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1

空气精灵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2018西医执业医师科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菜阿姨

已采纳
医学综合笔试的内容和形式以卫生部医学资格考试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医学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内容:1、基础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法规、预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2、专业综合:症状体征、疾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儿科、传染病、性传染病。3、综合治疗: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水肿、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黄疸、淋巴结病、紫绀、头痛、意识障碍、惊厥、吐血、便血、紫癜、面色苍白、乏力、进食障碍。4、吞咽困难、晕厥、心脏杂音,心悸、甲状腺肿、肝肿大、脾肿大、腹水、腹部肿块、瘫痪、精神障碍、颈肩痛、关节痛、腰腿痛、阴道异常出血、血尿。

2018西医执业医师科目

164 评论(13)

山里吃吃

主要考试以下几个科目。一、基础医学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二、医学人文综合(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三、临床医学综合(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四、预防医学综合(预防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大多数人考的是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证。

89 评论(9)

小英子0113

科目顺序:上午:法规、预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的小部分内容。下午:海天翳考提醒按考题的出现的顺序所考察的课程内容依次为生理学、病理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内科、外科。上午:以内科和外科的考题为主,含有少量精神病学和药理学方面的题。下午:考察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的题。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它通过考试方法取得。考试由国家定期举行,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时间。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执业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

211 评论(13)

kobe紫米

引用小夜曲0的回答:你好,学院校医学考研初试皆为统考,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一、西医综合(包括生理、病理、生物化学、诊断、内科、外科共六门),政治英语各100分,西综300分(其中生理20%,病理生化各15%,内科加诊断30%,外科20%)。医学类国家线总分在280-300之间,单科英语政治40上下,西综120左右。

94 评论(9)

小宇巴波比

你好,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统一命题,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国家一级的具体考试业务工作。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采用三站式考试的方式。考区、考点按照《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方案》的要求设立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考生在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依次通过“三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内完成全部考站的测试。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8月26、27日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00题。更多信息,可关注我方网站。

115 评论(10)

五月mother

1、中医医学综合科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2、中西医结合医学综合科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药理、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

12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