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1

小崔崔shining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执业助理医师配备人员不足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精灵粑粑

已采纳
急缺的医生有以下的类型:一、儿科我国有0-18岁儿童近8亿人,全国却只有13万儿科医生。就是说,我国每千名儿童对应的儿科执业医师和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只有49,前不久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所对应的儿科执业医师和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应达到69,这样算来,我国还需要9万名儿科医师才能达到。但每年能招到的儿科医师数量不足5000人,所以说眼下儿科就业缺口无疑是巨大的。二、全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要求,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至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而目前我国全科医生数量总共只有9万,也就是说,每万名居民拥有的全科医生数量为5名。所以还需要50万名全科医生才能达到要求。三、麻醉科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5万人,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5人,而美国和英国每万人拥有的麻醉专业人员数量分别为5名和8名,如果我国按照每万拥有的麻醉医生数量为5名为标准,那么至少还需要30万麻醉医生四、精神科我国现有精神科医生2万余人,平均每一万人口拥有的精神科医生只有149名,而根据《柳叶刀》数据,世界平均水平为每万人拥有的精神科医生有1名。也就是说我国还至少需要40万精神科医生才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执业助理医师配备人员不足

291 评论(8)

78海吃不胖

1、儿科医学——儿科医生的缺口一直以来都很大,每年毕业生的医学生虽然很多,但愿意从事儿科的毕业生很少。因为儿科医生面对的患者都是无法有效沟通、无法描述身体症状甚至不一定会配合检查和治疗的孩子,这种情况家长往往很急躁,甚至迁怒医生,要么就是夸大症状,和医生产生矛盾。导致很多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儿科医学。但儿科医生确实是非常紧缺的一类就业方向了。2、耳鼻喉科学——耳鼻喉科作为一个小科室,选择的人往往不多,报考研究生的人也不多。竞争压力没有内科系统那么大。甚至很多人会觉得耳鼻喉科在医院不受重视。但实际上近些年耳鼻喉科对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主要是耳鼻喉科慢性疾病也比较多,基本上各级医院的耳鼻喉科都不缺活干,对毕业生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了。3、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目前国内最紧缺的医生就是全科医生了,不过全科医生也是医疗行业收入差别最大的。不过具体收入也看各地区的医疗现状,但总的来说全科医生的需求量确实很大,如果能够学好了基本上是不愁就业的。不过大部分的全科医生主要出于基层给人治病。4、麻醉学专业——麻醉学其实是很多过来人都比较推荐的一个医学类专业,同时也是现在比较紧缺的类型。而且学好了麻醉学,能和医院的所有科室的人打交道,具备全院最广泛的人脉。最关键的是麻醉科医生掌握的核心技术能让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很广,因为学了麻醉基本上啥都会一些,就业方向也就比较广了。5、急诊医学科——急诊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急诊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任务最重的科室了,工作压力很大,其实不太建议女生选择,因为熬夜加班都是很寻常的事情,而且这个专业不仅独立,还跨多专科,涉及到的方向很多,非常紧缺相关人才。除此之外,民族医学科、眼科、医学检验、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专业同样也是比较紧缺的,也是非常欢迎新生血液的注入的。

239 评论(13)

jackor57992

考中榜医考为您解答:不符合条件是无法报名的,符合以下条件即可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二、报考人员应按本人试用期所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得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三、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四、具有医学营养学专业学历的,可以根据试用期的工作岗位报考临床或公共卫生类别的医师资格考试。五、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者参加过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者参加过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六、根据《医师法》第四十三条,对《医师法》第九条第二项报名资格作如下补充规定:在《医师法》颁布前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并已经转正,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转正证明和转正后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并考核合格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医师法》颁布前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并已经转正,取得医士职务任职资格,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医士职务任职资格证明和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连续从事医士业务工作五年以上或医士从业时间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执业时间累计满五年的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七、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临床硕士生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八、对通过医学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获得医学专业学历,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除符合《医师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998年6月30日以前,报名参加医学自学考试,其后取得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其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2003年12月31日前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并取得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其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具有医师资格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经自学考试或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取得的医学专业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九、符合《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经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或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十、1998年6月26日前已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2000年前参加过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而不合格者,仍可申请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2000年以前未申请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的,今后不再受理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申请。十一、符合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以报考同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十二、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又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等专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其他类别的医学专业学历者,可按规定在所跨类别的专业工作岗位上连续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临床类别医师报考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除外。十三、在乡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工作,符合《医师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十四、在军队企业所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应作为地方考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到驻地附近考点办公室报名,并参加相应考试。在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在编人员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可参照地方报考人员按规定在地方报考。十五、医师资格考试报考人员试用期截止至考试当年8月31日。十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卫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卫生管理系的大中专毕业生;非现役军人持军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证明报考或在军队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现役军人持地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证明报考的;1998年7月1日以后,非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自学考试,并取得医学专业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的;199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2000年1月1日以后,非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取得医学专业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的;2004年1月1日以后,非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取得医学专业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的。十七、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其试用机构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认定。十八、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连续两次(两年)有效。第三次(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除需提供原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外,还应提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6个月并考核合格的证明。十九、县级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指定的考核机构出具的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合格证明连续两次(两年)有效。二十、年度实践技能考核合格,而医学综合笔试不合格,其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成绩不作为以后年度参加医学综合笔试的依据。二十一、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作为特殊群体另行制定考试办法。二十二、关于取得内地医学专业学历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以及取得中国(不含台湾、香港、澳门)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的报名资格问题另行规定。二十三、在考生资格审查过程中,各地要互相支持。对于其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协助确认考生毕业学校和学历的,要予以积极配合。

155 评论(11)

tuzhiluobo

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   四、设计调查问卷   五、选择调查方法   六、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七、制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94 评论(15)

cathryn0603

主要有2个  1 【法规名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颁布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 文 号】 国中医药函〔2009〕113号  【颁布时间】 2009-6-16  【实施时间】 2009-6-1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国中医药函〔2009〕1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有关直属单位: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中医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人才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下降,中医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已经成为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相关规定,现就中医医院人员配备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医药人员配备要求  中医医院应当根据服务功能、服务量的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管理卫生专业技术及工勤岗位,合理配备人员,人员编制标准要达到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口腔科、手术科室除外)。  为满足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从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  二、医院领导配备要求  根据中医医院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备医院领导班子人员,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  医院主要负责人应热爱中医药事业,熟悉国家卫生和中医药法律法规及中医药政策,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分管医疗、教育、科研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备中医医院管理基本知识,经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分管医疗工作的医院领导具有较强的医疗管理能力,原则上应具有中医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三级中医医院分管医疗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分管医疗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管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医院领导有较强的科研、教学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过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级中医医院分管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分管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职能部门负责人配备要求  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包括正、副职负责人,下同)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  医务部门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卫生和中医药法律、法规及规章,熟悉医疗质量和药政管理,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和处理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负责人中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后三年内完成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原则上具有中医药专业、医学专业或卫生管理专业本科学历。三级中医医院医务部门负责人应具有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医务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护理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医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负责人中应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人员,非中医药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三级中医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科研、教育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医科研、教学管理,了解中医药的学科特点和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特殊要求。负责人中应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后三年内完成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三级中医医院科教部门负责人原则上具有中医药院校或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具有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科教部门负责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卫生技术专业职务任职资格。  四、临床科室和药剂部门负责人配备要求  临床科室负责人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开拓进取精神和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科室建设思路清晰,在本行政区域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三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有具备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十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有具有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六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级中医医院省级以上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省级中医药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二级及以下省级中医医院特色(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重点专科(专病)应确定学术继承人,学术继承人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热爱中医药事业,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培训,能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知识和中医辨证施护技术,有良好的指导、协调、服务能力和较好的业务水平。三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具有专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和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具有专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师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药剂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具备良好的中药管理能力,非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应接受中药基本知识的系统培训。三级中医医院药剂部门负责人中应有具备高级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中医医院药剂部门负责人中应有具备中级以上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把中医医院人员配备情况作为开展中医医院评价和检查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在制定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政策等相关改革措施,以及安排医院建设相关项目时,也将作为重要依据。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中医医院的监督和管理,引导中医医院合理配备人员,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新设置中医医院、对中医医院进行校验以及开展各项评审活动时,要严格按照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审查。  各级中医医院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对照自身情况积极查找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制定人员配备的计划和措施,确保以中医药人员为主体,逐步达到本通知的要求。  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参照执行本通知有关规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九年八月七日  发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07日 实施日期:2009年08月07日 (中央法规)

15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