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9

yiliudewendu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门诊执业医师用抗生素指征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宝贝叫小啦

已采纳
抗生素的用药原则: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因此,除肯定为细菌引起或有细菌继发感染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2对病情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有条件时应尽早分离出其病原菌并测定药敏,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和调整抗生素。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尽可能作出病原学诊断,再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完成后再使用抗生素。4除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专科需要外,应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因其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菌株,有碍于这些抗生素日后的全身应用。5严格控制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的若在于防止某一二种特殊细菌侵入人体或血液循环中而发感染,可获得相当效果;若其目的在于防止多种细菌的侵入而发生感染,常劳而无功。避免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联合用药的指征: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或难治性感染。3较长期使用抗生素,细菌有产生耐药的可能性。4联合使用抗生素时,个别毒性较强的用量可以减少,从而可减少毒性反应。5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

门诊执业医师用抗生素指征

172 评论(9)

欣欣公主Q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5.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的。老年人的使用  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和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④肾脏的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的剂型和简化的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婴幼儿的使用  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的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的作用(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用药量需按年龄(月龄、周龄,甚至日龄)的不同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强调个体化用药,并谨慎计算和认真核对药物剂量。

21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