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是吃货
月嫂育婴师上户的时候,最容易和长辈们产生 育儿 观念的分歧。
在客户家里,如果是三代同堂,老人往往比月嫂育婴师年纪大,遇到传统和科学的理念冲突,家人之间很难用讲道理搞清楚,往往越搞越僵。
其实老人要赶过来照顾产妇和宝宝,其中一个心理就是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作为家长不是老而无用的人。
因此,月嫂育婴师在与老人沟通的时候,与老人相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给他们面子。
如果产生理念的冲突,尽量不要当着宝妈宝爸的面让她难堪,试试你和老人单独相处的时候耐心地传授老人科学 育儿 知识。毕竟下户以后还是他们照顾宝宝,我们为了宝宝的顺利成长,尽量用心花时间去教教老人如何科学 育儿 。
切记: 在户上跟老人把关系搞僵了,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
那么和雇主家的长辈产生分歧,月嫂育婴师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家家月嫂那些有经验的月嫂育婴师,是怎么处理和雇主家长辈之间的分歧,获得获得老人认同和客户好评的。
用科学武装自己
家家月嫂的月嫂育婴师都是在培训学校经过了科学专业且系统的培训的,所以当存在分歧后,首先底气足,讲事实摆道理说案例,在“科学带娃”这件事情,咱们一定不能妥协。
如果遇到有些老人不愿意听你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由于很多老人非常相信权威专家说的话,针对养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介绍相应科学 育儿 的方法的文章,分享给老人们看,并且强调这是 育儿 专家、医生写的,并与老人们一起依照文中技巧进行实践。
拉上宝爸/宝妈做后援
宝爸宝妈普遍年轻,也更容易接受月嫂姐妹“科学 育儿 ”的方法,所以我们先获取宝爸和宝妈的信任,让她们信服你的方法,才能在你和家里老人发生分歧的时候,站在你这边哦~
由于婆媳关系的原因,咱们一定不要让宝妈去说,而是要告诉宝妈,让宝爸去说,或者直接告诉宝爸!
宝爸在缓解两代矛盾之中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当和长辈发生分歧时,一定不要忘了拉上宝爸做后援,自己说不通的可以让宝爸跟长辈沟通,这样会事半功倍的。
但这绝不是挑拨离间,而是先让宝爸/宝妈接受科学观念之后,再让他去跟长辈们沟通。
切忌和老人争吵
争吵对于缓解分歧没有一点的好处,平心静气的沟通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争吵只会激化矛盾,为了宝宝而影响了家庭和睦是一件特别不值得的事情。
而且,你要知道,当你和家里老人发生争吵时,亲疏有别,宝爸宝妈迫于“孝顺”二字也不会站在你这边,这就会让你变得很被动,甚至引来投诉。
借别人的嘴说话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
因为在对待宝宝的养育上,我们与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达成了科学的一致性,绕个圈子,不跟老人拗是很不错的选择。
面对老人的传统 育儿 ,这几件事一定要制止:
老人总喜欢用一些传统的 育儿 方法来应对现在的宝宝,如果月嫂发现老人做这几件事,一定要及时制止。
但制止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当老人不听的时候,你可以把情况告诉宝爸宝妈,切记一定要告诉宝爸宝妈,因为上户过程中,宝宝若是因为“老人不当的照顾”而出现什么问题,你就很有可能“引火烧身”哦~
用母乳给宝宝洗脸
民间流传着用母乳给宝宝洗脸对宝宝皮肤好的说法,所以很多老人会照这样做,但是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原因:母乳有营养,但是对细菌来说也是“不错的营养品”,长期将母乳涂抹在宝宝的脸上,非常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不仅不能保护孩子的皮肤,反而损伤宝宝的皮肤,使娇嫩的皮肤长出红点小脓包。
宝宝一哭就喂
宝宝的哭声有很多的含义,不仅仅是饿了。但是很多老人却觉得,只要宝宝一哭就是要吃东西。
事实上这样容易导致过度喂养,过度喂养的宝宝不仅身体会较胖,而且身体各方面机能都比不上正常体重的宝宝。
给宝宝穿太多或太少
大多数老人喜欢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冬天尚且还好,要是夏天,那宝宝就太遭罪了,但同时也不能穿太少或者干脆不穿。
新生儿是很娇嫩的,何时添衣减衣的,咱们月嫂姐妹都学过,所以就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护理吧!
过度摇晃宝宝
平时哄宝宝的时候,很多老人喜欢将宝宝抱起来摇晃以达到安抚宝宝的效果。
过度的摇晃会使宝宝的头部受伤,变得反应迟钝。摇晃刚吃过奶的宝宝还可能造成宝宝吐奶,甚至会导致奶液呛入气管。(这个尤其要警惕!毕竟产生的后果比较严重)
嚼碎了给宝宝喂食
口对口给宝宝喂食,是一种很常见的喂食方法。老人怕宝宝吞不下去,于是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宝宝。这样的现象,育婴姐妹常常会遇到!
这种喂食方法对孩子的伤害是极大的,因为成人每天会接触很多的细菌,但是成人的抵抗力也是较强的,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弱,经常性的口对口喂食容易将细菌传递给宝宝,使孩子患上传染性疾病。
一森有你
我们和老人的育儿方式不同,难免会发生冲突。那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当然有,我们只需要做以下几点:
1.自己带娃,与老人分开住
有条件的可以与老人分开住,自己带到2岁后就可以把娃放在离家近的托管班,就是自己累一点。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因为坐月子时就不满意婆婆的育儿观念,想到以后若让婆婆帮忙带娃,免不了要吵架,索性出了月子就自己带娃。周末带去公婆家吃个饭,现在倒也客客气气的。
2.给老人灌输育儿观念
这个方法适合那些与时俱进的老人,不适合像我婆婆这样的老顽固。开明的老人会尊重年轻人,愿意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我一个朋友的婆婆就是的,有事和儿媳妇商量,对孩子也不是特别宠溺。一家人其乐融融住一起,周末老人休息,父母带娃。
3.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
很多父母自己不愿意带,老人带吧,又嫌弃老人带的不好。建议这类父母就要多换位思考,尊重一下老人。白天老人带了一天娃,还要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累的腰酸背痛,那父母周末休息就带娃,让老人放松一下,跳跳广场舞。遇上节假日也要犒劳一下老人,送点小礼物或者让老人出去旅游。多换位思考,懂得老人的辛苦。
不管是谁带娃,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娃,所以和老人就有话好好说。看不惯就自己带,这是最好的。若是放不下事业,那就和老人处好关系,多关心尊重老人,给予一定的休息和理解。老人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娃,带娃纯属自愿。
花的姿态zqr
这个问题答案是要因人而异的。
1.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学历高,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育儿嫂薪资不菲,普通工薪家庭恐怕难以承受。
2.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育儿嫂毕竟是外人,一个好的有责任心的育儿嫂自然可以保证宝宝的安全。但是如果遇人不淑,遇到一个没那么有耐心和责任心的,岂不是让宝宝陷入火坑中。新闻上保姆虐待孩子的事件并非鲜有耳闻。
3.即使家里安装监控,监控也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等到宝宝受到伤害之后再去追责,那宝宝的伤害已经造成了,就无法磨灭了,万一留下心理阴影,可能是一辈子的。
4.相较于不知根不知底的外人,老人是宝宝的亲人,许多老人甚至看重宝宝甚于自己的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讲,让老人陪着宝宝是最安全的。
5.当然,由于老人年纪大了,思想观念和育儿方式难免落后,甚至是不科学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现实条件允许,可以请个育儿嫂,同时让老人一同陪伴,既可以让宝宝从小接受科学良好的教育,又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丢了肥膘的猪
夫妻都是职场人士,有时候不得不求助老人带孩子。老人在家就难免有育儿冲突。如果有冲突,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解决:
1.倾听对方观点
有时候发生冲突,不能假定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先听听对方观念再做决定。
刚开始婆婆跟我说不要总给孩子用尿不湿,孩子不舒服。我第一反应是抵触,心想:关你什么事,又不是花你钱。
直到宝宝大腿两侧有红印的时候,我才细细思考,也许婆婆说的有道理。
2.有话好好说
老人和我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不要背后嘀咕,要把话明明白白说清楚,以免双方心有芥蒂。
小时候,我们家宝宝会打爷爷,爷爷被打得很开心。我告诉爷爷不要这样。
爷爷说:孩子长大了就懂了。
我耐着性子跟爷爷说:孩子尊重长辈要从小做起,只有你告诉他这样不行,他才会改。
不管怎样,老人都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在给孩子示范如何跟长辈沟通,有个好态度是必要的。
3.借助权威说服
有时候,老人不一定会相信我们的说法、做法是对的。
我们可以借助权威说服他们,譬如到书上找相关理论或案例,把内容划下来给老人看。这样可能更有说服力。
4.抓大放小
老人不是必须帮我们带孩子的,如果他们愿意带,我觉得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当我们跟老人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下,这是原则问题吗?是原则问题一定要沟通解决。有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就算了。譬如老人偶尔同意孩子看一下电视、吃零食,我觉得就不必跟他们计较了。
叮当木马
如果经济允许,请育儿嫂还是好的,一些育儿经验也是比较跟时代的。做的哪不合适的,你可以给她提意见,沟通。老人带娃,沟通有时候会比较困难。而且老人带娃必然面临住一起,婆媳关系就是在这个期间是最脆弱的,老人和妈妈的育儿理念是不同的,说多了不行,说少了也起不了效果,有时候不能正常沟通,这个是比较难受的。和老人以前没有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性,生物钟有可能都不一样,有个孩子就够操心了,再处理和老人的关系,会更加烦躁。但是有一种情况,老人的思想很开明,虚心接受,你们可以共同沟通,老人的文化水平也有,住在一起,可以更能减轻你的带娃等压力。所以,有条件就让育儿嫂带,没条件就只能让老人带娃,如何处理老人的关系就需要智慧和情商了。
上善若水maggie
之前,帮妈就看到一个新闻。
一位妈妈因跟家里人争吵,情绪失控后,当着6岁儿子的面,连捅了自己7刀,直到自己虚弱无力才罢手。
看到这个新闻,帮妈非常震惊,到底是什么样的争吵要到残害自己的地步?
原来,受伤的女子邓女士长期与公婆同住。
她每次教育6岁的儿子,婆婆都要插手,也因为教育观念长期不合,婆媳关系一度恶化。
事发这天晚上,儿子因为调皮不服管教,被妈妈揍了一顿。
奶奶心疼孙子,强烈表示不满,随后,双方爆发了激烈争执。而在这个过程中,儿子因为有奶奶护着,竟也在一旁始终哭闹个不停。
长辈的斥责,孩子的吵闹,多年婆媳关系的不满导致的积怨,在一瞬间让邓女士情绪失控。
她拿起桌上的水果刀, 毫不犹豫地冲自己的身上捅了7刀 。
幸运的是,邓女士的7刀,并没有造成致命伤,在医生的抢救下,她活了过来。
你看,很多婆媳关系的崩溃,其实都源于 育儿 知识的不对称。
帮妈真的要认真谈谈这个问题了。
教育分歧,家家都有。
两代人的 育儿 观念,要想做到“完美统一”,几乎没有几个家庭能做到。
虽然帮妈很心疼新闻里的妈妈,但是在隔代教育问题上,跟老人硬碰硬,那是最蠢的办法!
如果你担心“直来直往”的话可能会破坏家庭和睦,引起争吵,那你真的要学习一些 “曲线救国”的沟通技巧 。
经验 育儿 or 科学 育儿
两代人的教育观念大PK
婆婆和媳妇,仿佛有天然的对立关系。
我见过在生活中啊,婆媳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矛盾。
其实我们是能理解爷爷奶奶“隔代亲”的本能。
但如果他们的行为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伤害,当妈的无论如何都要劝阻。
在综艺节目《妻子的味道》中有一幕,就堪称 “婆媳 育儿 观念不一致” 的经典呈现。
在晚餐时,婆婆把鸡肉用嘴嚼碎后吐出来,再喂到宝宝嘴里。
这一幕让妈妈咸素媛直接傻眼,赶紧抱起宝宝避开婆婆喂食的动作,并尴尬地跟婆婆说: “不能这样喂,有细菌!”
婆婆却坚持认为宝宝还小没牙咬不动,帮宝宝嚼碎再喂给她很正常: “她爸爸小时候都是这么喂的,不也一样健 健康 康的嘛。”
这一幕,真是像摄像机一样,记录下了现实世界许多隔代 育儿 家庭的难堪。
这也是 隔代 育儿 矛盾 最大的爆发点。
一边,是爷爷奶奶信奉的“经验 育儿 ”,另一边,是爸爸妈妈遵循的“科学 育儿 ”。
除了喂饭,还有该不该吃盐,能不能断奶,穿多还是穿少,能不能吃糖,电视看多久……隔代 育儿 里,争论实在太多了。
说到爷爷奶奶们的宠溺方式,必定会出现金句: “我又不是第一次带孩子。”
从人性上来说,隔代人亲近是人之常情, 爱孩子没有错,但是隔代教育的爱必须有分寸感、有边界感、有原则性。
现在老人带孩子的很多方式,在我们看来都不科学。
隔代抚养的劣势在于,爷爷奶奶们习惯用自己的抚养方式代替父母的抚养方式,老一辈与父母的关系不再是合作性的,而是充满了 竞争意味 。
有些老人还会以“我以前也是这样带大孩子”、“只会嫌我落伍”等情绪化字眼来拒绝沟通。
这时候,我建议宝妈尽可能自己带孩子。
隔代抚养
隔走的是孩子真正的“妈妈”
帮妈前几天看到一个节目。
来自许昌的周女士一见到调解团队就泣不成声,她说自己快被逼疯了,而逼疯她的不是别人,竟然是自己的亲家母!
以下视频来源于
百姓调解
她告诉我们,亲家母跟自己的女儿珍珍大打出手,并且还逼迫女儿离婚!
这矛盾的起因就是周女士刚刚8个月大的外孙女。
以下视频来源于
百姓调解
在孩子的教育上,儿媳妇和婆婆经常三观不合。
婆婆嫌弃儿媳妇吃饭的时候动作多,怕“教坏”孙女。
儿媳妇呢,又埋怨婆婆不相信自己的 育儿 方式,连孩子吃个蛋黄都要干预半天。
珍珍心平气和地跟婆婆说,我们可以一起去问专业的育婴师,而婆婆觉得这是要给她“上课”。
这隔代 育儿 观念的不同,长期日积月累下来的矛盾,导致家里两个女人就在床上厮打了起来。
虽然不该动手打老人,但是这个做母亲的心情我挺能理解的。
为了孩子,我们有了对抗全世界的勇气。但这个对抗的过程中,我们又难免遇上猪队友。
像珍珍的老公,就是个十足的“妈宝”。
调解员拿出三个碗,一个代表着老婆,一个代表着母亲。
问珍珍的丈夫,应该把自己放在哪里。
他毫不犹豫就把自己的碗放进了自己妈妈碗里,代表无条件站在母亲这边。
这背后,有一种错误的角色定位: 爷爷奶奶把爸爸妈妈的那一份责任认领了。
出现隔代“越位养育”,很大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失位”。
“依恋理论”创始人约翰·鲍比认为:孩子的内心其实可以容纳不同客体之间的关系。
简单点说,就是宝宝会自己调整和不同人的相处方式 ,所以宝宝在多家庭成员的环境中成长,其实是有好处的。
但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这些被邀请进来的祖辈试图“鸠占鹊巢”, 尝试突破家庭成员的身份界限,削弱了年轻的父母承担的家庭功能。
隔代养育“不拆台”
到底如何夺回教育主导权?
比如你刚给孩子制定一个规矩:一周只能吃一次糖。
结果爷爷奶奶就会趁你不在时,偷偷给孩子塞糖吃。孩子很聪明,如果制定的规则被破坏一次,他就知道可以 讨价还价 了。
老人多数溺爱,他们忍不住要迁就孩子,让孩子开心,甚至图省事安抚孩子,而不是为孩子负责!
往往给孩子吃时,还不忘加上一句:“别让你妈知道。”
这是教孩子欺骗啊,如果妈妈问他吃没吃,他就会说没吃呗。
你说气人吗?
要知道,妈妈每天面对一个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万遍,情绪崩溃一千遍,才教育出一个好习惯。
这时候,家庭成员拆台一次就前功尽弃了。
规矩本来就不容易立下 ,爷爷奶奶的出现不仅破坏了父母说话的权威性,还影响了孩子与妈妈的关系。
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爱,为孩子负责,并有能力学习科学 育儿 ,那老人能帮忙带孩子自然是好的。
但这样的老人不常见啊。
热播剧《安家》里,海清饰演的妈妈,一回到家就发现大宝在餐桌旁一边看动画一边吃着爷爷喂到嘴边的饭。
她只好劝说公公:“孩子都上中班了,别再喂他饭了。”
可公公哪能听进去,反而理直气壮地找理由:“我要是不喂,孩子就不吃。”
不仅如此,一旁端菜的婆婆也开始表达不满了,“你们年轻人,哪有这个耐心?”
剧中海清的老公一边吃饭一边开玩笑打圆场:“对对,妈妈说得都对。”
回过头,又对儿子说:“以后上大学记得把爷爷奶奶带上,要不然没人给你喂饭!”
于是,爷爷装作没事,继续大口大口喂饭,孩子则继续眼睛一眨不眨看动画。
海清终于忍不住,她打破沉默,拿走孩子的 iPad,直接对儿子发火。
儿子受了委屈,眼泪开始吧嗒吧嗒掉,哭了。
家里却开始鸡飞狗跳,爷爷发火、奶奶啜泣、爸爸也怒了,劈头盖脸一顿责问:
“你怎么回事,怎么一回来就凶孩子?本来爷爷奶奶带得好好的,你一插手,全乱了!”
这个片段帮妈的代入感太强了,看到都忍不住生气,也难怪海清饰演的这个妈妈最后想要离婚,跟孩子搬出去住。
为什么帮妈这么反对家庭成员互相拆台?
因为在孩子看来,大人说的话即使真理,他们会无条件认同,并当成自己的准则。
这时候,如果大人间出现不一样的情况, 孩子就会迷糊,他会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统一战线。
绝对不要出现,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不管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多对,都不能在孩子面前有分歧,遇到原则性问题,也要私下再跟长辈沟通。
优质育婴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