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3

黑犬黑犬97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中医执业医师必背诊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常陆院尼美

已采纳
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   【概说】   一、 概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   1、“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并对其病因、病位有所论述   2、唐宋以前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   3、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4、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二十二》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5、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   三、现代西医学指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胃痛发生常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方面,致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一、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气机壅滞。   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素体脾虚: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何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生疼痛。   二、病机:   1、病位主脏在胃,与肝脾有关。(★肝脾两脏与胃痛发病的关系如何)   胃痛的基本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胃痛加重,每每缠绵难愈。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多涉于胃,胃病亦可及于脾。若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以及久病正虚不复等,均能引起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机阻滞而为胃痛。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致虚寒胃痛;如脾润不及,或胃燥太过,胃失濡养,或阴虚不荣,脉失濡养,致阴虚胃痛。阳虚无力,血行不畅,涩而成瘀,可致血瘀胃痛   2、病理性质应分虚实、寒热:胃痛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   3、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怎样理解“治肝可以安胃”?   肝疏泄失常,影响脾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为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二为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脾(胃)不和。一般来说,治疗前者以疏肝为主,后者则以敛肝为主。然而,肝气为病复杂,所以,从肝论治胃痛应调肝之用。可以疏肝解郁与抑肝缓急两法先后或同时运用。疏敛并用的组方原则,体现了调肝之法在病态下的双向性调节作用。肝疏泄功能正常,气顺则通,胃自安和,即所谓:“治肝可以安胃”。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   二、病证鉴别   胃痛应与真心痛、胁痛、腹痛、肠痈等病进行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真心痛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证,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证。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4、胃痛与肠痈   肠痈病变初起,多表现为突发性胃脘部疼痛,随着病情的变化,很快由胃脘部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为主,且痛处拒按,腹皮拘紧,右腿屈曲不伸,转侧牵引则疼痛加剧,多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胃痛患者始终局限于胃脘,一般无发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还应辩兼夹证   二、治疗原则: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三、证治分类   1、寒邪客胃证——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兼症:口淡不渴,或喜热饮;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寒邪客胃,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良附丸加减。   2、饮食伤胃证——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兼症: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饮食滞停,胃气阻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证——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   兼症: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所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4、脾胃湿热证——主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 兼症: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胃气阻滞。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5、瘀血停胃证——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 兼症: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病机: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前方活血化瘀,后方化瘀止痛。   6、胃阴不足证——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   兼症: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7、脾胃虚寒证——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 兼症: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病机:脾胃虚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小建中汤+黄芪)

中医执业医师必背诊断

93 评论(9)

白色棉袜

【导读】距离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备考时间所剩无多,相信大家都在紧张的进行复习备考,为了帮助大家顺利的通过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高频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失神:分为了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正虚失神是精亏神衰的表现;邪盛失神是邪盛神伤的表现。假神:临床表现为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神志清楚,或目无光彩,突然目光转亮,久病面色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提示脏腑精气衰竭,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我国正常人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胃气和有神气的表现。五色主病: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发白伴有耳鸣、腰酸者 属肾虚。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面黄肌瘦多见于疳积。目的脏腑分属:瞳仁属肾,称为“水轮”;目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胞属脾,称为“肉轮”。瞳孔散大见于颅脑损伤、出血中风病等;瞳孔缩小见于川乌、草乌、有机磷类农药及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口唇呈樱桃红色为煤气中毒;人中满唇反为脾阳已绝。斑是指皮肤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摊于皮肤,摸之不应手,压之不褪色者。疹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者。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高频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医学类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提升、报名、领证等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环球医学在线好课(hqyx24ol),获取更多资讯,更有机会免费领取学习资料与免费课程哦~

95 评论(10)

smilejune521

1.“居经”、“避年”之说最早记载于:   A《皇帝内经》 B《千金要方》 C《伤寒论》 D《脉经》   2.在——中提出:女子不孕与“五不女”的先天生理缺陷有关   A《傅青主女科》 B《黄帝内经》 C《经效产宝》 D《广嗣纪要》   3.行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是:   A气血 B天癸 C 脏腑 D 胞宫   4.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的奇经是:   A冲脉 B任脉 C 带脉 D 督脉   5.健康女性,一般初潮年龄为:   A 10岁 B 12岁 C 14岁 D 16岁   6.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的,称为:   A暗经 B激经 C 居经 D 避年   7.产后机体的病理特点是:   A 血感不足,气易偏盛 B 肝失调达,气机逆乱 C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 D 多虚多瘀   8.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月经先期:   A月经周期提前3天 B月经周期提前4天 C 偶尔一次月经提前7天   D月经周期提前10天 ,连续出现两个周期   9.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临床表现;   A月经周期提前10天、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   B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   C 经期少于2天或超过8天,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   D月经3个月来潮一次而机体无其他不适   10. 不属于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是:   A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B胸胁、乳房胀痛   C经后小腹疼痛,喜按 D经行不畅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代表方剂是:   A温经汤 B 胶艾四物汤 C血府逐瘀汤 D 膈下逐瘀汤   12.痛经的治疗原则是:   A行气活血 B 通调气血 C补气养血 D温经散寒   13.气血虚弱型闭经治疗宜:   A活血化瘀通络 B温经散寒通络 C行气破瘀通络 D补气养血调经   14.下列临床表现,诊断闭经欠妥的是:   A既往月经后期,渐至闭经   B 既往月经正常,突然停闭6月余,腹步膨隆,脉滑   C 月经初潮较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闭经   D 年龄超过18岁月经仍未来潮   15.下列哪项闭经不属于生理性闭经:   A育龄期未妊娠者 B 青春期前 C妊娠期 D 哺乳期   16.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证属:   A血瘀型月经过多 B血瘀型经期延长 C血瘀型崩漏 D血瘀型痛经   17.下列哪项不是脾虚型崩漏的主要症状:   A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   B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C不思饮食,气短懒言   D量多,色红,质稠   18.产后三冲:   A冲心、冲肺、冲胃 B 冲心、冲肺、冲肝   C 冲心、冲肺、冲脾 D冲脾、冲肺、冲肝   19.经行量少,色暗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苔白,脉沉紧。证属:   A肾虚型月经过少 B气滞型月经过少 C血虚型月经过少   D血寒型月经过少   20.气虚型月经过多,代表方剂:   A补中益气汤 B归脾汤 C保阴煎 D举元煎   21.下列哪项不属于带下病:   A经行前后,带下量多,无色无臭   B带下量多,色白无臭   C带下量多,赤白相兼臭秽难闻   D 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22.带下量多,色黄绿如浓,或赤白相兼,质稠,恶臭难闻,治以:   A健脾益气 B温肾助阳 C清热利湿 D清热解毒利湿   23.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味,伴神疲倦怠,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缓弱。治疗方药宜选:   A完带汤 B易黄汤 C内补丸 D止带方   24.血虚妊娠腹痛的最佳选方是:   A 归脾汤 B 胶艾汤 C八珍汤 D 当归芍药散   25 妊娠恶阻的.治法宜:   A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B调气和中,降逆止呕   C 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D柔肝养阴,降逆止呕   26.妊娠腹痛产生的机理是:   A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 B气血虚弱,气血运行不畅   C肝郁脾虚,气血运行不畅 D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27.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   A带脉亏虚,不能系胎 B脾虚化源不足,胎元不固   C 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 D气血不足,不能载胎   28.治疗气血亏虚型胎动不安的代表方剂:   A寿胎丸 B保阴煎 C固阴煎 D胎元饮   29.肾虚胎漏的治法宜:   A补肾固冲,止血安胎 B固肾安胎,止血   C补气养血,止血安胎 D健脾益气,止血安胎   30.滑胎是指: A第一胎就出现流产者 B 第二胎出现流产者   C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者 D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以上者   31.肾虚滑胎的代表方剂: A寿胎丸 B胎元饮 C 八珍汤 D泰山磐石散   32.脾虚妊娠肿胀的治疗宜选:A参苓白术散 B白术散 C实脾饮 D鲤鱼汤   33.患者妊娠8月余,头晕目眩,甚则视物昏花,不能站立,伴胸闷胁胀,泛恶吐涎,倦怠嗜卧,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缓。治疗宜选:   A导痰汤 B香砂六君子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 温胆汤   34.胞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经——后胎盘不能自然娩出。A 30分钟 B 60分钟 C 90分钟 D 120分钟   35.产后三病是指:   A痉病、郁冒、大便难 B发热、郁冒、大便难 C 痉病、昏迷、心悸   D痉病、郁冒、泄泻   36.产后病的治疗原则   A大补气血 B活血化瘀 C 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D 清热解毒   37.下列哪项不是血虚型产后腹痛的主要表现:   A产后小腹隐痛喜按 B面色苍白 C头晕眼花   D恶露量少,色暗不畅   38.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时多时少,淋漓不断,色暗有块,少腹疼痛拒按,舌暗,脉沉弦。方选:   A生化汤 B补中益气汤 C保阴煎 D桃红四物汤   39.下乳涌泉散适用于:   A气虚型缺乳 B肝郁型缺乳 C肾虚型缺乳 D气血虚弱型缺乳   40.婚后不孕,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脉沉细。方选:   A真武汤 B养精种玉汤 C开郁种玉汤 D毓麟珠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C 5 C 6 A 7 D 8 D 9 D 10 C   11 A 12 B 13 D 14 B 15 A 16 C 17 D 18 A 19 D 20 D   21 A 22 D 23 A 24 D 25 B 26 D 27 C 28 D 29 A 30 D   31 A 32 B 33 C 34 A 35 A 36 C 37 D 38 A 39 B 40 D

16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