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3

密室娱乐小伙伴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头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天小懒猫er

已采纳
疼痛   一、头痛   头痛通常是指头颅内、外各种性质的疼痛。   头痛的特点   (1)头痛发生的缓急:急起的头痛,特别是第一次发生的剧烈头痛,原因常为器质性,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中暑、三叉神经痛、急性青光眼、急性脑血管疾病、牙原性头痛等。急性头痛伴有意识障碍与呕吐者,青壮年应注意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人多注意脑出血。慢性头痛进行性加剧并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不伴颅内高压症的慢性头痛,以肌收缩性头痛与鼻原性头痛为多见。慢性复发性头痛是偏头痛的特征之一。   (2)头痛的部位:颅内或全身急性感染所致的.头痛多为全头痛,呈弥散性,较少放射,随感染的缓解而好转。伴颈部剧烈疼痛和脑膜刺激征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侧性头痛见于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与脑神经痛。颅外病变(眼、鼻、耳、牙原性头痛)为浅在性头痛,位于刺激点或受累神经分布的区域内。颅内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常较弥散与深在,其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符合,但疼痛多向病灶侧的外面放射。   (3)头痛的性质:血管性头痛多为胀痛、搏动性痛。脑神经痛多为电击样、烧灼样或刺痛性质。肌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颅内高压性头痛多属深在性,呈胀痛、钻痛、牵拉痛、转动性痛等。神经官能性头痛性质不一、部位不定,或弥漫全头部。   (4)头痛的程度:头痛的程度和病情轻重之间通常无平行的关系,而可能与患者对痛觉的敏感性有关。一般以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脑膜刺激所致的头痛最为剧烈。有时神经官能性头痛也可相当剧烈。眼原性、鼻原性、牙原性头痛多为中度。脑肿瘤的头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可能为轻度或中度。   (5)头痛发生时间与规律: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常在晨间加剧,与睡眠后颅内压相对增高有关。高血压性头痛也常于晨间较剧,其后逐渐减轻。由于睡眠中鼻窦内脓液积蓄,副鼻窦炎可出现有规律的晨间头痛。丛集性头痛往往于夜间发作。眼原性头痛在长时间阅读后发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持续数秒至1~2min,骤发骤止。偏头痛的特点是头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多于上午发生,持续数小时至1~2日。脑肿瘤所致头痛通常为慢性进行性,早期可有或长或短的缓解期。脑外伤性头痛有明显的发病日期。神经官能性头痛以病程长、明显的波动性与易变性为特点。   (6)激发、加重或缓解头痛的因素:对提示诊断常有帮助。如摇头、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颅内压增高的动作,常使脑肿瘤与脑膜炎的头痛加剧。神经官能性头痛因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诱发或加重。丛集性头痛因取直立位而减轻;腰椎穿刺后的头痛则因直立位而加重。颈肌急性炎症时的头痛因颈部运动而加重;而与职业有关的颈肌过度紧张所致头痛则在颈部活动后减轻。组胺试验可诱发丛集性头痛;而麦角胺可使偏头痛缓解。   头痛的伴随症状   (1)伴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与头痛同时出现者,常为急性感染、中暑等;急性头痛后出现体温升高,可见于脑出血、某些急性中毒、颅脑外伤等。   (2)伴剧烈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如脑膜炎、脑炎、脑瘤等;偏头痛在呕吐后头痛明显减轻。   (3)伴剧烈眩晕:见于小脑肿瘤、小脑脑桥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型偏头痛等。   (4)伴神经精神症状:急性头痛可见于颅内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慢性进行性头痛须注意脑肿瘤。慢性进行性头痛如突然加剧,神志逐渐模糊,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危险。   (5)伴视力障碍:多为眼原性(如青光眼)和某些脑肿瘤。短暂的视力减退可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或偏头痛发作开始之时,偏头痛发作开始时可有闪光、暗点、偏盲等先兆。   (6)伴癫痫发作: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寄生虫囊肿、脑肿瘤等。   (7)伴神经官能症症状:见于神经官能性头痛。   二、胸痛   胸痛主要由于胸部(包括胸壁)疾病所引起,有时腹腔疾病也可引起胸痛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或剑突下。   三、腹痛   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系由腹部或腹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可为急性或慢性。   腹痛的部位: 腹痛的部位常为病变的部位。如胃痛位于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阑尾炎疼痛常位于McBurney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急性盆腔炎症、结肠绞痛常位于下腹部;膀胱痛位于耻骨上部。但某些疾病如早期急性阑尾炎、肺炎球菌肺炎、心肌梗死等则不尽然。也有疼痛可为广泛性与不定位性,如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粘连、血卟啉病、结缔组织病所致的腹痛。   腹痛的性质与程度: 消化性溃疡常呈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刺痛或灼痛,如突然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能系并发急性穿孔;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安;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脊髓痨胃肠危象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绞痛;肝癌疼痛多呈进行性加剧;肠寄生虫病多呈发作性隐痛或绞痛;结肠病变常呈阵发性痉挛性痛,排便后常缓解;直肠病变常伴里急后重;慢性肝炎因包膜牵张常表现为肝区胀痛;幽门梗阻时上腹痛于呕吐后减轻或缓解。    发热   概念:若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则称为发热。   发热的临床分度:   低热: 37.4~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超高热: 4l℃以上。   超高热: 4l℃以上。   发热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并干燥无汗、疲乏不适、肌肉痛等症状   2 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心率加快,可有出汗   3.体温下降期。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如最低时低于正常水平则称为消耗热)。可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患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持续1日乃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6)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斯菌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头痛

86 评论(10)

宁静雨城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足少阴肾经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 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循行方向:足──腹   起止穴:涌泉──俞府   联系脏腑器官:肾、膀胱、肝、肺、心、喉、舌根。    腧 穴   涌泉(KI1) 井穴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   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① 昏迷、晕厥、癫痫、小儿惊风。   ②头痛、头晕、目 眩 、失音。③小便不利、便秘。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太溪(KI3) 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 腱 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②气喘、咳血。   ③齿痛、耳鸣、耳聋。④失眠。⑤腰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照海(KI6)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咽干、咽痛。②痫证夜发、失眠、嗜睡。③小便不利、   小便频数、便秘。④月经不调、阴挺、带下。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复溜(KI7)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 腱 的前方。   [主治]①水肿。②盗汗、热病汗不出。③腹胀肠鸣、泄泻。   ④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6~1寸;可灸。 ;

253 评论(8)

雨中之苇

针灸取穴操作样题 样题一:简述“合谷”穴的定位、主治与操作。 参考答案: 1、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定穴。 2、主治: (1)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Z斜等。 (2)外感病证,如发热恶寒等。 (3)妇产科病证,如经闭、滞产等。 3、操作:孕妇不宜针刺。 样题二:简述“胃俞”穴的定位、主治与操作。 参考答案: 1、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主治:胃腑疾患,如胃脘痛、呕吐、腹胀等。 3、操作:斜刺0.5~0.8寸 样题三:简述“十宣”穴的定位、主治与操作 参考答案: 1、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2、主治: (1)神志病,如昏迷、癫痫等; (2)实热证,如高热,咽喉肿痛等; (3)手指麻木。 3、刺灸法:浅刺0.1~0.2寸(主治病症1与2); 点刺出血(主治病症3) 样题四:简述“下关”穴的定位、主治与操作。 参考答案: 1、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2、主治: (1)面口病证,如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等。 (2)耳疾,如耳鸣耳聋等。 3、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三)常见急症针灸技术应用样题 样题一:高热的针灸技术应用 参考答案: 1、治法: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2、主穴: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3、操作:毫针泻法; 大椎穴刺络拔罐法; 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样题二:抽搐的针灸技术应用 参考答案: 1、治法:醒脑开窍,熄风止痉。以督脉及手足厥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水沟 内关 合谷 太冲 3、配穴: (1)发热:加大椎 曲池 (2)神昏:加十宣 涌泉 (3)痰盛:加阴陵泉 丰隆 (4)血虚:加血海 足三里 4、操作:毫针泻法 样题三:心绞痛的针灸技术应用 参考答案: 1、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 阴郄 膻中 3、配穴:气滞血瘀者,配血海 太冲 4、操作:毫针泻法 (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样题 样题一:晕针的处理 参考答案: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2、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给饮温开水或糖水。 3、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 素髎 内关 足三里 灸百会 关元 气海等穴。 4、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它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样题二:滞针的处理 参考答案: 1、若因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1)稍延长留针时间; (2)或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 (3)或在滞针腧穴附近再针刺一针。 2、若为行针不当或单向捻转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这题材是我考试过.今5月份已考中.

22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