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3

龙发集团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赵越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广州文仔

已采纳

超越自己有人曾问:“在自然界,谁的力气最大?”回答是多种多样。有人说是大象,因为它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也有人说是鲸鱼,它可以顶翻一艘远洋巨轮。而我认为,力气最大的是蚂蚁,可以举起是它体重13倍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其它动物都在想如何超越别人,而蚂蚁所超越的却是自己。其实我们人类也一直在自我超越着。同行之间,你死我活的商场之战,这是一种彼此的超越;同学之间,明争暗斗的学海之争,也是一种超越,不同点太多,相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都在超越别人。总为自己定一个很近的目标,一旦侥幸超越了自己,才开始洋洋自得,不求上进。殊不知山外有山,直到不久后,目标又超越了自己,才开始慌慌张张地追赶。就这样反反复复,恶性循环着。因此,在我们的世界中,成功的事不多,失败的却不少。即使失败了也有自我安慰的方法:回过头去看看那些还不如我的人,心里便有了无限的满足。大概这就是我一直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原因吧。直到有一天,我读了蚂蚁的故事,才突然悟出了人活着应该超越自己这一人生真谛。回想起十几年的盲目与平庸,我并不后悔,因为我还年轻,年轻就是希望。只要希望不破灭,我就要把握住自己的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使希望变成现实。让一切都从超越自己开始吧!只有超越了自我,才懂得再怎样去衡量别人的价值;只有超越了自我,才明白如何接纳自己以外的一切。过去已成为历史,我们把它装进行囊,小心而认真地说“那是童年”,今天和明天才是真正该走的路,于是我们大声宣布“这是花季!”懦弱扔给童年,成熟写给花季,微笑着同往事干杯。而崭新的一切,都将从一个辉煌起点开始--超越自我!

赵越心理咨询师

268 评论(15)

ellegirlme

人生是战场,而自己正是这场硬仗中的主角!人生的旅途本来就是起伏不定的,而生命也是由欢笑和泪水编织而成的,就像电影中的角色,不管是主角、配角或是临时演员,只要尽本分,把戏演好,向困难挑战,超越自己,就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你看过《汪洋中的一条船》吗?书中的主角——郑丰喜先生就是一位能突破现状,能超越自己,追求更完善的人生的人。他不因双腿弯曲,不良于行,而成天自怨自艾,反而凭着毅力、信心向自己挑战。他虽然也曾遭到失败,但以信心做反看,以毅力当前锋,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双腿,成为一位超越自己的成功者。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再勇敢地站起来,接受挑战,而一味的逃避,不敢面对现实! 作家杏林子因为从小身体关节的毛病,经常躺在床上,无法做事。但她坚信,总有一天,她也能像常人一样,做自己爱做的事,她有了向自己挑战的信心,事情便成功了一半。她尝试写作,竟发现从写作中找到了自我,因而重拾向人生挑战的念头!她曾说,真正的残废是心死,而不是外在的残疾!她有了好的开始,便想超越自己,创办了伊甸园。她不但向自己挑战,也关心别人。她的做法,能不令我们大叹不如吗?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当你遇到困难时,无须自怨自艾,也无须别人“拉一把”才从泥淖中爬起来,重要的是要有挑战的心,自己救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再迈开步伐,再奔向前去。有些人生活在这世界上,连生存的目的是什么,都感到迷惑。其实,上天给我们的生命,绝不是平白无故的。常常问一些人,最近过得怎样。回答几乎都是千篇一律:“没有,混口饭吃。”“还是小职员一个。”为什么他们总是如此说呢?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自我挑战,自我突破的想法,总是以为安于现状即是福。 这样的人,再过十年也是停留在原地,无法前进。向自我挑战,即是超越现在的我,迈向一个新的我,不是停留不进,也不是安于现状。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吧,月考时,能突破自我,向原来的成绩挑战,只要有进步,哪怕是进步个两三分,也算是挑战成功啊!否则最后一名是你,成绩老是停在原地,那多难堪啊! 人生的崎岖不平,只有向自我挑战才能往前行。且把自我挑战当成一把锐利的刀,用它去斩除旅程中的荆刺,超越巅峰,超越自己!你看过不倒翁吗?它那屡仆屡起的精神,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虽然我们的生命有限,但能学习打败原来的我,展现新的好的我,也就是一种突破。不是吗? 人生的旅程,有无数的挫折。可是挫折只是生命旅程中小小的插曲。被挫折击倒的人,如果不再重新振作,便无法实现自我。遇着挫折无须惧怕,那正是向自我挑战的好机会。朋友,拾取信心,向自我挑战吧!打破从前的不良记录,就从现在开始。把挑战当指南针,失败当试金石,勇敢地向自己挑战,并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说:“生活中的成功并非取决于我们与别人相比做得如何,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与我们所能做到的相比如何。一个成功的人总是与他们自己竞赛,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纪录,不断改善与提高。” 不管我们认识与否,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理蓝图,在心理领域里,这幅蓝图称为“自我意象”,自我意象的神奇之处在于:人的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行事,所以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失败型的人”,你就会不自觉地一步步迈向失败的深渊,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有很好的机遇。 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改变自我意象就能改变自己的个性和行为,能使你富有新的能量和才华,并最终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以我们只有将自己的渴望和梦想形象化,具体化,只有坚信我们能够成功,我们才会获得成功。这就是自我超越。 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培养和改变自我意象,不断改变自我,超越自我。而不是将自我隐藏或遮掩起来。生命是有限的,超越自我不能只等待岁月的积累,而要善于抓住时间和重点。幼儿时,我们只能用肢体语言去和外界交流,因为有着想超越自己的冲动,我们试着站立,学会语言交流,一次一次不懈努力着,终于长大,但我们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四分之一时间,足有四分之一时间留给老年,除去工作,我们还有多少时间用来超越呢? 同学们,让我们抓住每一个机遇,每一次挑战,尝试去超越自我,从中体会生活的乐趣,生命的色彩 面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的人因为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去接触。于是有过失败的更加颓废,平凡的依旧平凡,已经取得成绩的也停滞不前。“月亮之所以耀眼,是因为他从不把反射太阳的光芒作为耻辱”,是的,跳出自己的牢笼,超越自己,才可以俯瞰世界。(一)面对失败,走出自己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的苏联空军将领被敌机击落,他在双腿受伤,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地上爬了整整18天,终于爬回了军营。然而,他的双腿残废。要知道,没有双腿的人是不可能再进入驾驶舱的。可是,他并没有气馁,没有眼睁睁地望着双腿而捶胸顿足。他每天坚持锻炼,风雨无阻,终于再一次坐在明亮的驾驶舱里,驰骋于蓝天之中。俗语说:“从哪里摔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何必因为点点失败困厄,就锁住自己呢?没有双腿也可以飞翔。失败了,只要能走出心灵的牢笼,不是还有更美丽的风景可以欣赏吗?(二)面对平凡,绽放自己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位山村的“赤脚女医生”李春燕震撼了许多人。她相貌平平,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耀眼的本科毕业证书,更没有精湛的医术。正是这样的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用她的平凡拯救了多少山区的病患者!也许她不是“白衣天使”,但她却是最善良的精灵,跳动在每一位病患身边,演奏着最为感人的乐章。不要因为平凡就不愿付出,只要你伸出手,会发现太多的人需要你的帮助;不要因为平凡就放弃努力,只要你睁开双眼,会发现太多的机遇等待你的获取,即使是绿叶,也可以熠熠生辉。(三)面对成功,挑战自己多年前,姚明是东方的小巨人,而现在姚明是世界的焦点,他代表中国在NBA抒写了一段金色的辉煌史。当我们为他呐喊时,更应该为他的勇气而骄傲,正因为他不满于昔日的成功,不曾陶醉地耀眼的光环中,才有了今天在异国他乡的这股“中国风”。刘翔、吴梦超、“神六”英雄,他们都能够面对成功,勇敢地挑战自我。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用自己不断进取之心、追求之心,去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让我们做一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帆船吧!不要因为失败而气馁,不要因为平凡而自卑,不要有了成绩而固步自封。超越自己,扬起风帆,勇敢地驶向理想的彼岸吧!

162 评论(9)

颖儿yuki

积极主动是生活的一种强势!交朋友真诚最重要,只要你是真心想与他们交朋友,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与你交往。如果有人存在对你的鄙视或是看不起,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你去交往的,我相信你是一个很有自尊心的人,现在你能向他人吐露你的心声,这证明你在开始改变,在开始改变现状,这是好事呀,你也经常上网吧!如果现实的交往让你觉得困难,不防先试试网上交友,可以谈谈心

282 评论(8)

让子弹飞888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推进学校幸福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职工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和完善师德制度建设为核心,努力建设幸福学校、幸福班级和幸福课堂,调动全校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创办学生喜欢、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的学校。 二、组织领导组 长:王祖丽副组长:刘庆良 李宁 陈裕前 王德海 张万泉 赵越成 员:张茂银 巩玉兵 徐春华 陈长征 颜斌 王文庆 周晓亮 李广斌 王栋 申正科 詹山 邵秀贞 孙秀芝 杜传聚 齐国涛 姚光洁 三、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形成氛围 学校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教职工充分认识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公开栏等载体,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创建浓厚的师德教育氛围。 第二阶段:查摆问题,抓好整改 1.个人查摆。全体教职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采取自己找、同事提、学生评、家长议、领导点等多种方式,认真查找教师个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写出自我剖析材料,交由学校存档备查。 2.整改提高。对照个人和学校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学校和教师分别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目标、时限和责任人,建立整改台帐,做到问题查摆一个,彻底解决一个。 3.开展相关活动。一是开展师德承诺活动,组织教师签订《教师师德公开承诺书》,促使教师不断规范从教行为。二是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学校和部门领导深入到每位教师家庭,与每位教师谈心,了解教师思想状态、家庭情况。对心理波动、家庭、生活有困难的要给予必要的帮助、支持。让每位教师体会到组织、集体的温暖。 第四阶段:建章立制,巩固提高 1.搞好总结。学校在整改提高的基础上,梳理师德建设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做好活动总结,采取适当方式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通报活动成果,并组织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重点建立“师德零投诉前置制度”,自现在起,凡参加评先树优活动都要严格实行师德零投诉前置制度,即对师德投诉查实的均实行“一票否决”。 3.评比表彰。结合师德教育活动,评选校级师德模范、师德标兵、先进科室和级部等先进集体。

179 评论(9)

守望的夜

可是,说话者也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说什么,还要根据谈话对象的身份、心理以及所处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以下是我整理的社交口才技巧:说话注意场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一个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可就是不会说话。朋友结婚,他前去祝贺,喜宴上他慷慨陈词:"凭咱哥们交情,下次你再结婚我还来喝酒。"满座人面面相觑,朋友哭笑不得,他却浑然不觉。因为他说话不合时宜,所以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事情都不欢迎他。有好心人背后开导他说话要注意场合,多说主人爱听的吉利话,别说人家忌讳的话,他才翻然醒悟。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话双方对于话题的选择与理解、某个观念的形成与改变、谈话的心理反应以及交谈结果,无不与场合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谈话时,你必须考虑场合影响,有意识地巧妙利用场合效应。

有时候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说出来,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其原因就是忽略了说话的场合。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位置"。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位置",才能做到用词恰当,表述得体,有礼貌而又不失分寸。

公众场合要口留三分

中午放学后,在餐厅买饭的同学排起了长龙。李冬岚和赵越等了好久才买到饭菜,就在这时,英语老师给李冬岚打来电话,让她马上去办公室一趟。因急着去老师办公室,李冬岚就把饭盒放在赵越手上,请她帮忙带回教室。赵越接过饭盒往外走,哪知道上台阶时不小心滑倒,饭撒了一地。赵越本想再去给李冬岚买一份,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人在排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冬岚回到教室时,赵越愧疚地对她说:"真不好意思,我把你的饭撒了!"李冬岚一听,很是生气,当着同学们的面数落起赵越来:"唉,你真是太粗心了,上次元旦晚会排节目,要你去租盘光碟,你却在途中把光碟弄丢了,害得我们光碟没用成,还要赔人家钱,这回又……"赵越红着脸,小声地说:"要不,你吃我的吧,还有两个包子!""什么破包子,里面的馅都是垃圾肉!怪不得你长这么胖,原来你爱吃这东西!"李冬岚不顾周围的同学,如此揭短,赵越很是难堪,"啪"地一声,她把包子摔在桌子上,扯着嗓门喊:"你爱吃不吃,实在不行,我赔你钱还不行吗?"赵越一边说,一边把钱扔了过去。从那以后,赵越和李冬岚形同陌路,谁也不搭理谁。

上例中,赵越和李冬岚之所以会闹出这个下场,主要原因是李冬岚在公众场合揭了赵越的短处,让她无地自容。赵越办事粗心,固然应认真注意并加以改正,但李冬岚口无遮拦,开口就揭短,也太不应该了。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大家都看着呢,揭短不仅损害对方在公众中的形象,也降低了自己的形象,不仅会加深彼此间的矛盾,还会让对方心理失衡。对同学因意外造成的过失,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李冬岚如果事后找适当机会和赵越交流,帮助她改正,这样做既能维护赵越的面子,又不会破坏友谊。

人多场合,尽量少说话

赵小维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一听说学校要搞艺术节,她就兴奋不已。原来,赵小维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她想在艺术节上一展风采。在艺术节举办之前,每个班级都要选送节目,这天,赵小维在班里发动同学报名参加。"同学们,这次艺术节,我们班一定要出彩,一是我们班文艺骨干多,二是市里领导要观看汇报演出,所以大家都得出力哟。"同学们报名还算踊跃,不一会儿就报了十几个节目。这时,赵小维又说:"大家都报名,这很好,不过宁缺毋滥!大家先表演一下,让我看一看。"这时,坐在最后排的李天雨喊道:"你算老几呀,有什么权力审查节目啊!"赵小维马上跟上一句:"我是文艺委员,文艺委员就有这个权力!谁第一个表演?"她的话音刚落,"小喇叭"金雨桐便走上台,唱了一首《黄金甲》,可是接下来,报节目的同学没有一个上台的。赵小维见状,有点生气了:"怎么了,刚才的踊跃劲都跑到哪去了?怎么都成了霜打的茄子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那好,我给大家表演一个扇子舞!"赵小维一边回座位拿扇子,嘴里一边嘟囔着:"到真格的时候,都当缩头乌龟了,一群胆小鬼!""谁是胆小鬼了?这叫真人不露相!"李天雨的话差点激怒赵小维。"谁是真人,我才是真人,下面就看一看真人的真功夫……"赵小维的舞姿虽然很美,可是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为她鼓掌。原因很简单,她的话充满了火药味,让人听了很难受。

常言道:"言多必失。"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没完没了地讲话,说的话多了,言语里会不自觉地暴露出许多问题。上例中,赵小维就犯了这个毛病,在动员同学们报名时,她的话没少说,结果却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了,甚至遭到同学们的反对。"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是我们必须谨记的交际原则。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说到忘乎所以的时候很容易失言,一旦失言,说出的话就可能伤害到某个人或某些人,从而破坏人际关系,甚至招来祸端。在人多的场合,要尽量少说话,说话就要做到掷地有声,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形象,让别人信服。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或者唠叨个没完,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弱点。所以,很多人把"三缄其口"作为自己处世的座右铭。

正式场合,用语要得当

李晓羽的同桌是一个胖胖的女生,全身圆滚滚的,并且脾气异常暴躁,撒起泼来跟疯子一样。这与她的名字很不相称。她爸给她取名为朱逑,取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寓意"君子所求之淑女"。朱逑的谐音为"猪球",于是,李晓羽极具创造性地给她起了一个无比形象的"昵称"——"猪肉球",并经常在私底下这样称呼她。朱逑虽然很不愿意,但她知道自己的缺点,如猪一般能吃,如猪一般能睡,有着猪一般的身材,所以就默许了。虽然朱逑相貌丑陋,学习成绩倒还不错,每次考试都能排到班里前几名。有一天,校长和几个老师来班里听课,数学老师提了一个有点偏难的问题,一连问了几个同学都没人答上来。这时,数学老师想到了朱逑,便叫她来回答。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朱逑在座位上睡着了,迷迷糊糊的,竟然没有听见老师在叫她。见状,李晓羽喊了一声:"老师,猪肉球睡着了。"顿时,教室里笑开了锅,朱逑揉了揉眼睛站了起来,说:"李晓羽,你怎么说话呢?我有名字!"数学老师一边维持班级秩序,一边问道:"朱逑同学,黑板上这道数学题你看该如何解答?"朱逑还真争气,两三分钟便给出了正确答案。不过,她对于李晓羽直呼其外号很不满意,毕竟班里有校长和听课的老师。

我国自古以来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也就是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说一些放肆的话,但公共场合或者有外人在场时,说话就要讲究分寸了。也就是说,说话要注意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说一通。上例中,反映出两种用语不当:一是给别人起绰号,二是不能在正式场合如此称呼对方。我们知道,给别人起绰号本身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如果对方接受的话,在非正式场合开玩笑倒无可厚非,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以及校长等人在场的情况下,直呼别人绰号就有些不妥了。李晓羽说话不注意场合,不尊重别人,结果教室里乱哄哄的。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以,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识大体、有修养的人,如果打破了这一界限,随便"乱放炮",很容易脱离群众,成为别人指责的对象。

悲喜场合,要把握尺度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叶婧的成绩很糟糕,从原来年级组的前十名一下子滑到了百名之外。这段时间,她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也不怎么爱说话了。班里有几个好事的女生,经常围在叶婧身边说风凉话。"这个世界上哪有常胜将军啊!""谁敢说自己永远能考第一!""也应该给别人一些机会,不能总占着那个位置!""哎,她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情况,影响她正常发挥了。她爸妈不会在闹离婚吧。"……这些话让叶婧更加心烦意乱,她想反驳,可是又觉得小家子气了,于是,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期末考试后的表彰大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同学们都兴奋地收拾书本,因为大会一结束,美好的寒假就要开始了。班里有一个男生被评为"优秀学生",他正在班里准备发言稿,突然遇到一个字不会写,便去问叶婧:"你好,我正在写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有一个字我拿不太准,请问‘骄子’的‘骄’该怎么写呀?"以前,都是叶婧作为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这一次却换成了别人,她心里自然很是委屈。那个男生说的一番话让她更加不好受,眼泪竟然"簌簌"地滚落下来。这时,那个男生才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连连向叶婧道歉。

一般来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恸的时候,不要说逗乐的话。上例中,那个男生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叶婧因为考试失利正处于悲伤之中,他又给她的伤口撒了一把盐。这种不注意悲喜场合的做法,很容易破坏同学之间的友谊。古有"一语千金"之说,也有"妙语退敌兵"之事,可见,"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领。我们要重视"说"的作用,还要讲究"说"的艺术,要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用最得体、最恰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力争获得最佳的效果。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到过大人类似这样的训诫:出门在外,讲话一定要注意分寸!

大人为什么要强调“出门在外”这四个字呢?因为“出门在外”的小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场合,那些场合可以说的话不像在家里那样,可以不计后果。其实即使对大人而言,场合分寸也是说话中非常难把握的事。在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一旦进入主题,便很容易沿着惯性思维一路而去,从而忘却了“言出如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的古训。这正是很多谈话出现中途吵架或不欢而散的最主要原因。

有一位叫颂华的作者写过一篇题为“说话要注意场合”的短文,我觉得这篇文章举的实例对那些平常说话不注意场合分寸的人来说,真的应该好好借鉴借鉴。我摘得部分内容如下: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送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做了深情的感谢。一,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做了颇为欠当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碴儿,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就事论事的话,我想如上这段引文给人带来的教训无非有二:一是把可以宣泄的情绪用于不合适宜的场合,结果了宣泄的性质;二是把好心的劝言用于不恰当的谈话氛围中,结果好心反而坏了事。中国有句谚语,叫“哪壶不开提哪壶”,将其引至说话的效果,我们则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说话不注意场合就容易失去分寸,更会使话的本意出现扭曲,造成双方不快。

场合是衡量一个人说话分寸的试金石。就像一个正常的人发现自己在众人面前裤子拉链开了,就会潜意识地背过身去把拉链拉上一样。说话场合的分寸把握,也应该时时地融进正常人思维的潜意识中。所不同的是,说话的场合把握涵盖着太多的玄机,甚至还有数不胜数的暗道机关,不像背过身拉裤子拉链那样单一。但是如果不注意场合分寸的把握,只图自己一时之快,或者骂骂咧咧,或者絮絮叨叨的话,其结果就会像当着众人的面拉裤子拉链一样简单:出丑!

场合似乎与“敏感”二字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情结,以至在公开场合,人们都会潜意识地告诫自己要把握说话的有尺有度。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要么予以回避,要么轻描淡写,王顾左右而言他。上例中的那个老教师触及到了敏感话题,会把握场合分寸的人本应该将其淡化,无奈那个年轻教师的解释却把话题深化了,其用心之良苦固然可嘉,但就因为“敏感”复“敏感”,越是深化就越会调高人的情绪,越是解释就越让人心乱,所以出现后来那种始料未及的尴尬局面是可想而知的,也是不足为怪的。

场合衡量一个人说话分寸的另一种试金石就是问话方式。比如本来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话,因为选择错误或根本不注意场合地随口便问,结果就很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上海有一家公司规模颇大,求职者络绎不绝。某日,王女士前去应聘,她很快就被这家公司的招聘官相中。招聘官让其马上办理相关手续。不料王女士在满心喜悦之余问了一句实在不应该问的话:“我能否过完节再来上班?”结果,招聘官表示她不再被录用。王女士一头雾水,要求给个说法,招聘官则躲进房里,不再出来。

随后不久,王女士的手机响了,传来部门经理的声音,说她不该多说话,并明确告诉她:“我们公司永远不会录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不恰当的话的员工。”

这家公司的做法固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留给王女士的思考则是: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一句不恰当的话,也会因此丢掉饭碗!

无论是说话还是问话,都要注意把握好场合的分寸。不看场合,不注意分寸,一味地随心所欲,口无遮拦,这是很拙劣的。从那对新老教师的一段对话,到王女士的问话,仅此两例,我想就足以说明场合是说话分寸的试金石——这是普通的常识。这个常识所能提醒世人的是:场合与说话分寸的对应关系全在于理解。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这不是真理,但一定是道理。由此看来,那些迄今为止仍不把场合分寸当回事的人真该好自为之了!

211 评论(12)

相关问答