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黄条条猫
情流感920
深圳医疗卫生改革再有新举措。记者日前从深圳市卫生计生委获悉,本月广东省卫计委已批复同意深圳市卫计委提出的推动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完善契约管理和诚信执业制度、加强行业自我管理的措施,未来,在全面放开医师执业地点限制和健全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新制度上,深圳将在广东省内先行先试。 放开医师执业地点限制 据悉,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自2015年7月1日起,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床、口腔、中医、公共卫生类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以及取得深圳市核发的《港澳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或《台湾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且上述证书在执业有效期内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永久居民),可以在全市所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以下简称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实现“统一注册,全市通用”。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中规定的管辖范围以及注册条件,为医师办理注册。 此外,多点执业变行政审批为契约管理也是亮点之一。市卫计委表示,深圳市拟全面放开所有医师的多点执业,主要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深圳市的改革是综合配套改革,卫生行政部门放开医师多点执业限制后,将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与医师的契约关系,将医师能否多点执业的事务交由医疗机构与医师协商确定。即医师与医疗机构通过聘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医师的业务工作范围、工作时间安排、医疗责任等事项。另一方面,深圳已经全面实施了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所有应届毕业生必须参加1~3年培训后,方可签订聘用合同。医生的整体素质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点执业的范围上,含执业助理医师。市卫计委表示,当前深圳推动全科医学、家庭医生服务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以及公共卫生医师团队合作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一些低年资的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医师,需要放宽中级以上职称以及对公共卫生医师的执业限制。 “团队式服务是将来医师执业方式改革的新模式之一,由高、中、低年资医生组成诊疗小组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促进诊疗小组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合理流动,也需要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立医师执业管理系统 除了在门槛上有所突破外,在医师注册方式上,深圳也有所创新。《通知》提出,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可以在全市所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实现“统一注册,全市通用”。而在未来,深圳通过推动区域注册,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简化注册手续。 据悉,未来医师申请执业注册时,必须申报第一执业地点,并获得拟申报第一执业地点的同意。第一执业地点为医师与其建立人事(劳动)聘用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师与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人事或劳动聘用关系的,应指定其中一个作为第一执业地点。 此外,医师取得执业注册证书后并与第一执业地点协商一致、履行报备手续后,可以选择在第一执业地点以外的本市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在第一执业地点以外的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执业类别应当与第一执业地点一致,执业范围涉及的专业应当与第一执业地点的二级诊疗科目相同;经全科医师培训合格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在执业类别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注册全科医学专业;医师变更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以及变更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应当按照《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变更后原多点执业报备记录同时注销。 在管理方式上,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开发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医师执业管理系统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系统、深圳市行政审批监察系统相衔接的“深圳市医师执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注册信息申报、多点执业报备、医师信息查询等服务。医师通过执业管理系统向审批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注册,以及通过该系统向该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一执业地点办理多点执业报备手续,不得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一执业地点隐瞒多点执业的情况。 与此同时,对于异地注册但来深参加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医疗任务,以及现场紧急救治、技术指导、医疗协作、会诊、进修、对口支援的,不纳入深圳市医师执业注册和执业地点报备范围,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其医疗执业行为进行管理。外国医师来深执业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规定执行。
雯浩天使
看着迟迟无法顺利推动的多点执业,盘仲莹有些着急。 “我们的医改不仅要眼睛向内,还要有一定的余光向外。”以国际医疗旅游为例,盘仲莹告诉记者,去年这个市场就有八九百亿美元的消费量,明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上千亿美元。但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中国却无法分一杯羹,是彻底的支付方。 盘仲莹告诉记者,现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在盯着中国消费者,到泰国做体检、到马来西亚做健康保健、到韩国做医疗美容,都已经在逐渐形成风潮。而我国的高端医疗市场却一直无法真正放开。 “高端、优质的医疗人才被牢牢地锁在公立医院,这部分人不释放出来,怎么能够形成高端医疗市场,怎么留住中国自己的高端医疗需求,甚至吸引外国的医疗需求?”盘仲莹说,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待医师多点执业,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事情。 在盘仲莹看来,多点执业不仅影响着优质医疗服务的释放,还影响着我国医生的执业素养。 “在过去,做临床要耐得住寂寞,但现在,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经得起贫困。”盘仲莹说,我国很多医生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不开大处方对不起自己,开大处方对不起患者。如果多点执业能够顺利推开,医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光明正大地提高收入,他们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声誉,他才能够获得更多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青睐,才能够获得更优厚的报酬。 但现在,公立医院院长的态度是:以医生的身份很欢迎,如果以医疗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则不得不考虑队伍的稳定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也一直在关注公立医院的改革。在他看来,医师多点执业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改革的一个阻力。 “这么多年来,医生一直被医院视为自己的资产,现在要求公立医院改变思路,为医生提供开展医疗活动的平台,而不是约束医生,这是强有力的挑战。”刘国恩说,过去几十年,医生都是机构人,现在要把他们变成社会人、职业人,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现在的管理者不愿冒这个风险。 就在今年4月,刘国恩在宁夏参加一个会议,很多有名的医疗专家在场,但即使是这些有名的专家也对多点执业质疑良多。很多医生现在还想象不出多点执业究竟是什么样子。 “他们说,医生变成社会人,怎么界定工作关系?社会保障怎么协调?”刘国恩说,还有院长担心,开展多点执业,自己医院的有名医生都跑出去执业,自己的医院岂不是就没有专家了。 在刘国恩看来,这些疑问的产生都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多点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根本在于将医生资源释放出来,以调和医患供求之间的不平衡。 “为什么人们不论大病小病都要去大医院?并不是因为一个小感冒也要找院士看病,而是大家知道大医院有专家带出来的团队,出了问题会有这个专家来解决。”刘国恩说,如果这些专家能够走到社区,把自己的品牌、队伍带到社区,人们为什么还要一个小病也要跑到大医院?以往大医院医生的优质服务一直没有被发挥出来,多点执业将会充分发挥这种优质服务。 刘国恩告诉记者,医生不仅可以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活动,甚至也可以自己组建诊所,国外的医生收入高,并不是因为所在医院给予的报酬高,更多的是自己创办诊所获得的收入。 “多点执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变革,很多人担心,如果变革失败会怎样。”刘国恩说,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所有好的医生都在公立医院,如果多点执业改革失败,最差的状况也就是现在的状况,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刘国恩曾对昆明的医师多点执业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同级医院之间的多点执业仅占30%,绝大部分医生都是从上一级的医院走向下一级的医院。在他看来,这正是医改所追求的方向。
优质医学类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