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256
我从小就受不了别人批评我,只要有人批评我,我要么是很委屈难过,要么就是十分愤怒。在我上大学以及大学刚毕业的那几年,更是严重。那时候我住在姑姑家,当时我姑姑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她也是个爱给别人提意见的人。所以她既经常批评我,又爱给我提意见,所以我就经常为此和她吵架闹矛盾。上大学之前我最喜欢的就是姑姑,但在她家住的那时候真的是觉得我姑姑是天下最差的姑姑了。当然现在姑姑学了佛法很精进,我接触了文心老师的身心灵疗愈课程,我们都有了自己成长的道路。现在我很爱她她也很爱我,我们既是姑侄也是朋友,无话不谈。别人建议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喜欢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知道怎么做,我们有自己的规划和打算。而他人的建议有时候是让我们觉得多此一举的。从小被唠叨多了的人,一听到别人的建议,首先就会升起防御心,惯性地觉得自己边界被侵犯,所以就会很不舒服。愤怒于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其实最核心的原因是自己不认可自己,自己不接纳自己,甚至说认为自己很差劲,自我否定和贬低。当别人批评和建议时,会共振出自我否定,我们潜意识上是认可了对方的批评,即便是建议我们也会认为对方是觉得自己不好。共振出我们的自我否定后,我们自己也就觉得自己很差劲,什么都不好,啥也不是……我们的头脑不接受自己很差劲,所以以愤怒的形式表达出来对自己差劲的不接受。愤怒的背后是沮丧、是无助、是脆弱、是弱小……当我们下一次遇到被批评和建议时,我们可以微笑着拒绝,更重要的是,要认可自己。当然,在对方没有求助于我们的时候,尽量管住嘴,不要去提建议。批评也可以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把批评换成是鼓励,也许效果更好。每天对自己说无数次:我真的很棒,我很棒,我很棒,我很棒……
约丶书丶亚
之所以建议过多,反而不知道怎么做,那是因为太多的建议了,你不知道哪条是真正符合你自己,所以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所以在犹犹豫豫中就会显得特别的矛盾,无所适从。因为人生的路有千千万万条,别人只能给你参考,给你建议,但是很多时候觉得是要靠你自己去选择的,因为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够替你走完这条路,只能靠你自己,他们所给的建议,纵然有千种万种理由,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一条,哪条适合你,因此,在你举棋不定的时候,我个人建议你首先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自身条件,该何去何从,你就会一目了然,毕竟别人所给的建议当中,或多或少有些是不切合实际的,你只有,如果从你自己的人生选择,从你自己的自身条件出发,才可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够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所以说在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你都要面对很多种抉择,因为这种抉择就会组成了你的人生,所以再面对这种抉择的时候,当你不懂得该何去何从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方法就就是列一下自身的优势和喜好,然后根据这些性格特征去做出最适合你自己的,觉得这样就不至于为面对太多的建议而感到无所适从。
朝夕忆可否
外部经验 :内部经验 : 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晚秋夜间的经验,你们是有了的,可是因为平常不大留意,在心里印得不深。至于对于景物的感想,那是各人各异的,小孩子所感到的当然不及大人的复杂,即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当然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秋夜》,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程度的缘故。” 重复法 :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拟人法 : 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 ——鬼[插图]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 ——苍山负雪。半山居雾若带然。 词性 : 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像方才所举的几个字,都是因了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就会发生错误的。” 题目 : 作文 : 虽然先有题后作文,实则同应付实际需要作了文,末了加上一个题目的差不多;出题目不过引起你的意趣罢了,所写的内容还是你自己原来就有的。 承接 : 作文和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一句里边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是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搅糊涂了。这须得在平日养成习惯,每逢开口说话绝不乱用一个承接的、转折的词儿,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那适当的词儿来用:这样,作文的时候自然不会用错了。 抒情 : 特意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时无意中说几句、写几句,重行回味,却便是深切不过的了。关于表达情感,常有这等情形。将来你们写作的经验多了,也就会知道。” 知、情、意 :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文章病院 : 文字登载在报纸上、杂志上,或者刊印在书本上,在社会间传播开去;一般人总以为这样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便有意或无意地仿效它。如果它本身有毛病,仿效的人就倒楣,患传染病了。 三种毛病:用词、用语不适当;意义的欠缺和累赘;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记叙 : 印象的描写 : 我们不要平平板板记述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我们要把今天得到的感觉写出来。感觉山在那里迎过来,就写山在那里迎过来;感觉河里的柳树影宛如镜子里的女子,就写河里的柳树影宛如镜子里的女子。这样写的游记,送给别人看,或者留给自己将来看,都比较有意义。 枚叔说:“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像你所说的,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记叙’,后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写’。” 印象 : 从外界事物受到的感觉形象,深印在我们脑里的。所以,你第一次遇见一个人,感觉到他状貌举止上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他给你的印象;或者你来到群众聚集的大会场,感觉到群众的激昂情绪有如海潮的汹涌,有如火山的喷发,那么‘海潮和火山一般’就是这群众大会给你的印象。” 辞 : 不知道就得询问,就得翻查。这样成为习惯,然后读书不致含糊,不致误解;说话、作文不致辞不达意,不致张冠李戴。 那些戏剧差不多是记叙文。记叙文把人的思想、行动和话语叙在一篇里,那些戏剧呢,把剧中人的思想、行动和话语统教演员唱出来、说出来,不是差不多吗?” 触发 :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见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很有新味,我们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 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他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读 : 我以为别的功课且不管,如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的文字须择意义内容已明白的,所以我想从上年讲授过的文字中选取若干篇为将来叫你们诵读的材料 “确定的语句大概用降调读。至于疑问的语句,却并不一定用升调。如果在语句中含有别的疑问的词类时,反而须用降调来读才对。举例来说,——”说着又扯下了一张纸写道: 你道我是来做什么[插图] 为什么到这时还睡着不起来[插图] 谁来管你这 古书 : 文学史的知识不是读那些‘空口说白话’的文学史所能得到的,必须直接与历代的文学作品会面,因此,古书里的文学作品就有一读的必要;如《诗经》和《左传》里叙述几回战役的文章,即使不能够全读,也得选几篇重要的来读。换一句话说,高中的国文教材应该是‘历代文学作品选粹’一类的东西。” 不知道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还它个本来面目。说得明白点,就是要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系;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最有用处。 习字 : 匀整可以分两方面来讲:一是每一个字本身笔画的匀整,二是全幅的字通体款式的匀整。每一个字的许多笔画,虽不必长短均等,粗细一律,但是也不可相差得太远。笔画间的空隙要匀称,须使多笔画的字不嫌其局促,少笔画的字也不嫌其宽松。 讲演 : 王仰之先生处置讲演一课有两种方法,交互参用。一是预先限定话题,指定讲演的人的;一是并不限定话题,临时叫一人自由讲演的。 语汇 : 语感 : 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辞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讲究用辞的于辞的意义以外,还须留心到辞的情味上。辞的情味可从好几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应从声音上去吟味。‘书简’与‘信札’的不同,似出于字面。‘萧瑟’与‘萧条’的不同,似由于声音。每遇一辞,于确认其意义以外,再从各方面去领略其情味,这是很要紧的功夫 文字 : 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须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 作文 : 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得出文章,第一步先须把材料分别选择,寻出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使成为若干组,某组材料该怎样用,用在何时何地,非自己仔细布置不可。捉住了中心思想,将材料从正面、反面、旁面多方运用,不可专固执着一方面。 背景 : 李先生讲解图画的理法,用各种事物来比喻,把文章作解说的时候尤多。有一次,他讲绘画的背景,就借了文章来说明。他说,背景的功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把事物衬托,使事物的情味表现得更明显。你们不是读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古歌吗?这二句中,第一句就是下一句的背景,在“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情景之中与一个壮士长别,一种悲壮苍凉的情味就现出来了。 远近法 : 远近法是因了远近而变更物体大小高低的法则。照常识讲,月亮比柳树要高得多,可是柳树离人近的时候,可以比月亮高。这句词句,是合于远近法的。杨万里有一句诗,叫作“接天莲叶无穷碧”,莲叶可以接天,如果不用远近法来解释,就不可通。此外如“水天相接”等类,也是应用着远近法的文句。这种文句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最多。描写景物的文章本身就是写生画,所不同的只是绘画用形象色彩写,文章用文字写而已。’我近来对于图画愿努力练习 学习 : 失学 :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学校内、学校外,只是场所不同罢了。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假如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在最适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所以,退学不就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小说 : 时令 : 小说的作者还得留意着时令,然后自然景物、人事季节才和叙述到的故事相应。 人物性格 : 同样碰到一件事情,第一个人物非常高兴,第二个人物却看得淡然,第三个人物竟忧愁起来:这因为他们性格不同的缘故。并且一直叙述下去,那三个人物的性格必须始终一贯;即使高兴的变得颓唐了,淡然的变得热心了,忧愁的变得快乐了,也须有可能的因由,无理取闹地乱变是不容许的。 小说 : 小说不一定要根据实事。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那其他的东西才是小说的本质。 那就是作者从那些实事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 选材 : 那篇文章讲选择小说题材的标准,举了两个例子。说,假使你有一只心爱的猫,因为偷食,被你家里的人赶走了或者打死了;这样的事情在你虽然非常痛惜,却不配作为小说的题材,因为中间并没有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但是,假使你有一个小妹妹患了脑膜炎,你主张请新医而你父亲却相信旧医,你的母亲又去求教符水草药的走方郎中,结果是一面旧医诊脉开方,一面走方郎中画符禳神,把小妹妹的性命断送了;从这样的事情中间可以看出很多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所以那是一个宜于写小说的题材。” 小说的本质 : 小说的本质是作者所看出的意义,我们很能够明白了。没有这种意义的便不成其为小说。” 暗示 : 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须含有暗示的力量;作者便不得不做一番选择和布置的功夫。说到这里,小说大都不照抄实事的所以然也就明白了。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一件实事恰好可以寄托作者的意义的?惟其少有,所以作者丢开照抄实事的办法,而根据他的经验,去选择人物,布置节目,创造出一个故事来。你若说他凭空虚构,那是错误的。他的材料全是社会的实相、人生的体验,何尝凭空?你若问他:‘真个有这件事情吗?’他将笑而不答,因为你问得太幼稚了。小说该是世间最真实的故事,然而不是某一件事情的实录。你们懂得了吧?” 议论文 : 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的才是小说。什么叫作‘含’呢?一碗盐汤,看不出一颗盐来,呷一口尝尝,却是咸的,于是我们说盐味含在这碗汤里。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就像这样一碗汤。如果在故事之外,另行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是‘含’了。我们不妨借用小妹妹送掉性命那个题材来说。如果在叙述一切经过之外,加上许多意见,如非科学的医术贻害不浅呀,符咒之类的迷信尤其可恨呀,世间被这种方技和愚见残害的生命不在少数呀,这就不成为小说而是一篇议论文,那些故事只处于议论文‘论断’的‘例证’的地位了。” 叙事和小说 : 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这意思怎样?” 张先生激赏地看了锦华一眼,正要开口,却听旁边先有人接上说道: “锦华的话很扼要的。还可以打个譬喻来说,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 写小说 : 在你们的经验里,你们一定常常发见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把捉住这些意义,然后去选择材料,布置结构,这样,你们的小说即使不怎么出色,至少是值得一看的习作,不是单只叙事的叙事文了。 语调 : 我觉得中国文字有一个特性,是宜于偶数结合的。一个辞与别的辞相结合时,如果不成偶数,就觉读来不易顺口。 双字的辞,如果是形容词,有的勉强可与单字的辞相接,如‘毛毛雨’‘师范部’‘恻隐心’‘藏书家’之类,有时非加‘之’字、‘的’字不可,如‘先王之道’‘寂寞的人’‘美丽的妻’‘写字的笔’,就都是要加字才能顺口的。至于双字的动词,大概不能与单字的辞相结合。‘翻阅书籍’是可以说的,‘翻阅书’就说不来了,‘抚养儿子’是可以说的,‘抚养儿’就不成话了。 王先生前次在班上曾批评某某的文章是‘了了调’,某某的文章是‘呢呢调’,因为他们不知变化,动辄用‘了’或‘呢’来结束文句,所以读起来就不顺口了。 句式 : 据说文章之中主要的句式不过三种:一种叫散句,例如‘我要吃饭,穿衣,睡觉,读书,作工’,是中间截断了一部也可成句的。一种叫束句,例如‘吃饭,穿衣,睡觉,读书,作工,是我们生活上所不能缺一的’。这种句子如果截去了下半截,意义就不完全。还有一种叫对称句,例如‘世人以我为疯狂,我以世人为迷醉’,是上下两截对称的构造。 重复句调 : 这种句式重复的文字能令人感到拙朴的趣味。作者似乎故意把重复的句调来叠用的。 音节 : 与其说‘洞庭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不如说‘洞庭山上一枝藤,藤枝梢头挂铜铃,风吹藤摇铜铃响,风止藤歇铃声停’,读起来比较容易。” 连绵字 : “也是我在工场里听惯了‘丁东丁东’的打铁声和‘轧拉轧拉’的机器声的缘故吧,我近来很留心同声母或同韵母的声音。 我以为同音或声音相近的字面固宜避,但是也不该一概说煞。两个字的同音或声音相近的字,是可以使句调顺利,应该除外的。” 我真糊涂,王先生前星期才讲过的,说这类的字叫作‘连绵字’。为什么方才竟没有说进去呢?”大文说时很难为情的样子。 “哦,连绵字,这名词很有趣。我今天才听到,幸而大文提起。那么我所日日在听的‘丁东丁东’和‘轧拉轧拉’也都是连绵字哩。 文章与绘画 : 照相和活动电影的区别在此,文章与绘画的区别也在此。绘画与文章都能表现印象,好的文章功效比绘画大。因为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王先生已把记事文与叙事文的分别教过你们了吧。绘画是记事的,不是叙事的。”李先生说。 境和情 : 境与情原是关系很密切的。只写境,言外也可引起情来,要抒情,也不能全离开境。 诗 : 诗这个名称包括的东西很多,凡是含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所以从前的古风、乐府、律句、绝句固然是诗,而稍后的词和曲也是诗,现在的新体诗也是诗,只要中间确实含有‘诗的意境’。 新体诗和散文 : 关于新体诗和散文的分别,王先生也曾说过。他说诗是最精粹的语言,最生动的印象。普通散文没有那么精粹,所以篇幅大概比诗篇来得多;又并不纯取印象,所以‘诗的意境’比较差一点。这就是诗和散文最粗略的分别。 作新体诗的人虽不主张一定要押韵,但自然音节还是要讲究的。那些上不上口的拗强的话语固然不行,便是日常挂在嘴边的普通话语也不配入诗,必须洗炼得十分精粹了的,音节又谐和,又自然,才配收容到新体诗里去。 诗的意境 : 他说你们不要把新体诗看得太容易了。他说随便把几句话分行写在纸上,如果没有‘诗的意境’,那是算不得诗的。他说‘诗的意境’的得到并不在提起笔来就写,而在乎多体验,多思想。 初执笔的时候,难道就首首是名作吗?他说你们只要不去依傍人家,单写自己的意境,就走上正路了。” 推敲 : 。不过一下笔困难就来了。几句话同时在脑子里出现,不知道先写哪一句好。平常说话说了就算了,似乎没有什么疑问,现在要把话写到纸面上去,这样说好呢还是那样说好,疑问便时时刻刻发生了。还有,要把一种比较复杂的东西说明白真是不容易 ‘精美’和‘精良’意义虽差不多,可是‘精美’比较偏在形式方面,形容一件艺术品或者一间房间的陈设,那是很适合的。现在形容一架机器,不只说它的形式,连它的工作效能都要说在里边,那就用‘精良’来得适合了。 读书笔记 : 笔记的性质与样式,大概已明白了吧。现在再来专讲读书笔记。方才说过,普通笔记之中有对于读书心得的记述,这可称为读书笔记。笔记书类之中尽有不记别的,专记读书心得的。这种纯粹的读书笔记数量也着实不少。比较古的有宋人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这里面全体是一条一条的读书笔记。 例如,你们已知道‘所’字的意义了,但是‘所’字有几种用法,你们知道吗?如果能够随处留意,遇到新的用例,归纳起来,不是一条很有意义的笔记吗?又如,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雄健,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柔婉,你们是知道的,但是怎样才会雄健,怎样才会柔婉,这条件你们知道吗?如果能关心这个问题,多读雄健或柔婉的文例,发见出若干法则来,不是很好的笔记吗?又如,你们是喜欢读小说的,小说开端和结末几行的文字,作者往往费过许多苦心才下笔。你们看过许多小说了,开端或结末共有多少写法,也不妨当作笔记写记出来。又如,你们读了某篇文章,某首诗或词,觉得其中有几句是好句,如果你们能说出其所以好的理由,写出来也是笔记。此外如阅读时对于书中的话有疑点,或与你们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也都不妨写记出来。读书笔记的材料随处都是,大家仅可随意选取,决不愁没有可写的。” 修辞 :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积极修辞 : 这样利用了感觉的要素,积极地使所说所写的语言增加力量的事,在修辞学上叫作积极的修辞。 情景 : 修辞在一方面固然与所说的事情有关系,在一方面也与说那事情时所感受到的情境有关系。 ‘情境’二字包含很广,不只所说事情的形相、环境包含在内,就是说者与听者的关系以及说者所居的地位、所处的时代、所有的心情乃至说话的上下文的关系也都包含在内。情境与修辞,关系非常密切,不论在消极修辞或积极修辞。诸君所用的算学书,不是用现代语写的吗?这也不外乎是顾到情境的一种现象。因为写的、看的都是现代人,用现代语比较明白的缘故。算学书之类,性质是抽象的、知识的,所注意的只是消极修辞,利用情境之处尚有限,与情境关系最多而最可利用的当然是积极修辞。 讳饰格 : 在绅士社会里说小便、大便处要说什么‘盥洗室’‘更衣室’,在病院里说陈尸入殓处要说什么‘太平房’,这种说法在修辞上叫作‘讳饰格’,是在难言或不便明言的情境中自然发现的一种修辞方式。 铺张格 : 反之,因了情境可以放言无碍的时候,我们又会用张大其辞的说法。说‘小’会说什么‘渺沧海之一粟’,说‘长’会说甚么‘白发三千丈’,说‘难’会说什么‘比骆驼穿孔还难’,说‘会说什么‘如反掌’了,这种说法在修辞学上叫作‘铺张格’,和方才所说的‘讳饰格’情形恰恰相反。 修辞的根源 : 希望能致力于生活上的修养,从生活的根源立脚来做修辞功夫,切勿误信说话与写作可以雕琢粉饰取胜的。 组织 : 凡自成一个单位的意思、情感,无论用言语或者文字来发表,就必得讲究组织。讲究了组织,发表出来的才是个健全的单位,能使听者、读者满意,同时也使发表者自己感到快适,他正发表了他所要发表的。 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榫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 读书 : 先读些中国哲学的原书,再去读哲学史;先读些《诗经》以及汉以下的诗集、词集,再去读文学史;先读些古代历史书籍,再去读《古史辨》。万一必不得已,也该一壁读哲学史、文学史,一壁翻读原书,以求知识的充实。 创作 : 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一次习作,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和劳力;应用之作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有他人和事务在眼前,也不许我们多费时间,以致妨碍他人和阻滞事务;至于创作,全是自由的天地,可以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做去,做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手。 因为创作全是自己的事,忠于创作,就是忠于自己。真正的创作决不该有丝毫随便的不认真的态度,古来的山水名画家有‘五日成一山,十日成一水’的话,左太冲为作一篇赋竟至费去了十年的光阴。创作贵精不贵多,时间和劳力是不能计较的。 选题 : 创作第一步的工夫是发见题材,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才值得选择认定。 诸君每日在街上行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这种时候,事物的新鲜的意味常会电光似的忽然自己投入到头脑里来。随时把它捉住了就是题材。题材选定了以后,第二步还要使它成熟,无论在读书的时候、看报的时候、听别人谈话的时候、独自散步的时候,都要到处留心,遇有和这题材有关系的事项,一一搜集拢来,使内容丰富,打成一片。这情形正和做母亲的用了自己的血液养分去培养胎儿一样。 习作 : 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 鉴赏 : 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 知道什么东西不好,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了,我们读了一篇不好的文章,如果能一一指摘出它的毛病,等于读一篇好文章能一一领会它的好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