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眼女汉子
前几天,贝妈邀请了一位专业的二级心理咨询师Jane老师在群里给大家解答家长的疑惑,并可以事先提出问题来,我把自己的疑惑提了出来,我是这样提的: 对于一个9岁的男孩子来说,性格桀骜不驯,家长应该怎样引导? 并举了2个例子,一:他的书写问题,他认真时写得全班最好,但常常不认真,写连笔字,他的理由是写得太好太浪费时间,平时随便写,在重要场合再认真写;二:他总要求平等、自由,他觉得小孩也得拥有大人一样的权力等。并说了我和他爸的教育理念也偏向平等、自由,但过时会过了,成了溺爱,造成他的一些表现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不相乎。 Jane老师从她专业的角度给出了很到位的分析,让我有当头一棒的感觉,痛并清醒了些,痛是因为自己这几年努力学习家教,努力做好自己而最终很多理念被指出是错误的而心疼,为孩子因我的错误而要走多弯路而心疼。 Jane老师说: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么几点, 一:这位家长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觉得自己的宝贝是最好的,最捧的。 二:你是真的溺爱你的孩子了,并且平时很少惩罚你的孩子,是一位拒绝惩罚的家长。 三:对我们教育中的自由和平等有一些误解和曲解。 我们从他的这两个例子来看,其实孩子写得好看不好看,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但他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的认真度对他的影响将会很大。他说写得好会浪费时间,这个不是好的理由,我觉得这是一个任性的借口,是一个懒惰的借口。家长一定要知道一件事情,我们不可以去惩罚错误,但一定要惩罚懒惰,如果是我的孩子的话,她写得不好,我一定会让他重写,他怕写得好浪费时间,重写我让他浪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的话,他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孩子在学习上寻找捷径,在努力中寻找借口,这时家长没有经于正确的引导的话,未来看一定是一个习惯找理由,找借口的孩子。我非常理解家长们宝贝自己的孩子的心态,那如果小的时候不能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的话,长大后这种坏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不好的影响和后果,头疼的还是家长。 第二个例子,说的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各位家长崇尚平等自由的教育理念,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得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平等自由,需要很公平的去对待他们,而且家长一定要知道这种平等和自由需要建立在孩子的性格、人格、人格的架构完全成熟的基础上你才能够给予他平等和自由,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是不能跟他讲平等的。因为你必需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这个时候,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都没有形成,这个时候你不能让孩子自己去形成这个意识,一定要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错,这时家长的权威性,会比你给予他自由平等更重要,当然这种权威性是建立在家长平心静气的基础上的,有些易怒的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你本身的权威性就很难建立,所以这已经没用涉及到平等自由这些问题了,这也是给家长的一些建议,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绝对不要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还有一点,我觉得这个家长的理解有点错误,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观是尊师重教,这点是对的,我们也应该培养孩子的这种观点,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品质,其实西方国家的教育也不是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平等和自由的,他们小的时候比我们中国孩子苦多了,严格来说是规则更多而不是辛苦更多,他们的家庭有非常非常多的规则,家长会先定位这些规则,孩子一旦触犯了,结果就是禁足,不让孩子出去玩,不要他们做活动,只能在家呆着,这一点对外国孩子来说是非常严厉的一种惩罚,而且他们的家长的这种惩罚会一直坚持到高中,都是高中生了,他们一旦被禁足了也是不能出去的,孩子也得去执行。 所以我觉得:“我们优秀家庭教育中优秀家长的教育观应该是订立一个规则,要经过慎重的思考过并和孩子达成一致,在孩子犯错时,你执行惩罚的时候孩子是能心安的接受的,那这种教育就是优秀的家庭教育,孩子出来也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人。”
木有雨啊
看一个帖子,一个男孩跟女朋友闹矛盾,原因是女朋友反对他跟“女哥们”来往,他无奈,明明跟这个“女哥们”没什么亲密接触,但是却被怀疑还下了“禁足令”。帖子里出现了水火不容的两派观点,女网友大多说禁的好,管你是“女哥们”还是青梅竹马,一律“禁无赦”;男网友同情理解以及表示有要好的“女哥们”是正当需求,凭什么扼杀?所谓的女哥们,其实就是红颜知己。百度百科把它定义为:一个与你在精神上独立、灵魂上平等,并能够达成深刻共鸣的女性朋友。时代不同了,红颜知己换了一个新马甲出现变成了“女哥们”,但是甭管叫什么名号,本质上都一样,男人跟女人之间产生了与爱情、友情、亲情不一样的关系,可以叫做“第四类情感”。之所以说是第四类,是因为它无法完全界定为任何一种纯粹的情感,并且它又掺杂了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成分,至于哪种比例更高,是因人而异、视情况而定的。如果是纯粹的爱情,想必两个人早就结成连理;如果是友情,却又比一般的朋友多出一些亲昵和默契;如果是亲情,没有血缘便谈不上基础。如果是纯粹的爱情,想必两个人早就结成连理;如果是友情,却又比一般的朋友多出一些亲昵和默契;如果是亲情,没有血缘便谈不上基础。所以,这种关系多边跨界,又多面不靠,成了一个难处理得当的问题,也常常成为隐患。但既然它存在,还有人为此苦恼,说明第四种情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我采访了几位朋友对它的看法和态度,先放送给你们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