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56

镜SHOW公主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中药师平均寿命多少岁啊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milejune521

已采纳
这和中医没有决定性的关系。人类整体寿命的长短与中医没啥关系,而是和自身进化程度,身体技能完善程度有关,随着人类进化的不断加深,自身进化自然会越来越好。

中药师平均寿命多少岁啊

243 评论(9)

青烟缭绕

以前的皇帝生活不节制吃喝玩乐的,在好的医术也保不了长命百岁,再加上以前的人迷信只知道吃了药能长命百岁,殊不知是药三分毒,吃药也能吃死人的

174 评论(14)

dreamjennie

张仲景,虽然医术高明,但是在当时的饥荒年代,瘟疫大流行的年代,人的饮食和温饱都存在问题,在那个时候,人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能五六十岁,在他当时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长寿了。

113 评论(11)

勿忘归途

据相关数据统计,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一般为40多岁,活过50岁以上的人相对来说还是不多的。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多,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古人的平均寿命为何不高。古代社会环境和寿命古人的生活环境大家都知道的,一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脏、乱、差是少不了的。现在人为什么能活70岁以上这和现在社会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古人生活的环境是没有干净的水源,良好的住宅环境,还有健康的卫生习惯的。对于古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首先要生存下去,其他都是次要的。所以普通老百姓即使知道脏水不能喝,喝了要生病,他为了生存也是没有办法,必须得喝。没有好的住宅,冬天冷,夏天冷,雨天会漏雨也会住下去的,最多请人来偶尔的修补一下,更不要说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了。水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比较珍贵的,特别是北方缺水长期干旱的地区,根本没有多余的水来洁净自己的身体。曾经听老一辈的人说过这么一件事,古代的西北黄土高原那里的人家,一辈子只洗三次。那三次呢?出生的时候一次,结婚的时候一次,去世的时候一次。由上面我就可以看出古人在当时是没有那样的健康条件的,生存是第一重要的。古代中医和寿命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已经学了,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有名的医生,治疗过很多的疑难病症,写过很多的医学著作。可以说古人大部分的疾病看中医师能够治疗的,那为何还是寿命不长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病治疗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钱,这么多的钱有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承受的,有些中药的价格还很贵,如:人参、燕窝、虎胆等等。老百姓碰到小毛病还能勉强治一治,要是遇上大病那只能听天由命了。或者为了治病倾家荡产都是很常见的情况。一般能请得起医生的大部分都是有钱人,他们为自己的健康是舍得花钱的。一般老百姓生病了,小毛病就是直接自己忍着,实在不行再去看医生,大毛病那更是不用说了,很难真正治好的。特别是治疑难病症,一般医生是治不了的,治疗只能请名医,那更不是小民能负担的起的。所以即使有中医,人们想治,却没有钱,治不了。综上所述,古代有中医也没有办法提高大部分人的健康水平,最终导致古人的平均寿命依旧不高,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159 评论(12)

微凉菇凉

中医这么厉害,唐朝人均寿命才27岁,清朝皇室平均才39岁的原因是:1.医疗条件差。虽然中医历史悠久,但是古代的医疗条件与现代相比是很差的,这导致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受到阻碍。2.时代动荡,战事不休。唐朝后期与清朝都是处于动荡不安中,战争导致很多人颠沛流离甚至丧命。3.生产力低下。古代缺乏生产技术,生产力低下,不能带来充足的粮食等物质需求。以上就是主要的原因,虽然中医厉害,但是还是有很多其他因素来限制古代人寿命的。

291 评论(11)

食客小冬

中医不可靠很多国人认为中华民族繁衍至今得益于中医庇护,动辄就提“若无中医,中华民族不会走到今天”,然而这却是错误的认识。经过数千年努力,西方传统医学逐渐发展成现代医学,手术的发展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人类死亡率、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20世纪抗生素发明后,发达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70岁左右。人类的繁衍不是任何医学的成就,而是生物的本能和进化的结果。数万年前,人类到达中国这片土地开始世世代代繁衍。在人类从非洲开始向全球迁徙的约20万年中,各民族都还没有产生医学。即便是最悠久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医学也不过只有5000年历史。中华民族直至距今2000年左右才出现了医学的萌芽,可见,中华民族和其它民族一样,并非依赖医学才得以繁衍的。疾病在中国人死因构成中占有大部分比例,而在对抗疾病的努力中,中医并没有做出贡献。在现代医学产生和发展前,各种传染性疾病肆虐,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健康。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瘟疫爆发并肆虐于中国。爆发频率为有史以来罕见,最凶险的状态持续了10余年之久。《五行志注引》云:“民多病死,死有灭户,人人恐惧,朝廷心焦,以为至忧。”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捻(年),其死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连医圣家族都是这样的惨状,由此导致的民不聊生和社会动荡也是汉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此后直至民国时期,传染病反复在中国爆发流行,在20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医对瘟疫一直束手无策。据历史资料记载及学者考证,中国人在自然衰老死亡前,因疾病过早死亡导致的平均寿命长期低下。中国人历代平均寿命为:夏商时期低于18岁、周秦约为20岁、两汉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据金陵大学1929-1931年的调查资料,部分农村人口死亡率为28‰,婴儿死亡率为156‰,平均寿命为34-35岁;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44-1949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为201‰,平均寿命为39岁左右。汇总数据后一般认为,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约为20-25‰,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左右,平均寿命不到40岁,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而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死亡率较高并非因为战争和饥荒,统计学资料表明:疾病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据哈尔滨医科大学赵锦辉查阅的“关东州地区”生命统计资料,该地区1918年因疾病(以传染病为主)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以上,1938年这一数据也超过80%,婴儿死亡率平均超过150‰,其它地区的统计资料也证明了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所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是因中医对传染病病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基本上一无所知。秦朝之前,中医认为传染病是鬼神作祟,多以傩(驱鬼的仪式)来应对;到汉朝,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认为瘟疫是因气候不正产生瘴气所致,提出了“六气致病说”,即阴、阳、风、雨、晦、明,把病因归结为气候的变化;宋代以后又产生了胎毒之说,认为传染病的病因是胎毒。古人不知道致病微生物才是传染病的病因,所以古人只能对传染病进行猜测和想象。直到今天,中医都没有认识到微生物,不知道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染途径。中医对天花的防治就是一个例子。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法预防天花取得了明显效果,1805年,牛痘法自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受认可;而中医界宣扬天花“源自胎毒”,以阴阳五行等加以解释,称牛痘法是将胎毒引出。部分中医药从业者毁谤牛痘法恐吓民众,甚至故意散布“种牛痘必得天花”的谎言,阻碍牛痘法推广,导致大量民众放弃种牛痘而染天花死亡, 此后长达150年的时间里天花一直存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才统一采取了牛痘法,仅用10年时间就消灭了国内的天花病例。但1963-1964年因中医接种人痘,天花在山西、内蒙古再次爆发,直至1966年才最终消灭。中医也没有降低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数千年来中医都认为因生育所致的疾病是由于“风”的缘故,以至于今天还有坐月子紧闭门窗等陋习。中国自1950年开始推广以消毒灭菌为主要原则的新法接生后,生育危险终于得到解除——产褥热发病率急剧降低,产妇死亡率下降;新生儿因感染导致的死亡减少,死亡率从200‰逐年下降,1958年为80.8‰,70年代为47‰,80年代为34‰,2005年为19‰。中国人生命质量的迅速改善完全是科学带来的福祉,政府面对严峻的局面采取了坚决的科学措施,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中国人死亡率连年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显著增长,1957年达57岁,1973年为63.6岁,1981年为67.90岁,2005年达73岁。在事实面前,中医退守到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领域,对急性传染病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无数事实表明,中医不是中华民族繁衍至今的必要因素,中医也没有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直到现代医学取代中医之后,中华民族的生命质量才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

333 评论(11)

yellowmoon27

张仲景是东汉人,在那个年代,平均年龄都不高,六十五岁在那时候已经是高寿了,而且生死人是不能掌握的,即使是医圣也很难改变。

12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