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3

我的臭熊熊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萨提亚心理咨询师直播间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uanxuehan

已采纳

幸福帮,帮天下问题不是问题,解决问题找幸福帮是关键。 我父母性格都很爆裂,从小就经常吵架几乎天天吵有时候甚至大打出手,小学住在老家妈妈还经常跟奶奶婶婶们吵,爸爸总是维护奶奶兄弟,中学的状态就是半夜被哭泣的妈妈叫醒或者被争吵声吵醒,我爸爸会家暴,两个人经常扭打,我声嘶力竭使他们安静下来以后就继续睡觉上学。 现在我已经出来外面读工作了而我弟弟还在家里上初三,以前父母吵架我们都是一起承担,有一次因为劝架他的头磕到一个尖的地方缝了好几针,现在他一个人,有一次他用我妈的微信发给我爸妈要离婚了,我几乎崩溃,因为我想到一向比较内向不爱说这些事情的弟弟都用微信告诉我,肯定是承受不住了,我哭了一路第二天赶回家了,回了家爸妈只字未提吵架的事情,直到我走的前一晚,妈妈提起来三人坐在客厅争吵。现在父母都四十多了,从年轻吵到现在,别人总说老了就不会什么的,但我总觉得她们会吵到老除非离婚。 有人说,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我无比认同,也曾憎恶过父母的行为,认为他们的争吵造成了我人格的数种缺陷,发誓一长大就要远走高飞。 然而远走高飞后却发现,我遇见的很多朋友都从与我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但是命运却大有不同:有些人一直担着原生家庭的痛苦,成长为易怒、不安、悲观的人,有些人则选择释然,自我挣脱出童年的痛苦,去主动形塑自己的人生。 自我成长,要从自我剖析开始,远行为我提供了思考过去的机会,让我看到自己很多性格上的缺陷正在成为阻碍,而那些挣脱开原生家庭阴影的人,一直在用他们的幸福提醒我改变的必要。以下是我来时的路,仅供参考,想告诉你不必沉浸在过去,因为所有人都在带着伤奔跑。1,我很不安,总是急着被别人认同 我记得因为一件小事,母亲曾歇斯底里,把不到十岁的我拽到父亲面前,逼问我如果两个人离婚,我会跟谁走。那是个离婚即被轻视的年代,我至今还记得班级里单亲家庭的同学被孤立被嘲笑,那些调皮的孩子们说着“他没有妈妈!”的话,我从不敢去做帮凶,我拼命地优秀拼命地讨好,拼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却在父母争吵的每个时刻担忧,害怕第二天的自己从天上摔到地下,成为被孤立被嘲笑的那类人。 恐惧因此成为我性格的一部分,我过早地长大,过早地学会看人脸色。成年之后,我对身边人的情绪特别敏感,一旦看到身边的人不开心,我就会近乎恐惧般地问,“是因为我吗?”而一旦遇到需要选择的问题,我的答案能多模糊就多模糊,我必须先让对方做出决定,因为潜意识一直在跟我说这样一句话:你要先去保证让别人满意,你才有资格开心。2,心理压力很大,对人生所抱有的希望不多,十分悲观 父母争吵时似乎没有底线,什么难听的话都跑出来,完全不避讳我的存在,两个人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却一定要分出胜负,往往碗和花瓶都成为一场争吵的牺牲品。 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我在人生中犯错,就会回到我的童年,我会在心底深深埋怨争吵不休的父母,怨他们把我带到一条不懂该怎么幸福的路上。 我一直不懂放松,心理压力很大,说话和做事都小心翼翼,总觉得身后有人在看着我做的一切,一举一动都可能引来他人的不满。 我几乎避免去亲近任何人,因为没有亲密关系就没有争吵,很多年都错过能够交心的朋友,把心沉沉地紧闭。 由于看多了“吵架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场面,我看待问题也非常悲观,哪怕一点小事都觉得天塌下来,自认为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有几年自感活着的希望越来越稀薄,不爱别人也不爱自己,小时候因为父母吵架而生出很多寻短见的冲动,强迫自己把负面情绪压下去,长大后发现,那些无法释怀的童年经历,都会重复出现在你的人生中。3,不相信有什么和谐的爱情,和恋人解决问题也习惯用争吵的方式 成年后才理解父母频繁争吵的原因,母亲的性格太好强而无所作为,父亲的性格很安逸不懂争取,我以为世界上并不存在和谐的爱情,于是恋爱后拒绝用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我靠嗓门和眼泪取胜,活成了母亲的另一个翻版。 几段爱情就这样牺牲,我花很长时间反省:影响着我人生的,到底是父母在我童年时的争吵,还是我一直沉缅于童年经历不愿意主动走出来?若我把这当作人生一切失败的借口,那当有一天我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她是不是也会重温我的过去?也会怨恨我没有给她一个幸福的人生? 年初为自己设立扩大读书面的目标,接触了几本心理方面的书籍,看到了一些关于原生家庭的故事,其中有一点提到:伤人的父母曾经也是受伤的孩子!我有时在想,父母这些年的争吵是不是在他们的年幼时也经过和我一样的创伤,他们也有自己难以迈过的心理障碍,是不是这些原因造成他们现在无穷的争吵呢。有时我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理解他们来时的路,恨自己没能更早地接受那些爱——那些躲在争吵背后的、一直被忽视了的爱。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幸福帮微信公众平台 幸福帮; 国内首家线上幸福社群,本社群是萨提亚专业心理督导郭晓洁老师联合多位萨提亚心理咨询师创建的萨提亚学习社群,以传播专业的萨提亚心理咨询知识为理论指导,致力于帮助更多中国人解决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职场关系、个人成长等问题。 幸福帮,帮天下

萨提亚心理咨询师直播间

131 评论(12)

金德易BOSS

★分享嘉宾★ 司建枫老师 新精英橙子学院创始会员——传说中的0001号 新精英生涯首批学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萨提亚家庭咨询师 石家庄一中最受欢迎的心理老师 ★分享主题★萨提亚人际沟通模式的应用及内在冰山 当我遇到家庭及其他人际沟通障碍的时候我们如何用更好的沟通方式去处理? 如何去用冰山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沟通模式? 以及沟通模式后面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如果你正处在沟通障碍, 如果你想改善一段关系, 如果你正在探寻沟通背后的秘密, 或许这个分享能够帮助你理顺思路, 找到可以突破障碍的方法。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接触萨提亚2年多时间,发现萨提亚系统很好用;也是一名萨提亚的学习者,在加深运用和学习,在咨询个案中,发现萨提亚对人际沟通的帮助,个人生活中也有收益。所以愿意和大家分享。萨提亚女士,第一代家庭治疗师,家庭治疗创始人,《人力行为杂志》称呼其为“家庭治疗大师”;《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萨提亚女士普及率很广的书籍。 萨提亚主张,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强调每个人在注重个人的同时,更要注重任何人的沟通。萨提亚倡导人若改变应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和谐一致的沟通;当内在改变,外在的改变就容易多了。譬如,看到下雨天有人哀愁难过,但有人喜悦清爽,这是脑袋里的概念而非事情本身带给你的情绪。内在改变向外在改变更容易。其实相由心生,“35岁以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35岁以后的相貌是自己给的”,其实说的也是一个人内心绽放的时候,表情面貌状态是不一样的。女人活一辈子,有的人活的越来越宽,即豁达,有的越来越窄,指的就是心境问题。当心境改变,世界观改变后,看人待物,认知和看法就会不同。 萨提亚倡导心灵滋养,包含: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接纳,个体获得和谐的家庭,每个人拥有个人感觉骄傲的事业。 萨提亚理论包含三大系统: 原生家庭(家谱图) 人际互动(沟通姿态) 个人系统(内在冰山) 萨提亚的原生家庭让我们了解人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他为什么待人接物会如此;沟通姿态是,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今天所讲便是萨提亚的个人系统。 萨提亚形象描述:人的自我能够看到的是很少的部分,1/8是显现的,另外的7/8是藏在水下的。行为、语言是能看到的,但感受、想法、思想以及通过事情想要表达的渴望是看不到的,这就是冰山下边的东西。行为上边是能看到的,而不为人所见的部分,形如冰山,藏在水下的山体,是长期以来容易被压抑、被忽略的,揭开冰山就能看到我们对生命的渴望、期待,看到每个人真正的自我。 原生家庭: 每个人冰山层面形成的最大平台。 人的一生,两个家庭:1)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即原生家庭;2)自己结婚后的家庭,自己当家的家。 许多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很多成年人对个人生活的不满足感,以及很多成年人遇到的问题和困扰,都不是成年后的生存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原生家庭)所受的影响和限制。 示例: 1)朋友小时候经济条件差,现在经济条件充足,却常说自己物质不足。这是因为原生家庭对其物质不满足的影响。 2)朋友老公一吵架往外跑,不能面对和解决问题,那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习得,其公婆吵架也是这样的情况。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原生家庭习得。原生家庭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影响。 第一层:行为。 也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行为。 第二层,应对姿态。 是以什么姿态应对发生的事。五种应对姿态: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智。第五种姿态,一致性沟通姿态,沟通效果最好,高手用的都是这种。 第三层,感受,感受的感受。 感受,发生什么事,有什么想法,是开心、愤怒、喜悦、伤害、恐惧、悲伤? 感受的感受,感受的决定。 示例: 和要好的同事竞争岗位,胜出后喜悦,但又认为自己不能张扬,这样不好,会伤害到同事,对同事有内疚,会压制自己的喜悦。这种惭愧就是感受的感受。 第四层,观点。 对事和人的看法、立场。信念 假设 预设立场 主管现实 认知 示例: 丈夫指责妻子饭不好吃,盐放得多,醋多很酸。妻子生气,认为丈夫不应该挑剔自己,这就是妻子的观点。 第五层,期待。 对自己和对别人,还有来自他人的。每个人都很期待自己很优秀,很棒,也期待别人对自己很好,这就是期待。 第六层,渴望。 这是人类共有的,包含爱、认同、接纳、有意义的、价值。 第七层,自我。 你怎样看待你自己,你怎么认识你自己,你怎么看待你的生命能量。 示例: 丈夫嫌弃妻子做饭不好吃,用冰山解析。 行为——丈夫嫌弃妻子做饭不好吃; 应对——妻子应对姿态是生气,有点指责的方式; 感受——妻子难过伤心; 观点——不应该挑剔我; 期待——丈夫能够认可和表扬; 渴望——期望老公能够认可,觉得做得好。 如果丈夫指责,妻子一刹那会很难过,但其实是走了一个冰山模型。 前五层,人不同事情不同,后两者都是大家渴望的,所有人行为背后都有正向目的。 示例: 小偷抢东西,渴望是得到物质满足,但行为却错误。 任何人任何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目的,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渴望和自我永远没有不好的。怎么察觉冰山,利用冰山做沟通? 案例1:我和领导 14年工作非常忙,每天不停接收任务,压力大很焦虑,新的领导不停加压,我也情绪出现不好,对领导表现不满,领导也能感受出来也不舒服,很生气。双方对立。发现这样对我没有任何好处,那从冰山入手,先查看走冰山。 行为——为对方不满; 应对——互相指责; 感受——我生气委屈,领导生气愤怒; 观点——我认为领导不应该分配这么多任务,这是没法完成的;领导认为我是你的领导,这就应该是你的任务; 期待——我期待能够少一些任务,喘口气;领导期待愉快的让我接收任务,并且很好的完成; 渴望——我渴望领导理解我,我已经非常疲惫;领导渴望被尊重,尊重她的位置。 在走冰山之前,对领导排斥的,但当看到领导的期待和渴望,突然发现我对领导确实没有很好的做到尊重,我不茫然了,我不仅是完成工作,更应该是尊重领导,后来采用尊重的方式、语气、行为,当我满足他的渴望,领导的改变是开始理解我,不再针对我,不再不停地加压,后来双方合作愉快。 当你看到了冰山底层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渴望,他就开始改变。人和人的沟通,在看到冰山系统后,就能理解他,从而知道如何和他更好的沟通。 案例2:怀孕的女同事和她老公 女同事,准备怀孕要体检,婆婆主动提出陪着一起;但同事希望老公陪着一起,老公认为已经有妈妈去陪你,所以不去,我很累周日我也需要休息,后来吵了一架老公勉强答应。但是女同事认为丈夫很勉强,是被逼答应的。 行为——同事要求老公去医院;老公不愿意,因为我妈陪着去; 应对——同事指责老公不陪着去;老公陪着去是讨好姿态; 感受——同事伤心生气,感受的感受是很委屈;老公也生气; 观点——同事观点是孕前体检应该是老公跟着去,而不是婆婆陪着去;老公认为不就是体检么,有人陪就好,太矫情; 期待——同事期待老公心甘情愿的去;老公期待妻子不要求去跟着体检,而是休息; 渴望——同事渴望老公爱我;同事希望妻子理解,很累,想休息; 自我——同事觉得她是不被老公爱护的人。 同事:吃惊的是,老公的想法,我之前不能理解,之前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是我没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是一个问题。看待问题的观点不同,那姿态、感受也就不同。 案例3:冰山销售层面的运用 谈判,沟通也可以运用萨提亚,当有渴望、期待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冰山系统。当你摆数据,告知他这是最低价格。同时告诉他我知道你为了这个项目,付出很多辛劳,我知道你的期待是什么;但是这已经是不能再低的价格了。当你看到他内心的感受,他便不会狂压价格。 这是萨提亚在不同层面的运用。 案例4:冰山可以跨越着走 需要说明,在走冰山七层的过程,不用每层都走,哪个层面解决问题可以跨越着走。当你很熟悉的时候,一念之间,当你的脑海能够理解他的渴望期待或者感受,就很好的能够解决。 心理学中的意识、潜意识,也是冰山模型。管理学中有冰山理论,浮在表面或者内里的问题都值得挖掘。萨提亚独到之处在不把问题根源细分,像走楼梯一样,步骤很灵活,走几步,是迈到感受层面或是渴望层面,都随机。案例5:不想上学的学生 学生,在人际上有很大障碍,死活不去上学,家长很着急焦虑,找家人亲戚说服,但未解决,挂专家号等等。但是大家的出发点都在孩子是有问题的,让他上学。但最后心理医生也没有解决。当和孩子在聊天,听他讲了很多的过往,回应“孩子你经历了这么多让你难过的事情,你内心很纠结、挣扎,你很不容易走完这一步”,这时候看到孩子 肢体从缩在一起到打开。当看到他的感受并说出来的时候,他的身体开始打开,终于觉得有人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看到他。没有走其他层面,走的是感受和渴望的层面。当你觉得适合什么走什么层面,走什么层面即可。 后来孩子没有退学,今年高考,本二,还不错。一致性沟通要关注的:我、他、情景。既要关注到你的渴望,同时要做好和你更好的沟通,也要关注到自己的感受,还有当时的情景,这样沟通就很顺利。当看到你我的需要,就是在走冰山的过程。 案例:和领导的沟通 五月底的周末要参加培训,但是领导早晨发来信息让加班。最初想直接回复我在外边培训,不能加班。但是不能,领导肯定是不满意的,改变思路。回复领导“看到咱们这么忙,你肯定很有压力”,这是我看到的领导的状况,但又回复“但是领导很不好意思,我在参加培训”,这是我的需要,这时候领导便会信息说你去培训吧。看到领导的渴望和当时的情景,知道如何去表达。 冰山和一致性沟通是互通的,可以运用两者的内容去沟通。可以运用到夫妻、亲子、同事、上下级中,甚至谈判当中。这是一念之间。 古典老师说721法则,1分学习,2分交流,7分实践。运用的时候多练习,练习越熟才能看到你的冰山。 当出现你不愿意出现的情绪时,走你的冰山模型。在你的冰山之下,你能发现自己心底的想法、目的。 你的期待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呢?当你看到就可以处理情绪的问题。转移可以,但是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底层的东西。 案例:家庭生活的运用 老公工作很累,当老公拉着脸回家后,一般不会问你怎么了。吃饭后才会说,“看到你好像情绪不好,不开心,是累了还是不开心的事啦?” 当说完这句话,就认为我理解他的感受,他会轻松很多,会和我说他为什么这个表情。说完,情绪更多的疏散了。 儿子拼玩具拼不起来,他就生气,我会说“那你心里很生气和难过,是吗?我看到你生气和难过了了”。然后不一会他就拼成了。 不必说道理,感受情绪理解他。你要相信所有人都有处理情绪的能力,看你如何引导。 新精英幸福课堂的成功六问,每个人都有处理事件情绪的能力。问题出来,感受就出来了。教练技术注重的也是发问,通过发问让你了解你想要什么,如何解决。当通过引导提问,你回答出来,那这件事情的成效可能是十分。要通过提问回答,发掘潜力,发觉你要达到的目标。 很多时候, 需要关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背后的问题,也就是问题后面的冰山层 。有了指挥棒,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冰山原理:冰山就是一把透视人类的钥匙,是进入我们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一幅地图。实际上每个人行为的背后,都有同样的渴望和期待,在那个最深的层面每个人都相同,渴望尊重关爱,任何人的关系没有那么夸张,其实是很紧密的,我们内心都有渴望,希望我们更好的成长。冰山是对人性最基础的认识,和任何人士,不论层级角色,都可以了解。 赞美的语言、服务、礼物、身体接触、高品质的陪伴。 朋友关系中,希望获取更好的赞美的语言、服务;夫妻关系中,希望获取高质量的陪伴,身体接触等等;在亲子关系中,便会是高品质陪伴、赞美语言;放在工作中,便会是认可,赞美的语言。 每个人渴望的东西不同。 当你把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给到别人,但不是他想要的。你需要的爱的5种语言,你可以思考下你的父母、同事、朋友、爱人需要的爱的语言是什么。 音频: 笔记侠:韩豆豆

10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