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0

后果你在哪儿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执业医师的紧急处置权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密果儿颖颖

已采纳
1、病人只要有一线抢救的希望,医务人员都应发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尽职尽责,付出全部努力挽救生命。基于这样的伦理精神,公民在患病急危时有受到紧急抢救、治疗的权利。人的生命以及人体的某些机能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即一旦受到损害就难以恢复到受损前的正常状态,形成永久性细胞死亡或者机能破坏。因此,紧急救治权旨在保障权利人在发生严重危及生命健康的病症时,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医疗实践中很多疾病必须争分夺秒救治,比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的栓塞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促使心肌由于缺血缺氧而大面积坏死。因此发病以后如果能及时抢救,病人心脏不可逆转的损害就能减少。在我国紧急救治权是以设定相应的主体义务表现出来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根据权利义务的对应性原则,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一方的义务即为相对方的权利。[3]因此,在医事法律关系中,患者享有受到紧急救治的法定权利。此外,针对危重病人的救治风险性高,医务人员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可能导致患者一定损害。如心搏骤停时因胸外按压致肋骨骨折合并少量血气胸。为了保护医方的权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规定: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知情同意权又称为知情许诺或承诺,它是指在诊治过程中,临床医师向患者提供包括诊断结论、治疗决策、病情预后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真实、充分的信息,使患者或其亲属在充分了解信息后自主的作出选择的权利。知情同意权包含知情权和同意权两个方面。知情权是指公民对其疾病状况及诊断、治疗、预后等有获得相关信息的权利。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有义务向病人和亲属提供与病人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和资料,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信息,使他们能够及时地做出自己的决定。同意权是指患者在对自己的治疗和检查真正知情的前提下,许可医务人员在自己身上进行相应医疗措施的权利。2、在紧急情况下,紧急救助权优先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3、平时一般情况,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执业医师的紧急处置权

103 评论(10)

带嘴过日子

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遵守的执业规则:1、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2、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3、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4、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5、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6、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7、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8、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9、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10、 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12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