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1

夏筱筱筱瞳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修改执业医师法的草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ankongch

已采纳
【导读】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草案全文征求意见稿已经正式发布,草案共七章五十八条,其中新增第五章保障措施、从医师的薪资、职称、安全等方面书写了具体的条例规范,基层及特殊岗位医生将享受国家津贴补助!具体细则如下:1、第四十条对从事传染病防治、放射医学和精神卫生工作以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津贴标准应当定期调整。对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师,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津贴补贴政策,并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更优惠的待遇措施。2、第四十一条国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医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公卫人才的培养,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医师。3、第四十二条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的,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4、第四十二条完善对乡村医生的相关待遇政策。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5、第四十二条国家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6、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医疗卫生机构良好的执业环境,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7、医务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疾病、死亡,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8、第四十五条国家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或者建立医疗风险基金,鼓励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医师法草案大修:基层医生享受国家津贴补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的来说未来医药行业发展趋势非常可观,所以建议有意向的考生,尽早学习报考,早日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员,为祖国医药行业发光发热。

修改执业医师法的草案

223 评论(13)

:小小的菇凉

规定了每年的8月19号为中国的医师节。而且还规定了严厉打击这种诽谤,侮辱威胁,殴打侵犯医师人格尊严以及生命安全的这些人。也规定了一些学历方面的措施,还有就是也规定了医生不得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去进行其他一些不正当的牟利。还规定了一些跟医生有关系的一些各种法律法规,也是在保护医生的一个权益。而且也说了,医生真的是一种非常辛苦的职业。

175 评论(13)

娜是阵疯

1.保护人民健康,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打击涉及医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侮辱、诽谤、威胁、威胁等方式侵犯医生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自由,对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的相关临床行为作出了新规定,明确了他们应在执业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参与临床活动。2.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和评估后,医生可以扩大执业范围。执业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应当以其中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备案手续。医生所在地的第一执业地医疗机构不得无理阻挠、限制医生多点执业,不得通过内部考核、职称评定等方式对多点执业人员进行不公平待遇。在保护医生权利方面。

106 评论(11)

垚垚姐姐。

医师法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同时废止。

139 评论(10)

大灵灵小乖乖

终于,医师法草案对于医生自愿参与公共场合救治免责做出了规定,这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让医生放下心理包袱,在某些突发的状况下,可以全身心地,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治病救人中去。医师法草案中明确: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合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医生,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外,在公共场合,如果碰到有人突发疾病,而自己又有相关救治的知识和方法,会不会立刻挺身而出,进行救治呢?这个问题在以前,很多医生是会有顾虑的,并不是冷漠,而是担心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毕竟有很多前车之鉴,让医生们顾虑重重。事例一:高铁上,有人突发疾病,医生挺身而出,却被病人家属索要医师证,施救的过程被全程拍照,救助完成之后,甚至还被要求写了一份情况说明,详细写明自己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还有本次救助的时间,地点,诊疗结果,建议等。显然,如果这个患者诊疗之后出现任何问题,家属会根据这个情况说明找到医生并且要求其负责。事例二:孙向波是一家药店的负责人,有一定的医学和急救常识。一天,72岁的戚老太太走进他的药店,称自己呼吸困难,孙向波卖给给老太太一瓶硝酸甘油片,并给她测量了血压,结果超出正常水平。结账的时候,老太太突然昏倒,失去意识,孙向波连忙救人,对老太太进行了心肺复苏,救治过程中,压断了戚老太太的肋骨。几个月之后,戚老太太将孙向波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责任,并由此展开了长达几年的官司。这样的事例其实并不少见,就有点像我们在马路上看到老人摔倒以后要不要出手扶一把一样,很多人还是会犹豫,不是因为人情淡薄,而是因为这样做可能会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北大副校长曾经对这个现象发表评论说,如果你是北大的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如果有人讹你,北大法律系为你提供法律援助,如果败诉,北大替你赔偿。如果整个社会都有这样的保障,何愁老人摔倒在马路没有人来扶呢?同样的道理,如果医生没有了后顾之忧,在紧急状况下自愿参加救治可以免除风险,相信前面的那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绝大多数医生在碰到紧急状况的时候都会挺身而出,这就是法规的完善,社会的进步。

28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