%)中医内科学(15%)针灸学(10%)中医外科学(5%)中医妇科学(5%)中医儿科学(5%)传染病学(4%)卫生法规(5%)

22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