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3

Nicole20041414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中药执业药师新修本草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健健康康。

已采纳
《中药综合》知识点:气与血的关系   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生备战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我特为大家汇总了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点——气与血的关系, 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并在此预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气与血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源于水谷精微,经肺、脾、肾等脏器的功能活动而化生。气属阳,以推动、温煦功能为主;血属阴,以营养、滋润功能为主。气与血之间的关系,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化生过程,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从摄人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另外,精可以转化为血,亦需气的作用,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故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物以提高疗效,就是"气能生血"理论在临床的具体应用。   (2)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由此可见,血是在心、肺、肝三脏之气的协同作用下,运行不息,而流布于全身。故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降气、理气或补气等药物。   (3)气能摄血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出脉外。如果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可以导致各种出血病证,称为"气不摄血"。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以达止血的目的。   血为气之母脾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为以充分的营养,概括为血能载气和血能生气。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 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体内,气不能离开 血液而自行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则浮散无 根而发生气脱。因此,血虚者,可以进一步引 起气虚;血脱者,气亦随脱。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采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亦在于此。   中药学部分   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   收载药物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中华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升浮性所示的功效是   A清热 B息风   C开窍 D消积   E潜阳   属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是   A疏肝 B养血   C宣肺 D理气   E排石   生姜和肉豆蔻均有的功效是   A涩肠 B发表   C温中 D止咳   E止汗   菊花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燥咳痰黏 B温病初起   C毒疮肿 D眼目昏花   E肝阳头痛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的药是   A蒲黄 B桅子   C芦根 D知母   E小蓟   天花粉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 B生津   C凉血利尿 D清肺润燥   E消肿排脓   阴亏血虚者应慎用的药是   A止血药 B消食药   C退虚热药 D祛风湿药   E清热凉血药   砂仁不具有的功效是   A化湿 B行气   C解暑 D温中   E安胎   善治砂淋与肝胆结石的药是   A茵陈 B篇蓄   C瞿麦 D灯心草   E金钱草   纯阳温散,长于引火归元的药是   A仙茅 B肉桂   C丁香 D花椒   E高良姜   荔枝核除行气散结外,又能   A燥湿化痰 B开郁醒脾   C通阳散结 D祛寒止痛   E解毒消肿   山楂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降血脂 B助消化   C扩张血管 D收缩子宫   E镇咳祛痰   既凉血止血,又祛痰止咳的药是   A大蓟 B白及   C地榆 D侧柏叶   E棕榈炭   莪术除破血行气外,又能   A凉血清心 B化癖止血   C下乳消肿 D消积止痛   E消肿生肌   白前的功效是   A降气祛痰 B发散表邪   C润肺止咳 D清泄肺火   E宣肺平哺   朱砂配磁石的功效是   A滋阴潜阳 B重镇安神   C清心泻火 D解毒消肿   E纳气平喘   石决明的功效是   A平肝通络 B平肝养血   C平肝安神 D平肝息风   E平肝潜阳   成人内服冰片的一日常用量是   A15g~3 g B4 g ~6 g   C7 g ~9 g D1 g ~2 g   E5 g ~3 g   核桃仁的功效是   A补肾,益精,缩尿 B补肾,润肺,明目   C补肾,清火,滋阴 D补肾,活血,续伤   E补肾,温肺,润肠   既滋肾补肝,又清虚热的药是   A黄精 B秦艽   C地骨皮 D女贞子   E枸杞子   研末吹鼻,能引去湿热的药是   A常山 B明矾   C瓜蒂 D细辛   E冰片   既攻毒杀虫,又利水通便的药是   A轻粉 B硫黄   C雄黄 D鸦胆子   E土荆皮   既攻毒蚀疮,又破血逐瘀的药是   A砒石 B斑整   C升药 D干漆   E猫爪草   二、配伍选择题(共48题,每题5分。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对应同一组备选   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   【25-26】   A辛 B苦   C酸 D咸   E甘   能安蛔生津的味是   能行气活血的味是   【27-28】   A相恶 B相反   C相杀 D相便   E相畏   表示增毒的配伍关系是   表示增效的配伍关系是   【29-30】   A宣肺平顺 B透疹止痒   C化湿和中 D燥湿止带   E逝窍止痛   麻黄除发汗利水外又能   香薷除发汗利水外,又能   【31-32】   A凉血 B凉血,清肺   C凉血,通淋 D凉血,利咽   E凉血,定惊   水牛角的功效是   马齿苋的功效是   【33-35】   A息风止痉 B活血消肿   C疏散风热 D利尿通淋   E凉血止痢   牛黄除清热解毒外,又能   鱼腥草除清热解毒外,又能   白头翁除清热解毒外,又能   【36-37】   A莞花 B牵牛子   C京大戟 D郁李仁   E番泻叶   性寒,既泻下逐水,又去积杀虫的药是   性温,既泻水逐饮,又杀虫疗疮的药是   【38-40】   A止血 B活血   C降血压 D消痰水   E利小便   青风藤除祛风湿、通经络外,又能   豨莶草除祛风湿、通经络外,又能   臭梧桐除祛风湿、通经络外,又能   【41-42】   A滑石 B血竭   C硼砂 D车前子   E地肤子   外用能清热收敛的药是   内服能清肝明目的药是   【43-44】   A温阳利水 B补火助阳   C疏肝燥湿 D下气降逆   E温肺化饮   附子的功效是   干姜的功效是   【45-48】   A枳实 B佛手   C薤白 D青皮   E柿蒂   既行气导滞,又通阳散结的药是   既破气消积,又化痰除痞的药是   既疏肝破气,又消积化滞的药是   既疏肝理气,又和中化痰的药是   【49-51】   A清热安胳 B解毒止痢   C散寒止痛 D疏肝止痛   E清肝泻火   艾叶除温经止血外,又能   槐花除凉血止血外,又能   苎麻根除凉血止血外,又能   【52-55】   A疏肝解郁 B祛风止痛   C利尿通淋 D止咳平喘   E清心除烦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又能   丹参除祛瘀止痛外,又能   牛膝除活血通经外,又能   桃仁除活血祛瘀外,又能   【56-59】   A清热化痰 B消痰软坚   C燥湿化痰 D敛肺平喘   E泻肺平喘   海藻的功效是   竹沥的功效是   昆布的功效是   白果的功效是   【60-62】   A珍珠 B蒺藜   C僵蚕 D珍珠母   E罗布麻叶   既平肝清热,又降压利水的药是   既平肝潜阳,又清肝明目的药是   既平肝疏肝,又祛风明目的药是   【63-66】   A补气,养血 B补气,解毒   C补气,活血 D补气,养阴   E补气,燥湿   甘草的功效是   党参的功效是   山药的功效是   白术的功效是   【67-69】   A当归 B鹿茸   C墨旱莲 D沙苑子   E熟地黄   既补血,又活血的药是   既补血,又滋阴的药是   既益精血,又壮肾阳的药是   【70-72】   A芡实 B椿皮   C赤石脂 D山茱萸   E覆盆子   外用治外伤出血的药是   内服治湿热泻痢的药是   内服治虚汗不止的药是   三、多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1分a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笔案口   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   A个体差异 B配伍不当   C剂型失宜 D辨证不准   E离经悖法   紫苏的主治病证有   A风寒感冒 B脾胃气滞   C胸痹心痛 D气滞胎动   E食鱼中毒   石膏的主治病证有   A气分高热 B肺热咳喘   C湿热黄疸 D胃火牙痛   E水火烫伤   黄芩、黄连、黄柏均具备的功效有   A清热 B燥湿   C泻火 D解毒   E退虚热   芦荟的功效有   A逐水 B泻下   C清肝 D杀虫   E祛痰止咳   雷公藤的使用注意有   A内服宜慎 B孕妇忌服   C白细胞减少症者慎用 D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   E心、肝、肾器质性病变者慎服   槟榔的主治病证有   A绦虫病 B蛔虫病   C脚气浮肿 D泻痢里急后重   E姜片虫病   益母草的功效有   A祛风杀虫 B活血祛瘀   C利尿消肿 D清热解毒   E疏肝和脾   款冬花的功效有   A清宣肺气 B活血化痰   C纳气平喘 D润肺下气   E软坚散结   远志的功效有   A宁心安神 B活血化瘀   C祛痰开窍 D敛汗生津   E消散痈肿   生首乌的功效有   A润肠 B截疟   C止汗 D解毒   E补气血   楮实子的功效有   A利尿 B补气   C滋阴益肾 D闰肺   E清肝明目   中药药剂学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共16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   能提高中药制中挥发性成分稳定性的技术是   Aβ—环糊精包合 B药物微粉化   C流化喷雾制粒 D喷雾干燥制粒   E大孔树脂吸附   关于中药浸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浸渍法适用于黏性中药的浸提 B浸渍法适用于易膨胀中药的浸提   C浸渍法不适于贵重中药的浸提D渗漉法适用于毒性中药的浸提   E渗漉法适用于无组织结构中药的浸提   质量要求制定指纹图谱的中药剂型是   A丸剂 B散剂   C颗粒剂 D注射剂   E胶囊剂   黑膏药制备工艺流程中的“去火毒”工序是   A在药料提取前 B在药料提取后   C在炼油过程中 D在下丹成膏时   E在下丹成膏后   脂肪性基质栓剂的融变时限是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E 75min   质量要求溶散时限在30min内的丸剂是   A水丸 B小蜜丸   C水蜜丸 D滴丸   E浓缩丸   关于颗粒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处方中含有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饮片宜采用“双提法”提取   B制粒时清膏:糖粉:糊稍的比例一般为1:3:1   C挥发油等挥发性成分可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于颗粒   D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含水量不得过90%   E泡腾颗粒系由药物与泡腾崩解剂制成的颗粒剂   关于片剂润滑剂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降低压片颗粒间的摩擦力,增加流动性   B避免粉粒在冲、模表面粘附,使片面光洁   C避免压片颗粒间互相粘附,使片剂易于崩解   D利于准确加料,减少片重差异   E降低片剂与冲、模间的摩擦力,利于出片   关于气雾剂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给药定量与否,气雾剂可分为定量和非定量气雾剂   B按给药途径,气雾剂可分为吸入、非吸入和外用气雾剂   C溶液型气雾剂属于二相气雾剂   D乳浊液型气雾剂属于三相气雾剂   E混悬液型气雾剂属于四相气雾剂   起矫味、矫臭作用,且在收胶时有利于气泡逸散的胶剂辅料是   A冰糖 B蜂蜜   C花生油 D黄酒   D明矾   可用作药物固体分散体水溶性载体材料的是   A聚丙烯树脂Ⅲ号 B乙基纤维素   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D聚丙烯树脂Ⅱ号   E聚乙烯吡咯烷酮   关于药物排泄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球滤过而减少排泄   B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管分泌而减少排泄   C尿童增加可降低尿液中药物浓度,导致重吸收减少而增加排泄   D经乳汁排泄的药物可能影响乳儿的安全,应予关注   E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可因肠肝循环致作用时间延长   患者静脉注射某药500mg(X0),若其初始血药浓度(C0)为25mg/L则该药的表观分   布容积(V)是   A 15L B 20L   C 25L D 30L   E 35L   炒王不留行的火候府选用   A中火 B大火   C小火 D武火   E文火   麻黄密炙后可增强   A平喘作用 B解表作用   C发汗作用 D利水作用   E消肿作用   炮制法半夏的辅料应选用   A甘草、生姜 B甘草、生石灰   C生姜、明矾 D甘草、金银花   E甘草、皂角 ;

中药执业药师新修本草

136 评论(12)

queenwendy

历代本草代表作最佳选择题1[单选题]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的本草代表作是()。A《新修本草》B《神农本草经》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C[解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2[单选题]全书共52卷的明代本草代表作是()。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D[解析]《本草纲目》简称《纲目》,作者为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明代本草代表作,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3[单选题]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的清代本草代表作是()。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D《本草纲目拾遗》E《本草纲目》[答案]D[解析]《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4[单选题]在《中华本草》成书后,于2005年又补充出版的载药391种的民族药卷是()。A藏药卷B蒙药卷C傣药卷D苗药卷E维药卷[答案]D[解析]中华本草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于1999年9月出版;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藏药卷于2002年出版,收载常用藏药396种;蒙药卷于2004年出版,收载常用蒙药421种:维药卷于2005年出版,收载常用维药423种;傣药卷于2005年出版,收载常用傣药400种。书成之后,又于2005年编写出版了苗药卷,收载苗药391种。5[单选题]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D[解析]《本草经集注》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配伍选择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1[共享答案题]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新修本草》1[1单选题]所载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本草代表作是()。[答案]A[解析]《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本草纲目拾遗》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本草纲目》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2[1单选题]所载药物按自然属性分为16部、共60类的本草代表作是()。[答案]C[解析]《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本草纲目拾遗》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本草纲目》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3[1单选题]所载药物中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代表作是()。[答案]D[解析]《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本草纲目拾遗》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本草纲目》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一》备考练习题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校!

335 评论(14)

隔壁老袁无敌

中医学是一个大类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学,中药制剂,中医基础,鉴定,方剂,中药炮制,中药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等许多门类组成,就让我简单的介绍几门吧。说到中医学,不得不提一下中药,中国中药举世闻名,历史悠久,拥有了几千年的中药文化,学习中药学必备的就是学习中药基本理论,熟悉的了解和运用重要的性能、功效、主治病症。中药的学习重在积累,慢慢的积累中药知识,因此想学习这个专业,需要有很大的耐心。中药炮制也是中药学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中药如果想要服用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炮制,而不一样的中药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个需要慢慢的积累过程。化学,化学这门学科是所有中医学习必备的基础课程,因为中医学需要接触各种的药物,而各种药性,这就需要各种药物的互相调和,避免药物的排斥反应,发挥药物的最大价值。中药资源开发和管理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门专业,但是发展迅速,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中药药理,开发和培育新品种,或者对已有的中药进行改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这个专业需要极大地创新精神,肯吃苦,敢拼搏。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学更是博大精深,中医的学习道路十分的漫长,因此中医的学习最重要的就需要坚持不懈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学者。

293 评论(14)

石门小可爱

首先声明一点,中药学绝对不是大家想的,天天跟药材打交道的那么简单的一个学科我觉得我有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中药学专业真正学习的东西和大家从字面上理解的差不多,主要也就是和各种中草药打交道,但是包括却不限于此,下面我给大家更加详细的解释一下中药学的学习内容吧,让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专业。首先,在大家的一贯认知里,对中药学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书中影视剧中熟读医理,知晓各种药物的药性,不可否认这仍旧是现在大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这之上,我们的学习是更加深入的。在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之后,还要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上面这段话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得用科学的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药理,进行合理配置,这个学习过程其实跟化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也非常的相似。再补充一句吧,中药学的学习内容里不可忽视的一大学习内容是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没错,就是这一条,不仅仅适用于中药学学习,对任何医学类专业都是必需认真学习的。最后,可能有些朋友想要了解一下中药学专业的课目,我这里就跟大家说几个我正在学习的,有《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34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