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家馍小T
江小赖007
《本草纲目》被世界医学界誉为中国医药的宝书、“东方医药巨典”,这部书是李时珍倾注了自己半生的精力,翻遍了所有的药典,走遍了全国山山水水,冒着生命危险亲尝百草,历时近三十年才完成的医药巨著。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贵财富,还留下了一种为科学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州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出身于世医之家的李时珍,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但那个年代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所以他的父亲让其读书应考,希望他能进入官场以光耀门楣,出人头地。李时珍按照父亲的意愿,刻苦攻读,14岁便中了秀才,但在接下来的三次考试中均名落孙山。李时珍厌倦了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便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自幼喜欢读书的李时珍博学多才,放弃科举后,他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医书上。据说他居家十年不曾出门,几乎读遍了所有的医书,认真研读并且还以医生自居。日积月累,他的医术大有进步,名声远扬。许多王公大臣听说后,也请他来为自己的家人看病。当时封藩在蕲州的富顺王朱厚焜,特请李时珍到王府为自己的儿子诊病。富顺王的儿子爱吃灯花、生米、泥土,李时珍根据上述症状,诊其为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不久,此事传到封藩在武昌的楚王耳中,楚王又把李时珍请去当侍医。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大胆施药,从死亡边缘救回了世子的性命。楚王为表示感谢,特招聘李时珍为楚王府“奉祠正”(掌祭祀礼节的官),并且兼管王府的“良医所”。在此期间,他曾治愈许多疾病,楚王多次欲重金酬谢,但都被李时珍婉言拒绝。在长期地阅读和临床实践中,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对药品的记述不但繁杂而且还有很多的错误,甚至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是可以“久服延年”的药品。于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内容丰富且更为可靠的本草书籍来纠正现存医药典籍的错误。大约在38岁时,李时珍被举荐进了太医院作了太医院院判。当时的太医院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进入太医院,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这个官职,而是太医院皇家珍藏的药典医书。在那里,他读了大量的皇家药典,医药知识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一本药典的编撰在古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了做好编写的准备工作,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参考书,家里的医书早就读完了,他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四处借书,据说还向楚王府和太医院借过书。虽然翻阅了很多书,但他发现古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错误依然不能解决。这使得李时珍陷入了困境。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李时珍意识到要编写这部书,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于是,他开始采取“搜罗百氏”和“采访四方”的战略,深入群山沟壑,遍访名医宿儒,搜寻民间药方,收集药物标本。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并参考大量的医药书籍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终于在他6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部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近200万字,收录植物药物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新增李氏药物374种,收录药方10000多个,并附有大量的绘图,这在我国医药史上是空前的。
大睿2010
1970年他调到北京第二医学院任教,并任中医系负责人,被推举为该院第一、二届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此间,进行了“中药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芨的动物实验研究,并写出总结文章。在进行考证过程中又写出“略论中药十八反源流”一文,两篇均发表于专科杂志。1983年他调入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8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及带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等培训工作。并撰写了“陈实功与外科正宗”一文发表在《北京中医》杂志上。在中医皮肤病的临床方面,他力主中医工作者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这些宝贵经验,上升成有规律性的学术理论。首先,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明确诊断,在治疗评价病症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客观指标,还要运用统计学进行归纳处理,这样才能找出有规律性、有重复性的结论。这是中医学术提高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多年的临床教学,逐步摸索到了皮肤病与人整体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有诸内,必形于外”。遵循整体观念理论的指导,临床中应在辨证基础上,首重内治。但皮肤 病形诸外,因此外治法亦占重要地位。他对部分中药软膏剂型的改制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经验,深受科内同志及患者的欢迎。近年来,和学生们一起写出了“扶正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异位性皮炎的治疗经验”,“运用理脾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运用清热除湿法治疗皮肤病”,“解毒活血汤治疗银屑病51例”,“论天疱疮”,“中医皮肤科外用药有关软膏的改进刍议”,以及有关湿疹、白癜风、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的经验总结等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20余篇。有的曾参加国际中医学术会议,或在学术年会大会上宣读。1991年,他被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为全国名老中医,担任培养学术继承人的工作。 现任中国中西医研究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级医刊》、《北京中医》杂志编委等职。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sleepworm88
姓名:林世凯 职业:中医师 出生地:广东 汕头 毕业院校:中山医学院 林世凯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师从中山大学副校长、著名医学家黎孟枫教授。 自幼随长辈学医,系国医林亨立先生之嫡孙,林家医源渊远,宋朝时期任太医院院判,祖辈都是当地有名中医,医术医道传承至今。 林世凯医师擅长:中医内科、妇科、男科,中医调理、中风后康复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腰痛、鼻炎康复治疗。 采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内服、外抹、手法复位、针灸等疗法。 荣誉:2017年被“中华中医学会名医堂”评为“青年名中医”,是名医堂的年轻新生力量。 事迹:2017年12月在上海“中华中医学会名医堂交流会”,现场演示颈椎半脱位复位术颠覆了颈椎半脱位采用手术治疗和牵引理疗的治疗方式;演示了古针法中的牵动法,痛过针灸颈部牵动手与脚(针在颈部手脚酸麻胀痛)让更多人见识中医的针灸不只只是传说。
优质医学类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